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为探明深松耕作对黄淮海南部砂浆黑土夏玉米增密增产的调控机制,以驻玉216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2种耕作方式(常规旋耕和深松耕作),副区为5个种植密度(60 000、67 500、75 000、82 500、90 000株/hm2),研究了2种耕作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及2种耕作方式不同密度下玉米植株根干质量、根长、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深松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常规旋耕处理相比,深松后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了8.0%(2020年)和10.4%(2021年),土壤容重降低了3.2%(2020年)和4.2%(2021年),有机质含量增加了4.8%(2020年)和6.1%(2021年),全氮含量增加了9.0%(2020年)和12.1%(2021年),速效磷含量增加了17.0%(2020年)和15.9%(2021年),速效钾含量增加了3.9%(2020年)和6.4%(2021年);深松耕作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与常规旋耕处理相比,深松耕作的单株根干质量、单株根长、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P...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与Pm21基因共分离的共显性标记CINAU15902和CINAU161650在育种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8个已知Pm21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将共显性标记CINAU15902和CINAU161650与显性标记SCAR1400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稳定性以及检测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共显性标记CINAU161650稳定可靠,可有效区分Pm21的纯合和杂合基因型。在利用CINAU161650辅助选择的3个株系中,BC-1-特2株系共116个单株,筛选出纯合抗病单株37个;BC-1-特6株系共206个单株,筛选出纯合抗病单株49个;BC-1-特10株系共28个单株,筛选出纯合抗病单株10个。【结论】在抗白粉病育种中,利用共显性标记CINAU161650对Pm21基因进行辅助选择是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为筛选与抗白粉病基因 Pm1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携带 Pm13的抗病品系中大01与感病品系金光588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 F1、F2分离群体和 F2:3家系,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进行 SSR 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中大01携带的 Pm13基因位于3BS 染色体,5个 SSR 标记BE398268、wmc674、cfa2226、gwm533.1和 BE471274与 Pm13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0·5、0·8、1·6、13·2、52·1 cM,其中紧密连锁的标记 BE398268、wmc674和 cfa2226可用于该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4.
为了获得同时具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Pm13的材料,利用与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Pm13共分离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CAR1400、CINAU161650和SCAR564、BE398268,对分别含Pm21和Pm13的小麦品系杂交F2代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764个F2代单株中,能同时检测到显性标记SCAR1400和SCAR564的有404株,阳性率为52.9%,经标记CINAU161650和BE398268检测,同时携带纯合Pm21和Pm13的单株有47株,阳性率为6.15%,两个显性抗病基因在F2代群体中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独立分配定律。获得的聚合单株可作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35.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常规翻耕、深翻、深松)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及其相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深翻和深松)显著增加了夏玉米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而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夏玉米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深耕(深翻和深松)和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降低了土壤紧实度;深耕(深翻和深松)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而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