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6篇
  28篇
综合类   21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1.
通过对开化县采石场的调查,阐述了采石场高、陡、缺土、缺水、生境恶劣等特点,提出了采石场点、线、面治理的三大类方法,并对各方法的技术要点、养护管理、适用范围作了论述,同时提出了配套的给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112.
秦冠、富士苹果杂交后代抗早期落叶病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秦冠、富士杂交F1代,对苹果早期落叶病的抗性遗传倾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1代斑点病的遗传倾向在不同年份表现一致,病情指数由小到大依次为秦冠×富士<富士×秦冠,而褐斑病的遗传倾向在不同组合不同年份表现不一致。秦冠、富士杂交F1代的斑点病病情指数均值略高于或低于亲中值,表明秦冠、富士杂交后代抗斑点病的遗传中加性效应较大,在后代中选择抗病单株潜力大。褐斑病病情指数均高于亲中值,表明褐斑病遗传中非加性效应占有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113.
张民  张坤贞  张海华 《河北果树》2006,(4):15-15,17
苹果树高接换头是苹果品种更新改造的重要途径,被广泛应用在苹果品种结构调整中。但由于高接技术不完善,高接树潜隐病毒病严重发生,造成高接的新品种质量差,甚至大量死树。1症状患潜隐病毒病的高接苹果树地上部一般表现两种症状。1)急性症状。病理学上称苹果衰退病。高接病树的  相似文献   
114.
湖泊沉积物中保存的枝角类微化石不仅能够重建湖泊枝角类的群落演替历史,还能反映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本文研究了龙感湖、武昌湖沉积物中枝角类微化石组成、密度垂直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在龙感湖和武昌湖沉积物中,分别鉴定出9种和12种枝角类卵鞍。龙感湖沉积物中的枝角类总卵鞍密度(LG1: 2.22 ind./(g·dw);LG2: 2.57 ind./(g·dw))高于武昌湖(1.63 ind./(g·dw),象鼻溞壳刺的平均密度(LG1: 360.53 ind./(g·dw);LG2: 558.26 ind./(g·dw))显著高于武昌湖(1.52 ind./(g·dw))。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武昌湖沉积物中枝角类的优势类群由裸腹溞属、尖额溞属种类向裸腹溞属、盘肠溞属种类转变。龙感湖在1950年前,枝角类卵鞍的优势种群为盘肠溞属种类;而1950以后,其优势类群由盘肠溞属、裸腹溞属种类向象鼻溞属种类转变。两个湖泊沉积物中枝角类卵鞍和象鼻溞壳刺密度的垂直变化与湖泊富养化过程和渔业养殖历史相一致。结果表明,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影响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中枝角类微化石的组成和密度变化。  相似文献   
115.
气候变化对江西茶树高温热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16.
本文基于武夷山茶博园项目的建设背景、位置条件、主体定位等,对该景区进行了功能分区设计、交通设计、节点设计、建筑设计等多项内容,希望通过本文对武夷茶博园项目的景观设计能够为类似休闲观光茶园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为了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各棉花主栽品种生长情况的差别,本试验共8个参试品种,分别试验对比了1膜3行模式下5个品种和1膜6行模式下3个品种的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膜6行模式下其株高、主茎叶片数和纤维品质与1膜3行模式下比较,其差异性不大,而1膜3行模式下其新陆早72号品种产量大幅度高于1膜6行模式下,1膜6行种植模式下新石K18号品种生长情况较好,而1膜3行种植模式下新陆早72号品种表现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对乐薯1号、T9、克新2号、克新18号、克新19号、冀张薯12号当地六个主栽马铃薯品种生育期、品质性状和产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高产,克新2号还原性糖含量高、经济实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其它都品种均不适合渭户村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19.
在天水麦积不埋土防寒区,对贵妃玫瑰葡萄采用T形篱壁架整形、极短梢修剪,果实外观、单粒重、单穗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均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结果母枝粗度、结果枝粗度、结果节位、叶片大小等也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在天水地区,贵妃玫瑰葡萄采用T形架极短梢修剪措施,品质及主要生长指标均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适宜优质、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0.
试验以3年生‘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转色期用不同浓度(0、30、60、90、120 mg/L)的烯效唑进行全树喷施,研究其对‘夏黑’葡萄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夏黑’葡萄脯氨酸含量(Pro)、可溶性蛋白含量(SP)、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呈现‘先升后降’,在T3处理时达到最大值,而电导率(REC)和丙二醛含量(MDA)呈现‘先降后升’,分别在T2和T3时降低最明显;在品质方面,T2与T3处理显著增加了单穗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花青素含量、Vc含量,同时降低了果实总酸含量、果实硬度、类黄酮含量。各浓度烯效唑处理对单粒重、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总酚含量有所增加,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另外,高浓度烯效唑(T4)会降低单穗重和单粒重。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各处理的综合评价排名依次为T2>T3>T1>T4>CK。以上结果表明,喷施60 mg/L的烯效唑对于提高‘夏黑’葡萄生理活性和果实品质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