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41.
草铵膦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草铵膦(glufosinate-ammonium)是以谷氨酰胺合成酶(GS)为靶标酶的有机磷类非传导性灭生除草剂。光强、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子对其活性有很大影响。其不但可以灭生除草,作为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筛选剂,而且随着转基因抗草铵膦作物的问世,该产品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2.
本文概述了亚太区域植保委员会第32届大会的基本情况、主要议题及农药管理执行委员会2023~2024年的工作计划,并根据大会主要议题和我国农药生产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有必要协调亚太区域的安全科学用药,开展农药无人机施药技术培训,推动我国农药的出口;有必要加大以农药风险评估和生物农药科学合理使用为核心的技术培训与输出,推动我国过剩农药产能走出去;有必要加强农药专业技术国际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增强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有必要密切关注周边国家重大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进展,提前制定防控预案。  相似文献   
143.
10%氰氟草酯EC防除水稻直播田禾本科杂草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a田间试验研究了10%氰氟草酯EC对禾本科杂草的控制效果和应用安全性,为水稻直播田草害的化学防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对水稻直播田禾本科杂草稗草和千金子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有效成分用量80~100g/hm2对禾本科杂草的综合防效均在90%以上,最高可达99.59%.氰氟草酯对稗草的防效与对照药剂二氯喹啉酸相当,对千金子的防效显著优于二氯喹啉酸,对禾本科杂草的综合防效也显著优于二氯喹咻酸.施用氰氟草酯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一般为18.79%~26.99%.氰氟草酯可作为水稻直播田防除千金子的特效药剂.  相似文献   
144.
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代谢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haloxyfop-R-methyl)的代谢抗性机理,研究了抗性和敏感生物型体内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未用药剂处理时,抗性日本看麦娘P450与GSTs的活性均高于敏感日本看麦娘。高效氟吡甲禾灵茎叶喷雾处理2 d后,敏感植株反应剧烈,P450与GSTs活性均呈现急剧的变化趋势,而抗性种群的变化趋势平缓。处理后第6 d,敏感种群较抗性种群先出现下降趋势,其活性也明显低于抗性种群。处理后第10 d活性均降到最低,并且依然低于施药初期。从而可以得出:高效氟吡甲禾灵被抗性日本看麦娘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催化,经过羟化作用迅速解毒,并在GSTs的催化下形成了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使其免受伤害。表明代谢酶活性增强是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产生抗性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5.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江苏省句容市抗性日本看麦娘生物型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性表现,采用培养皿生测法,比较了抗性日本看麦娘生物型不同年份及亲子代间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药性水平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年份的抗性日本看麦娘生物型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性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经高效氟吡甲禾灵处理的子代抗性水平明显高于亲本及未处理子代。表明该日本看麦娘生物型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性是稳定的,而且能够在其子代稳定表现。  相似文献   
146.
草甘膦抗性杂草的田间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的大兴区北藏村镇巴园子村的苦菜、节节草对草甘膦不敏感,防效仅为40%~60%;顺义区木林镇魏家店村的马唐对草甘膦不敏感,防效仅70%;通州区潞城镇小营村的藜对草甘膦不敏感,防效仅50%;延庆县井庄镇二司村的黄花蒿、刺儿菜、狗尾草、苦荬菜对草甘膦不敏感,防效仅40%~60%;延庆县农场的黄花蒿、刺儿菜、紫花地丁、苦荬菜对草甘膦不敏感,防效仅30%~50%;山东省淄博的铁苋菜对草甘膦不敏感,防效为70%;滕州的小飞蓬、苘麻、葎草对草甘膦不敏感,防效为40%~60%;广西的杂草对草甘膦都比较敏感,防效都在88%以上;其他杂草对草甘膦较敏感。  相似文献   
147.
为总结推广江苏南通地区油菜高产栽培技术,通过2年的多点试验、典型调查与经验总结,形成了以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壮苗培育、适期播栽、肥料运筹、苗势调控、防冻抗冻、病虫草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以及整地、开沟、收割、脱粒、贮藏等操作环节在内的一套技术体系,制定了适合南通市沿海稻茬地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双低油菜目标产量3 750 kg/hm2以上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48.
以将大面积应用的籼型恢复系蜀恢527和明恢86为轮回亲本,以另外3个水稻品种作为导入亲本,在回交种植的BC2F2世代,按照产量综合性状较优的原则,在6个群体选择单株,得到6个籼型恢复系的产量选择导入群体。通过对6个群体在合肥和海南试验点的田间株高性状的单双向方差分析,总共检测到0.01显著水平的12个主效QTL和145对上位互作,主效QTL和上位互作在不同群体之间表现出了遗传稳定性和群体和环境的特异性。一些位点通过上位互作和遗传连锁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了控制株高的协同互作的网络,又发现主效QTL与很多的参与上位互作位点紧密连锁或者直接参与了很多的上位互作,由此推断主效QTL是由于位点上位互作效应使之凸显出来。最后提出了改良水稻的株高提高水稻产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9.
利用种子生测法,研究了莲子草假隔链格菌(Nimbya altermantherae)粗毒素对农田12种杂草的生物活性及6种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粗毒素对12种田间常见杂草种子萌发及根长、芽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粗毒素溶液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相应增强。在浓度为50μg/ml时,粗毒素对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的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粗毒素浓度为400μg/ml时,对荠菜,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的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萌发率为0。在粗毒素浓度为50μg/ml时,对鳢肠(Eclipta prostrata)、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rbuln)、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蔺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等杂草的根长、芽长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粗毒素对不同作物萌发的影响也有差异,对花生(Arachis hypogaea)、大豆(Glycine max)的萌发及根长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其中对花生的根长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粗毒素浓度小于或等于400μg/ml时,对油菜(Brassia campestris)的萌发及根长、芽长的生长无抑制作用。粗毒素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不安全。  相似文献   
150.
甘蓝型油菜油酸脱氢酶基因(fad2)多个拷贝的发现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钢  张宏军  彭琪  官春云 《作物学报》2008,34(9):1563-1568
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为材料, 随机挑选56个来自基因组的fad2基因克隆、47个来自幼苗整株的fad2基因cDNA克隆和9个授粉27 d后种子中fad2 cDNA克隆进行双向测序。基因组中56个fad2序列的碱基同源性为91.0%~99.9%, 从中得到11个差异序列, 即11个不同的fad2基因拷贝。将其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发现, 6个拷贝在编码区中出现多个终止密码子, 另外5个的同源性为90.60%~99.74%, 与47个来自幼苗整株的fad2基因cDNA序列进行比较, 发现fad2基因没有内含子。从种子中的9个fad2 cDNA克隆序列中找到2个有差异的cDNA, 它们的编码区中没有终止密码子, 说明在种子中有多个fad2基因表达。基因组中的11个拷贝根据同源性可分成两组, 命名为fad2I和fad2II。RT-PCR分析发现在授粉27 d的种子中fad2I有较强表达, fad2II没有表达; 但在叶片中两者都有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