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7 毫秒
21.
概述了昆虫消化道内围食膜的功能、杆状病毒对围食膜的影响以及影响杆状病毒感染性的干扰因子,并对杆状病毒与昆虫围食膜的互作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7种常见农药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是长江流域菜区近年来发生较严重的害虫之一,其寄主范围广,世代重叠严重,大龄幼虫食量大、抗药性强,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本试验对7种常见的蔬菜农药进行了毒力测定,以筛选出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23.
生物因子对淡足侧沟茧蜂寄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寄生蜂蜂龄、寄主密度和寄主饲料3个生物因子对淡足侧沟茧蜂寄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日龄和2日龄的淡足侧沟茧蜂寄生效果最好,寄生蜂和寄主按1:50寄生时寄生率最高。而由于不同寄主饲料水分和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对淡足侧沟茧蜂寄生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用9.44×108 OB/mL和9.44×107OB/mL病毒液分别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和成虫,观察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1NPV)对宿主子1、2代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4~6龄初幼虫饲毒后,F1代、F2代化蛹率分别下降了12.73%~18.59%、5.88%~10.21%,羽...  相似文献   
25.
采用液固双相发酵技术,对白僵菌的培养进行了液体接种、固体配方筛选和固体培养发酵抗污染试验。结果表明,加有土样成分配方比传统配方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操作方法,而且具有一定的抗污染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植物提取液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本文建立了当归和蓖麻提取液毒力回归方程,测定了两种提取液亚致死剂量LC20和LC30对幸存亲代和F1代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这两种提取物的两个亚致死剂量对亲代和F1代甜菜夜蛾2~5龄幼虫历期、亲代和F1代甜菜夜蛾蛹历期和雌雄蛹重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当归LC20和LC30处理后亲代甜菜夜蛾产卵量分别下降21.4%和26.5%,而F1代分别下降45.4%和61.3%,蓖麻LC20和LC30处理后亲代甜菜夜蛾产卵量分别下降23.5%和27.3%,而F1代产卵量分别下降52.7%和61.0%;蓖麻LC20和LC30处理不会显著影响亲代甜菜夜蛾化蛹率和羽化率,而当归LC30显著降低了其化蛹率和羽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当归LC20和LC30对F1代甜菜夜蛾化蛹率无显著影响,但LC30显著降低了其羽化率,蓖麻LC20和LC30显著降低了其羽化率且LC30显著降低了其化蛹率。这两种提取物的两个亚致死剂量作用后都干扰了甜菜夜蛾性比,当归LC30处理后亲代甜菜夜蛾雌雄性比为1∶0.5,蓖麻LC30处理后F1代甜菜夜蛾雌雄性比为1∶2.1。本文揭示了当归和蓖麻提取液亚致死剂量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为植物提取液亚致死效应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试验表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当饲毒浓度在1.14×108PIBs/mL以上时,能引起97%的甜菜夜蛾幼虫死亡;饲毒后1~8天内,致死中浓度LC50值在8.4718×105~2.6098×10 12PIBs/mL之间;在饲毒浓度范围内,致死中时间LT50在1.98~6.99天之间;感病幼虫每日病死时间分布可用时间-剂量-条件死亡率模型较好地拟合,累计病死时间分布可用Gompertz模型拟合.室内试验还表明,病毒对甜菜夜蛾种群有明显的亚致死作用.免于病死蛹重量减轻,羽化所得雌成虫产卵量下降,产卵期延长;从感病高龄幼虫发育的成虫能将病毒传播至子代,引起20%~48%的子代幼虫死亡,并使子代成虫产卵量下降.田间试验表明,病毒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28.
温度、光周期和补充营养对淡足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周期和补充营养对淡足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成蜂寿命缩短,成蜂寿命在不同温度间有显著差异;补充蜂蜜和清水能显著延长成蜂寿命;在18℃饲喂10%蜂蜜水条件下,雌蜂和雄蜂寿命最长,分别为17.05d和15.44d;在38℃不饲喂条件下,雌蜂和雄蜂寿命最短,分别为1.70d和1.95d。同时,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别建立了以淡足侧沟茧蜂雌蜂寿命和雄蜂寿命为目标函数的二次回归模型,可预测不同温度和光周期组合下的侧沟茧蜂成蜂寿命。  相似文献   
29.
为明确温度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各虫态捕食桃蚜(Myzus persicae)能力的影响,设定18、23、28、33℃四个温度处理,测定不同虫态(龄)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条件下对桃蚜的捕食量,并分析其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在18—33℃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量逐渐增加。在33℃条件下,异色瓢虫的捕食能力(a∕Th)最强,理论最大捕食量(1∕Th)最高。同一温度下,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理论最大捕食量均表现为4龄幼虫>成虫> 3龄幼虫> 2龄幼虫> 1龄幼虫。4龄异色瓢虫幼虫在4个温度处理下对桃蚜的理论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90.909、 200.000、 333.333、 500.000头。各虫态异色瓢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和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植物提取液对甜菜夜蛾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效应,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蓖麻碱(3.80、1.90、0.95、0.48和0.24g/L)对甜菜夜蛾幼虫碱性磷酸酯酶(AKP)、酸性磷酸酯酶(AC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处理48h和72h对AKP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而3.80g/L处理24h即可显著抑制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蓖麻碱处理72h均会显著降低其ACP活性,而浓度大于0.24g/L时处理24h和48h即可显著降低ACP活性;蓖麻碱处理组GSTs活性在处理后24、48和72h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不同浓度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揭示了蓖麻碱对这3种解毒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蓖麻碱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