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60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比例CTMAB单一修饰和CTMAB+SDS混合修饰的亚表层对金属镉离子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顺序为CK>50%CTMAB>100%CTMAB≥120%CS,最佳吸附等温线模型可以用BET模型描述。热力学参数的研究表明,吸附自发性与吸附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反应的熵变对于反应的自发性具有决定作用。土样修饰改性后镉离子吸附的自发性减小,活性增加,淋溶性及对地下水的危害性增大。  相似文献   
62.
非饱和土壤在施磷量0-400mg/kg下的磷自扩散系数随施磷量近线性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以缓冲性能小的轻质土壤最高。不同土壤磷扩散受土壤水分,施磷量和温度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程度不同,为表征这种差异利用其多元非线性拟合方程的偏微分,本文提出了磷扩散率的水分系数,肥料系数和温度系数等概念。  相似文献   
63.
王玉  张一平 《土壤学报》2002,39(4):529-535
利用土柱切割法研究Lou土水分入渗、再分布过程反应性溶质(NH4^ )运移特征。在水分入渗初期,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为斜线,随入渗时间延长,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上部逐渐出现垂直于横坐标的垂直线段。与水分入渗、再分布相比,溶质(NH4^ )入渗、再分布明显滞后;水分入渗深度增加,水溶质入渗距离比增加,溶质入渗滞后程度增大。入渗液浓度增大,溶质入渗滞后程度及溶质入渗阻滞因子减小,相应的土壤吸持溶质的反应速率常数增大,表观活化自由能减小。不同再分布时间的土壤剖面溶质分布曲线具有交点(溶质再分布等浓度点),且该交点随入渗液浓度增大而加深。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溶质再分布等浓度点的土壤溶质吸持量基本不变,而其上部的土壤吸持量减小,下部的土壤吸持量增大。  相似文献   
64.
水热耦合作用下尿素转化为铵态氮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4种温度、5种土壤含水量共20种处理的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土壤含水量、温度及其耦合作用与尿素转化为铵态氮的关系,探讨水热耦合作用下尿素转化为铵态氮的动力学过程,以及旱地农田尿素利用率。研究结果看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可以促进尿素向铵态氮的转化,且在尿素转化为铵态氮的过程中,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存在着交互效应。同时建立了土壤中尿素转化中铵态氮含量变化的动力学模型(Y=a+bt+c/t),模型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对a值存在负交互效应,而对b、c值却存在正交互效应。此外,通过对试验各温区比温值的分析,发现施用尿素后铵态氮产生的最敏感温区及最敏感湿度,并针对施肥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5.
汞和镉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研究结果表明 ,汞、镉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抑制幅度和强度分别以汞镉和汞为最大 ;相关分析显示 ,脲酶活性可作为土壤Hg及Hg Cd污染程度的生化监测指标 ;当Hg、Cd含量分别达到 1 6 1 3~ 2 6 4 7mgkg- 1 和 477 78mgkg- 1 时 ,土壤已受到严重污染 ;在汞镉复合条件下 ,抑制仍以单独影响为主 ,且汞、镉间存在较弱的拮抗作用 ;温度和尿素浓度升高 ,可增强重金属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6.
温度对土壤水分保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陕西省四种典型土壤持水曲线的温度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表征土壤水势温度效应的水势温度系数,随土壤质地加重而增大。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脱湿过程水势温度系数大于吸湿过程的相应数值;低温段(5℃-20℃)土壤水势温度系数大于高温段(20℃-50℃);温度升高,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滞后效应有降低趋势。表面张力-粘滞流理论(STVF)适于描述温度对质地较轻土壤水势的影响,G(θ)函数可用以描述温  相似文献   
67.
温度对土壤水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近代对土壤水分能量的研究,不仅着眼于土壤本身,而且把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连续体系,统一考虑其能量关系,这是土壤水分能量研究的必然趋势[1,2]。用热力学函数表述水分能量水平和状态,可以统一应用于土壤、植物和大气。  相似文献   
68.
植物残体腐解过程腐解物热解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差热,热重和微商热重分析技术,研究植物残体腐解过程能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TA曲线上330℃放热峰是有机质热解的主要特征峰,用该峰的焓变(△H)大小表征有机残体能态的相对高低,得到有机残体腐解过程能动态变化特征为:在宏观整体上表现为放能过程,但在局部阶段呈现吸能与放能的交替。整个腐解过程依据能量变化特征,可依次划分为波动起伏-急剧下降-趋于平稳三个阶段。焓变与有机碳(%)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9.
几种土壤吸附气态水的特性及其热力学函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平衡水气压法测定几种土壤对气态水的吸附量,进而推求吸附气态水的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土壤吸附气态水的机制类似BET多分子吸附。供试土样的实验最大平衡吸附量顺序:表土为黄泥巴>盐碱土>红油土>垆土>黑垆土;同一土壤不同层次为粘化层>表层。实验最大平衡吸附量与土壤阳离子代换量、比表面和物理性粘粒含量呈正相关。在含水量为5.3%时,几种土壤相对偏摩尔焓值顺序:表土为黑垆土>垆土>盐碱土>红油土;同一种土壤(黑垆土),表层>粘化层。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和熵的大小顺序基本与相对偏摩尔焓相同。土壤吸附气态水的相对偏摩尔焓、自由能、熵与土壤比表面呈反相关,相对偏摩尔焓与土壤阳离子代换量亦成反相关,并皆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0.
在土壤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梯度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含水量条件下,增温可提高土壤水势,呈现黄泥巴>土>黑垆土的顺序;在同一含水量条件下,3种土壤在低温区及高温区均随温度梯度增加,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增大,但土壤导水率随温度梯度变化幅度小于土壤水分通量;温度梯度和含水量相同时,高温区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大于低温区;土壤水分通量及导水率呈现黑垆土>土>黄泥巴的顺序。同一土壤随含水量增大,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