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1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品种玉米植株3种调制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品种和调制方法对玉米(Zea mays L.)植株品质的影响,选用中原单32、农大86、农大95、农大108、农大高油115为研究对象,于蜡熟期取样进行全株青贮、去穗秸秆青贮、秸秆干燥堆放处理。经贮存45d后,取样分析表明,各品种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pH显著低于去穗玉米秸秆青贮饲料(P<0.05),而相应乳酸含量则显著较高(除品种农大86以外)(P<0.05),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CP含量显著高于去穗玉米秸秆青贮饲料(P<0.05),NDF和ADF含量则相应较低,表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优于去穗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干燥堆放玉米秸秆的CP含量因品种而有差异,其NDF和ADF含量都高于相应青贮饲料,表明干燥堆放秸秆的营养价值较低。中原单32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并且含有适度的NDF和ADF。总体而言,玉米植株以全株青贮为宜,而且全株青贮时,中原单32品质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02.
以黄蒿(Artemisia scoparia)为原料,比较加入添加剂采禾青贮和直接青贮,探讨黄蒿的青贮性。试验结果表明:直接青贮和加入添加剂青贮后感官性状的评分分别为16分和17分,均达到优良等级。加入添加剂青贮后为pH 4.26,直接青贮后的pH 5.09,乳酸和乙酸占总酸的百分比以直接青贮较高,丁酸占总酸的百分比以加入添加剂青贮后较高,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表现为直接青贮高于添加剂青贮。通过费氏评分法的评价结果来看,直接青贮为87分,为优良青贮,而加入添加剂青贮为56分,为合格。综合感官性状和发酵品质,黄蒿可以采用青贮方式进行保存,对黄蒿青贮时采用直接青贮的方法更好。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添加剂对无芒雀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无芒雀麦为原料,分别添加蔗糖(20kg·t^-1)、甲酸(2kg·t^-1和4kg·t^-1)、青宝二号(0.0025kg·t^-1)、青宝二号+蔗糖(0.0025kg·t^-1+20kg·t^-1)调制青贮。45d后开启青贮料取样分析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甲酸可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并提高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蔗糖可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但不能提高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添加青宝二号、青宝二号+蔗糖处理不仅能调制发酵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而且有氧稳定性也较好;在所有处理组中青宝二号+蔗糖混和处理组的发酵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4.
两种紫花苜蓿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皇后和敖汉苜蓿两种苜蓿的株高、草产量及净光合速率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敖汉苜蓿的植株高度高于金皇后,但 产草量低于金皇后;有效光辐射极显著影响两种苜蓿的净光合速率。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5.
沙地草场补播技术及其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研究了适宜在鄂尔多斯高原半流动沙地草场补播技术及补播草地的生态效益,确定适宜的补播牧草品种、补播时间、补播地形和提高保苗率的方法。结果表明,补播草种以沙打旺、柠条锦鸡儿、羊柴、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为主,播前用10—12%的保水剂、380~450×106的稀土、18~22×106的ABT生根粉、2.7~3kg(或L)/hm2的增产菌和30~41kg/hm2的磷酸二胺配合制成丸衣种子。在六月中下旬到七月中下旬雨前,选择沙丘迎风波和背风坡底部及丘间平地,植被盖度大于20%的地段补播。补播第三年,植被盖度达到78%,干草产量5250kg/hm2,分别比补播前提高3倍和7倍,流沙移动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6.
107.
对不同地区不同生长年限沙打旺的根腐病发病率、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并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相似文献   
108.
陶雅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徐丽君  李达  王笛 《草业学报》2021,30(5):200-210
采集、渔猎和畜牧是人类在原始社会中最主要的3种谋生方式,由渔猎和畜牧进化到植物栽培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折。在原始社会,牧畜和农业的发明都是男子,男子由渔猎中发明了牧畜的事业,随着牧畜的发展,对草料的需求量也增加,就产生了刍秣的栽培。因牧畜时代所养牲畜渐多,刍秣之需要亦愈切,当先民们偶然发现积存牧草之处长出了新的牧草,无形中产生了种植的观念,并逐渐由观察尝试而获得了种植的知识,最初种植牧草是圈一定的地,以野生植物加以培植当做牧草,因而发现了适于人类食用的谷粟。由此可见,禾黍菽麦的种植是在牧畜刍秣种植中发现和发展起来的。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畜牧业比较发达,卜辞中出现了刍牧刍秣的记载。马在商周时代是一种重要的家畜,人们要用粮食谷子等来饲喂。郭沫若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指出,在中国的文字上最初的田字不是后来的禾黍粟麦的田,而是供刍秣狩猎的田,刍秣的田,也就是最早的种植是以牧畜为对象的刍秣。从《诗经》记载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刍秣种植利用的现状,如《诗经·小雅·鸳鸯》中的“乘马在厩,秣之摧之”。由此可知我国用谷物喂马起源甚古,另一方面也看出,我国进行牧草加工渊源甚是久远。在西周我国就将火引入了草地的生态管理中,《周礼·夏官·牧师》有记载“孟春焚牧”。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天志上》有“莫不犓牛羊”的记载,在鲁国设有主管主苑囿刍牧之吏为乘田。  相似文献   
109.
木质纤维素乙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纤维素乙醇产业化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0.
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对植物抗寒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金梅  周禾  孙启忠  郭强  李芳 《草业科学》2009,26(9):129-134
对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与植物抗寒性关系、催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酶特性和转化膜质脱饱和酶和酰基转移酶基因提高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论述。膜是植物低温伤害的首要发生地,细胞膜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膜质脂肪酸不饱和性,不饱和度越高,膜稳定性越强,抗寒性越强。膜质脂肪酸不饱和度主要由膜质脱饱和酶活性和酰基转移酶的特异性不同所致,目前克隆和研究了10多个与植物细胞膜质不饱和性相关的基因,通过高效表达这些基因可以明显提高冷敏感植物的抗寒性。因此转化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酶基因是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的研究应向农业生产应用转化,同时要加强脂肪酸脱饱和酶表达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