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1.
红尾白禾螟Scirpophaga excerptalis(Walker)近年来在广西甘蔗产区为害严重,扩展迅速,造成枯心苗和死尾株,死尾率高达70%以上,为此本文通过室内饲养结合田间调查对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尾白禾螟在南宁1年发生4~5代,世代明显,绘制了年生活史图。各虫态发育历期:卵期(11.58±0.27)d,幼虫期(36.54±0.28)d,蛹期♀(23.54±0.86)d,♂(24.20±1.27)d,成虫寿命♀(6.10±0.22)d,♂(7.13±0.45)d,全世代(64.92±0.31)d。蛹的形态发育可分为5个级别,列出了分级表,可用于预测预报。此虫为单食性,仅取食甘蔗而不取食荸荠,可与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apraelata(Scopoli)明显区别,澄清了文献上的混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甘蔗杂交种子对甘蔗花叶病毒、高粱花叶病及黄叶病的传播性,为甘蔗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父本或母本感染花叶病或黄叶病的甘蔗杂交种子样品10份,分别以SCMV、SrMV和SCYLV特异性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对田间实生苗进行生物学观察,并采用RT-PCR检测其叶片SCMV、SrMV和SCYLV携带性.[结果]经特异性引物检测,10份杂交种子中仅有样品H4显示SrMV阳性,扩增的特异片段大小为828 bp,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SrMV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品H4的SrMV和GenBank中SrMV外壳蛋白序列的自举水平达100%,证实H4样本感染的病毒为SrMV.田间连续45 d观察均未发现出现病毒症的甘蔗幼苗;经RT-PCR检测,均未在10个样品实生苗叶片中发现此3种病毒.[结论]甘蔗种子可携带高粱花叶病(SrMV),但未能通过种子传播至实生苗.  相似文献   
13.
赤眼蜂及其寄主卵低温贮存时间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米蛾卵在4℃(±1℃)低温贮存不同时间后,对赤眼蜂寄生的影响以及赤眼蜂中期幼虫经低温后的表现。结果表明,米蛾卵低温贮存时间越长赤眼蜂对其寄生量越少,米蛾卵经低温贮存15 d,其被寄生量低于新鲜米蛾卵被寄生量的50%;赤眼蜂低温贮存时间越长,其羽化率越低,低温贮存25 d平均羽化率均低于50%。可以认为,在进行赤眼蜂人工生产时,米蛾卵低温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5 d、赤眼蜂低温贮存不宜超过20 d。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我国化学防治甘蔗金龟子的发展历程、化学防治甘蔗金龟子的技术和调查方法以及化学防治对甘蔗金龟子的负面影响。提出规范农药市场管理,严厉禁止禁用农药的生产和流通;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避免金龟子抗药性继续增强;加强对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生物防治研究和推广力度,使甘蔗金龟子防治向生态治理方向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温度对突背蔗犀金龟蛹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实验室内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突背蔗犀金龟化蛹和羽化情况,计算蛹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突背蔗犀金龟蛹在17~32℃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拟合模型为Logistic模型V=0.122 922/(1+e~(4.916 7-0.195 8T))。采用直接最优法分析,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3.02℃和198.00日·度。蛹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5.11℃,发育适宜温区为14.59~35.64℃。本研究明确了温度对突背蔗犀金龟蛹发育速率的影响,对成虫发生期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释放螟黄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甘蔗苗期,放蜂区的平均卵块寄生率达93%以上,明显高于农药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枯心苗率为8.88%,相对防治效果为48.05%。在甘蔗生长后期,放蜂区的螟害株率、螟害节率和断尾率均低于农药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甘蔗产量和糖分比空白对照区分别增加了10.42%和6.38%。  相似文献   
17.
植物源农药对蚜虫控制作用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是农作物上的一类重要害虫,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蚜虫对其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研究表明植物源农药对蚜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主要综述了植物源农药对蚜虫的作用方式,植物源农药对蚜虫杀虫活性物质类型,讨论了目前植物源农药对蚜虫控制作用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鸦胆子提取物对烟蚜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植物源农药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的优点,测定了有毒植物鸦胆子叶、枝条、种子提取物对烟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3个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烟蚜均有较高的触杀活性,其中鸦胆子种子提取物的活性最高,处理48 h后的校正死亡率为98.79%;在胃毒及选择性忌避活性测定中,鸦胆子叶提取物对烟蚜的胃毒活性最大,处理48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87.11%,处理24 h后的选择性忌避率为85.94%。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调查百色市右江区甘蔗红尾白螟发生情况,评估其对甘蔗株高、茎径等产量性状及蔗糖分的影响,并提出防控对策,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当地甘蔗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为研究对象,在甘蔗成熟期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红尾白螟为害造成的死尾蔗率,同时测量甘蔗的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并用手持光学锤度计测定蔗茎中部蔗汁锤度.[结果]红尾白螟为害造成的死尾蔗率平均高达74.87%,株高平均下降34.65 cm,蔗茎单产下降21.23%;比较分析显示,健康蔗与死尾蔗的茎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但两者株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锤度测定结果显示,死尾蔗的蔗汁锤度和折算后的蔗糖分均较健康蔗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两者分别下降1.45%和1.57%.[结论]红尾白螟的发生为害已扩散至百色市右江区,并上升为当地甘蔗的主要害虫;红尾白螟为害可导致甘蔗产量和蔗糖分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