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苏豆13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苏系5号为母本,巨丰辐射M6为父本,经过常规人工杂交育种所选育出的新品种。2015和2016年分别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2017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生产试验,比对照早熟19 d,较对照增产10. 55%。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苏豆13粗蛋白质(干基)含量高达44. 66%。201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180001)。该品种平均生育期99 d,属早熟、高产、高蛋白及抗大豆花叶病毒的淮南夏播粒用大豆。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大豆中克隆到铁蛋白基因家族的13个成员,分别命名为GmFer1;1、GmFer2;1、GmFer2;2、GmFer3;1、GmFer3;2、GmFer7;1、GmFer10;1、GmFer11;1、GmFer14;1、GmFer14;2、GmFer18;1、GmFer18;2和GmFer18;3,它们之间序列相似性介于37.2%~99.1%,并且具有保守Ferritin-like domain,被聚为3个亚家族(GroupI、II和III)。大豆铁蛋白基因在根、茎、叶和种子中均表达,100μmol/L的柠檬酸铁处理后,大豆铁蛋白基因在根、茎和叶中的表达均受到强烈诱导,表达量显著增强。随着大豆种子的不断发育,大豆铁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出早期积累,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大豆铁蛋白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种皮绿豆新品种苏绿3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豆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作物之一,目前国内绿豆多为绿色种皮,而韩国等某些亚洲国家喜爱食用黄种皮绿豆,目前国内普遍缺少适合本地区栽培的黄种皮绿豆新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苏绿3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黄种皮绿豆新品种,2011年1月通过江苏省鉴定,本文介绍了苏绿3号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菜用大豆(Glycine max)是中国南方的主要豆类蔬菜之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豆类蔬菜的喜爱,其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南方地区普遍缺少高产、大粒菜用大豆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新大粒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夏播菜用大豆新品种,2010年12月通过江苏省鉴定,现就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介绍,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红小豆是我省的传统出口产品,具有栽培和生产的悠久历史。由于近年来种植结构的调整,红小豆产量低、效益差、品种杂,导致其种植面积逐渐下降,生产效益也日趋降低。为此,选育优质、高产的红小豆品种,提高我省红小豆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红2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红小豆新品种,2011年1月通过江苏省鉴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现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介绍,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菜用荷兰豆新品种苏豌1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兰豆是中国南方冬季栽培的主要菜用豆类蔬菜之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豆类蔬菜的喜爱而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但目前南方地区普遍缺少适合本地区栽培的菜用豌豆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苏豌1号是本单位最新选育的菜用荷兰豆新品种,2010年12月通过江苏省鉴定,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1996~2008年,选用五个中国绿豆品种,五个泰国绿豆品种,构建九个轮回选择群体。2009~2010年,在中国南京,比较上述群体籽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轮回选择对提高绿豆籽粒产量具有显著效果,遗传增益最大的群体增产9.59%。对于以籽粒产量为主要选择目标的轮回选择来说,只需选择两个轮次,第三轮开始遗传增益会逐步下降。穿梭育种获得的轮回选择群体(K群体)平均产量比未穿梭群体(N群体)高7.26%,说明穿梭育种对提高绿豆籽粒产量具有显著效果。将同一轮次的K群体和N群体进行比较,在轮回选择第一轮次(C1)、第二轮次(C2)、第三轮次(C3)和第四轮次(C4)四个轮次中,前者分别比后者增益4.07%、8.76%、8.53%和7.98%,说明穿梭育种产量遗传增益的稳定性。N群体内变异系数明显大于K群体,表明在N群体中继续选择,获得优良家系的几率高于K群体。  相似文献   
18.
赤斑病是我国蚕豆上最重要的要病害之一,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反常,该病在一些地区发展尤为严重。在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于2011—2013年对国内8个不同产区蚕豆赤斑病进行药剂筛选试验,化学药剂中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赤斑病田间综合防效达到80%以上,对蚕豆产量也比对照增产16%以上;生防药剂中裁菌平均防效达到40%以上,蚕豆产量也比对照增产8%左右,起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还建立了包括资源筛选、早期预警机制建立、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手段的立体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Wheat blue dwarf(WBD) is a disease caused by phytoplasma and only reported from China. A fragment about 1.3 kb in protein translocation gene, secY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the total DNA of di-seased wheat sample with primer pair secYF/secYR, which was designed based on secY gene sequence of known 16SrI group members. Nucleotide acid sequence analysis of amplified fragment indicated that the length was 1 240 bp. A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secY gene sequences was constructed and showed that wheat blue dwarf phytoplasma was clustered into the 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 subgroup 16SrI-C. Wheat blue dwarf phytoplasma showed high homology with clover phyllody phytoplasma strains based on sequence comparis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20.
早豇6 号为早熟、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的新品种,全生育期105 d(天)左右,熟期比对照早豇1 号早3~5 d(天),一般每667 m2 产量2 000 kg 左右。目前江苏省年种植面积在66.67 hm2(1 000 亩)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