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31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33篇
  56篇
综合类   349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51.
为了探讨生产条件对酵子基本指标的影响,以酵子的淀粉酶活力、还原糖含量、酵母菌菌落总数、乳酸菌菌落总数为考察指标,通过改变米粉粒度、米酒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来确定制作酵子的单因素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作酵子的单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米粉粒度80~100目,发酵温度25~35℃,米酒添加量为第一次米粉添加量的30%~40%,发酵时间10~12 h。  相似文献   
752.
为了提高工业大麻适应性和产量,在吉林省不同pH土壤上种植不同的工业大麻品种,对其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种植在不同pH土壤上,农艺性状均有差异,差异较大的为工艺成熟期和雌雄株占比;不同pH土壤对茎粗和株高也有影响,随着土壤pH降低,同一品种的茎粗逐渐减小;除农安-3略有不同外,参试品种3个试验地的株高由高到低为范家屯>辽源>通榆;皖大麻1号和火麻1号的原茎产量、全麻产量、长麻产量均是范家屯高于通榆和辽源,最高全麻产量分别为3 127.74和3 216.18 kg·hm-2,表明这两个品种适宜种植在偏中性的土壤中,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53.
在山地进行种植作业通常要考虑防治土壤侵蚀,起到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和减少养分流失的作用。本研究对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境内香榧基地山场里4种复合种植与1种香榧单种模式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土壤养分的总量和迁移状况分析复合种植模式对该类型山地土壤养分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榧—掌叶覆盆子复合种植(T1)对土壤总氮、总磷、总钾、速效钾和pH的影响显著,其含量分别比香榧单种(CK)提高了1.2倍、0.5倍、0.2倍、0.3倍和0.1倍;香榧—黄精复合种植(T2)对土壤总磷、有效磷、总钾、速效钾的影响更为明显,其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0.4倍、2.3倍、0.2倍和0.3倍;香榧—前胡复合种植(T3)对土壤速效钾和pH的影响更为明显,分别比CK提高了0.5倍和0.1倍;香榧—艾蒿复合种植(T4)同样对土壤速效钾和pH的影响更为明显,分别比CK提高了0.2倍和0.1倍。(2)土壤养分在坡顶、坡腰和坡底处分布不均衡,其中香榧—黄精和香榧—艾蒿复合种植对有效磷的分布影响均较大。(3)复合种植后土壤pH和含水率均有一致性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pH和含水率与土壤养分含量分别成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54.
根与土壤微生物产生的酶是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主要生物驱动因素,对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原位酶谱技术在不破坏作物根系的同时,研究了渭北旱塬长期覆盖春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田间试验于2020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以春玉米"先玉335"为供试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秸秆覆盖(SM)、地膜覆盖(FM)和无覆盖(CK)三个处理,于春玉米吐丝期获取根系剖面酶谱图,分析了β-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在春玉米根际的分布。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在秸秆覆盖下根际活性分布(热点)面积最大,是地膜覆盖的1.9倍、无覆盖的8.1倍;同时其在秸秆覆盖下延根分布距离最长为2.5 mm;与之对应,动力学拟合结果也表明秸秆覆盖下的酶动力学参数酶活最大反应速率和米氏常值最大,其土壤底物周转时间最快。亮氨酸氨基肽酶在地膜覆盖下活性分布总面积最大,是秸秆覆盖的1.8倍、无覆盖的6.4倍;其在地膜覆盖下酶活性延根分布距离最长为4.5 mm,秸秆覆盖下的酶动力学参数也为最大,底物周转时间最快。研究揭示了地表覆盖通过调节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促进养分吸收,实现旱地玉米高产高效的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