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1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6篇
  12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以NaCl胁迫处理的拟南芥幼苗叶片为材料,用TRIzol一步法RNA提取试剂盒抽提总RNA,通过RT-PCR方法和DNA序列测定,证实获得了拟南芥Na /H 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tNHX1)的cDNA克隆.该cDNA全长1 617 bp,包括538个氨基酸编码区和1个终止密码,具有多个物种Na /H 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高度保守序列氨氯砒嗪脒(amiloride)的结合位点(LFFIYLLPPI).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cDNA片段与原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75%,与同科芸薹属油菜的同源性为89.00%,但与不同科植物的同源性较低,仅为60%~70%,表明该基因在进化上存在多样性,但它们都具有氨氯砒嗪脒结合位点,对Na 具有高度专一性,对植物的耐盐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2.
为了探究内源激素在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GS-19育性调控中的作用,以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GS-19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株和可育株花蕾不同发育时期及叶片中赤霉素(GA)、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及玉米素核苷(ZR)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花蕾和叶片发育过程中,不育株和可育株内源激素GA、IAA、ABA和ZR的变化均存在明显差异。不育株花蕾中的GA和AB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GA含量在造孢时期、四分体时期及花粉成熟期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可育株,分别为281.54、355.37和350.13μg·g~(-1),比可育株花蕾高45.1%、210.4%和54.5%,而ABA含量只在四分体时期和花粉成熟期显著高于可育株,分别为2.22μg·g~(-1)和2.88μg·g~(-1),比可育株花蕾高82%和35.2%;不育株花蕾中的IAA含量先降后升,在造孢时期和花粉成熟期显著高于可育株,分别为1.97μg·g~(-1)和2.55μg·g~(-1),比可育株花蕾高52.7%和82.1%,但不育株花蕾的ZR含量先升后降,在四分体和花粉成熟期显著高于可育株,分别为320μg·g~(-1)和170μg·g~(-1),比可育株花蕾高580.9%和243.9%。不育株的IAA/ABA呈"V"字型变化,在四分体时期比值最低,而GA/ABA和ZR/ABA呈倒"V"字型的变化,在四分体时期比值最高。叶片中ABA和ZR未检出,GA和IAA含量不育株显著高于可育株。说明内源激素含量升高和多种激素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比例失调,阻碍了小孢子的正常发育,导致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GS-19花粉败育。本研究结果对揭示内源激素在雄性败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揭示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43.
5个美国扁桃品种的微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个引进的美国扁桃品种Bulgaria1、Nonpareil、Fritz、Prize和Neplus的微繁殖进行了研究。以单芽茎段作为外植体,所用启动培养基为MS 0.5~1.0mg/LBA 0~0.1mg/LIAA,增殖培养基为MS 0.5~2.0mg/LBA 0.1mg/LIAA 0.5mg/LGA3,壮苗培养基为MS 0.1mg/LBA 162.14mg/LPG。生根培养方法为100mg/LIBA溶液浸渍60min后接入无任何生长激素的1/2MS上暗培养2周,或在1/2MS 100mg/LIBA 200mg/L柠檬酸上培养12h转入无任何生长激素的1/2MS上暗培养8d。采用试管苗基部遮光可代替暗培养,但生根率略低而地上部分生长更健壮。  相似文献   
144.
外源硅及脯氨酸对盐胁迫下马铃薯试管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无菌微生态环境下,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盐胁迫和外源硅及脯氨酸处理。结果表明,盐胁迫能够明显降低试管苗苗高、根质量和鲜质量;低盐浓度(0.1%NaCl)能够促进根的伸长,但这种促进作用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消失。外源硅能够促进低盐胁迫下试管苗根的生长、鲜质量和根质量的增加,并降低试管苗游离脯氨酸含量。外源脯氨酸对盐胁迫下试管苗的生物产量促进效应低于硅,但却明显提高了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试验证明:外源硅及脯氨酸能够显著缓解盐胁迫对试管苗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5.
牲畜养殖业的发展要求畜牧部门既要做好牲畜疫病的防治工作,又要处理好因动物诊疗事故引起的纠纷,同时更要做好动物诊疗事故鉴定工作,以维护养畜户的正当利益和诊疗兽医的合法权益。下面根据我们的工作实践,简要介绍一下我们是怎样开展动物诊疗事故鉴定工作的。1成立鉴定委员会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兽医从业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盟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关组织仲裁兽医医疗事故和纠纷”(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也拟定了相应条款),我们首先取得主管部门的委托书,以获得合法主体,同时我们成立了“呼和浩特…  相似文献   
146.
一步PCR法进行基因片段高效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不需要限制核酸酶和连接酶的方法:一步重叠PCR法将马铃薯块茎2种淀粉合成关键酶gbss和ssⅢ的基因片段融合,该方法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通过4个引物2个模板一次扩增得到一个含有马铃薯块茎2种淀粉合成关键酶gbss和ssⅢ片段的融合基因gs3.结果表明:一步重叠PCR法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融合基因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47.
以野生罂粟(Papaver somniferum)试管苗幼叶为材料,用Trizol试剂盆提取总RNA,通过RT-PCR法获得BBE基因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cDNA序列全长1 608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36个氨基酸,经blast检索该片段与GenBank中的小檗碱桥酶基因BBE(AF025430)同源性为94.84%.以中间载体pHANNIBAL和植物表达载体pART27为基础,构建了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含小檗碱桥酶基因片段反向重复序列的RNAi双元表达载体pARB,为培育低吗啡,高蒂巴因的罂粟新品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8.
拱棚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原市农科所头营科研基地有补灌条件的田块进行了拱棚马铃薯种植试验与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拱棚种植马铃薯不但提前出苗期。而且促使马铃薯苗壮、苗全,生长发育良好,有效地改善了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增产率超过60%,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9.
对宁夏丘陵地区马铃薯种植区蚜虫迁飞消长动态调查表明,从幼苗至收获整个马铃薯生育期内,都有蚜虫在田间迁徒取食活动。以西吉沙岗村为代表的气候冷凉区,马铃薯田的蚜虫种群数少,迁飞频数低(1次);以原州区毛庄村为代表的气候温和区,马铃薯田的蚜虫种群数量多,迁飞频数亦高(3次)。在无翅蚜虫繁殖积累密度达到峰值的15-30d后,必有1次数量较大的有翅蚜虫的迁飞活动。  相似文献   
150.
旱坡地集雨坑种植马铃薯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集雨坑种植马铃薯改变了耕作层土壤的环境,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促进了植株的生长,有利于薯块的膨大,从而提高了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