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植物保护学科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的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子库数据,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发文量?篇均被引频次?重点国家?高发文机构和高发文期刊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植物保护学科发文量10年间大体呈现平稳增长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6.42%?中国是发文Top10国家之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也跻身Top10重要机构之一, 但发文影响力均显不足?在Top10高发文期刊中美国占据5席, 英国占据3席, 瑞士2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Top10发文资助机构中资助发文量最多的单位?  相似文献   
52.
大草蛉和丽草蛉成虫的扩散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决定着天敌产品释放后的实际应用效果。本试验研究了温度和释放高度对其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5~30℃的范围内,2种草蛉的扩散距离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活动区域亦渐向植物上部和棚顶集中;30℃时大草蛉在该区域的分布比例达96%、丽草蛉达95.3%;在20、25、30℃下,2种草蛉的扩散距离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15℃时,丽草蛉的扩散距离更远,平均扩散距离可达1.80 m,与大草蛉的1.40 m间呈显著性差异。(27±2)℃、相对湿度70%±10%的条件下,在距地面60~180 cm的高度内,2种草蛉的空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随释放高度的增高,2种草蛉的活动区域向植株上部和棚顶集中;释放高度为180 cm时,2种草蛉在顶部分布比例均高于90%,在植株60 cm以下的分布比例均不足5%,为提高草蛉成虫的定殖能力,发挥防控效果,大棚内释放高度应控制在120 cm以下为宜。  相似文献   
53.
瓢虫滞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滞育是瓢虫规避不良环境、使其发育与环境同步的重要策略。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瓢甲科昆虫滞育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已开展滞育研究的28种瓢甲类昆虫的滞育表现:滞育虫态多为成虫;滞育时期多在冬季;滞育诱导因子主要是光周期,其中夏季滞育者受长日照诱导,冬季滞育者受短日照诱导;若干种类瓢虫的不同地理种群间其滞育特征存有差异,其滞育表现较复杂。此外,分析了滞育判断、滞育调控、滞育后生理与生化特征等相关内容,并对深入研究瓢虫生殖滞育调控机理及相关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为了明确天敌昆虫蠋蝽Arma custos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捕食潜能, 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和天敌密度下对黏虫3龄幼虫的日捕食量, 并用Holling Ⅱ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Watt干扰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 蠋蝽3~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黏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 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2、0.933、0.892、0.961和0.872; 处理时间分别为0.242、0.100、0.084、0.063 d和0.074 d; 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32、10.000、11.905、15.873头和13.514头。蠋蝽对黏虫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干扰作用随蠋蝽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3~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干扰系数分别为0.321、0.408、0.413、0.767和0.600。表明蠋蝽对黏虫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潜能, 且控害能力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5.
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aed是一种优良的内寄生性天敌昆虫,可有效控制桃蚜等多种蚜虫为害。通过调控温光环境可诱导烟蚜茧蜂进入滞育,既能提升子代烟蚜茧蜂的适应能力和寄生能力,又能显著延长天敌产品的货架期,促进天敌昆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烟蚜茧蜂的正常发育状态(ND)、滞育状态(D)及滞育解除状态(PD)进行RNA测序,改变并丰富了以往仅对正常和对照组进行分析的常规做法,重点研究只在滞育状态才特异表达、而在正常发育和滞育解除后无显著变化的转录组学波动规律。经分别构建正常发育、滞育、滞育解除样本组,再经RNA提取与纯化,c DNA合成,c DNA文库构建,文库质检合格后进行de novo双端测序,根据对9个样本的测序结果,获取unigene 40477个,获得ND组与D组差异表达基因458个,D组与PD组差异表达基因298个,进一步筛选出D组与ND及PD组显著差异、但ND组与PD组无显著差异的滞育关联基因59个,对后者进行了GO富集、KEGG通路富集等表达分析,根据功能注释发现这些滞育关联基因与自身防御、耐寒性、脂类代谢、表皮黑化、转录调控等途径相关,是影响烟蚜茧蜂滞育进程的重要调控和参与基因。  相似文献   
56.
金龟子绿僵菌孢子低温休眠与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Sorokin]能寄生8个目30个科共约200多种昆虫、螨类及线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国内外已在害虫防治中作为生物防治手段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与大规模应用。目前,低温贮藏是最普遍的方法。随着虫生真菌制剂的生产与应用,其标准化的需求日益迫切,低温保藏的菌种在低温休眠与复苏阶段,孢子萌发率、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均是极为重要的指标,将直接影响孢子粉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本文主要报道了对金龟子绿僵菌IMI330189菌株进行低温贮藏后,其低温休眠与复苏阶段孢子萌发、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7.
张礼生 《草业科学》2003,20(5):39-39
20 0 2年是我国建国以来草原鼠虫害大发生年份之一 ,内蒙古、新疆等 1 4个省 (区、兵团 )草原鼠虫害累计发生 1 0 35 6 1万hm2 ,其中严重危害 3365 0 6万hm2 。尽管采取了多种必要的预防与紧急防治措施 ,但估算全国仍损失鲜草 1 5 1 4 2 8万t,折合经济损失 30 2 9亿元。根据近年来持续暖冬、过高的害虫残存基数、草原生态环境与自然天敌的衰减等现象 ,结合草原鼠虫害形成、发生的规律以及灾区生态演变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测 ,2 0 0 3年全国草原鼠虫害仍呈大发生势态 ,形势依然严峻。预测 2 0 0 3年全国草原害虫依然为草原蝗虫、草地螟、草…  相似文献   
58.
豌豆潜蝇姬小蜂产卵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共发现B(o)hm氏鬃毛、锥形感器、毛形感器、火山形感器、栓锥感器、腔锥感器、钟形感器、短锥感器及表皮刺9种感器.分别对这9种感器的形态特征及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根据感器功能对相应的潜蝇姬小蜂生物学特性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进而为研制豌豆潜蝇姬小蜂的人工寄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弧丽钩土蜂是山东半岛地下害虫暗黑鳃金龟的优势寄生性天敌,通过连续7年对弧丽钩土蜂生物学习性观察及其对暗黑鳃金龟田间寄生效果的调查,总结了弧丽钩土蜂的生物学习性,证实了其对寄主的跟随效应,评价了田间控制效果。弧丽钩土蜂属外寄生性天敌,单寄生,对寄主有一定的专化性,雌蜂产卵于寄主体外,自然寄生率为36.4%~48.3%,其子代亦在寄主体外完成发育。越冬代羽化出土时间为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出土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恰与暗黑鳃金龟幼虫孵化高峰期吻合,体现了显著的跟随效应。通过连年种植红麻、助迁土蜂、保护土蜂的措施,弧丽钩土蜂已成为当地土蜂类天敌的优势种。山东省日照地区花生田内,暗黑鳃金龟的虫口密度已显著降低,从最高年份的14.37头/m2下降到目前的0.21头/m2,显示了保护助迁天敌昆虫的良好治虫效果。  相似文献   
60.
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是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为了探索不同温度对益蝽生长发育及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提高益蝽的饲养效率,本试验设置了18℃、21℃、25℃、28℃、32℃和36℃6个温度梯度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益蝽在18~32℃可以完成发育,当温度为36℃时,益蝽卵孵化率为0,不能完成发育。在18~32℃范围内,益蝽的发育速率与温度成线性正相关,益蝽从卵到成虫的发育速率和温度的关系模型为:Y=0.002533X―0.03648,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394.7 DD,益蝽卵到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40℃,32℃时益蝽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最短(22.40 d)。温度梯度对益蝽的体质量影响不大,雌成虫体质量普遍高于雄成虫。种群生命表显示28℃时益蝽种群净增殖率最高(179.50)、平均世代周期最短(57.50 d),在25℃下,种群净增殖率和平均世代周期次之,分别是125.64和64.59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