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41篇
  55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非洲鸵鸟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鸵鸟(Struthio camelus)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鸟类.化石资料表明,历史上已灭绝的6种鸵鸟比现存的种类体型还要大.在500万年前的上新世和更新世,鸵鸟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印度、东欧和非洲.现存的鸵鸟只分布在非洲及阿拉伯半岛等地区,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了亚种,亚种之间在自然状态下很难实现杂交,但是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杂交.动物分类学家认为,现存的鸵鸟有4个亚种:东非亚种(S.c.massaicus)、北非亚种(S.c.camelus)、南非亚种(S.c.australis)和埃塞俄比亚亚种(S.c.molybdophanes).此外,本世纪40年代早期曾有一个亚种(S.c.syriacus)灭绝了.而西非亚种(S.c.spatzi)是根据一个小动物园的标本和蛋壳所描述的,已经不再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亚种.目前人们广泛饲养的鸵鸟主要是南非亚种的后裔,同时也混有其它亚种的血缘.  相似文献   
72.
为探究超声波处理对果蔬加工过程中热质传递的影响规律,以苹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频率(40、68、80 kHz)超声波处理技术,分别进行超声波辅助低温水浴试验和超声波水预冷处理辅助苹果片真空冷冻干燥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低温水浴可有效强化苹果与冷水间的热量交换,频率为80 kHz时,苹果果肉中部和近果核处的冷却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35.3%和28.6%;超声波水预冷处理后,真空冷冻干燥过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1.6%(超声波频率40 kHz)、55.9%(超声波频率68 kHz)、58.7%(超声波频率80 kHz)。  相似文献   
73.
为探究长江中游沿江某矿区周边水-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潜在风险及其来源,本研究以江西省北部某矿区周边水体及其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As、Cd、Cr、Cu、Hg、Pb和Zn)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点采样分析其在地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污染特征,并运用单因子评价指数和地累积指数(Igeo)分别对地表水和沉积物中所含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最后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ositive definit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解析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受酸性矿山废水直排影响,该地区地表水和沉积物酸化严重,pH最低分别为2.12和2.62。水体和沉积物中,以Cu、Zn和Cd超标较为严重,水体中分别为0.001~46.96、0.01~122.90、ND~64.97 mg·L-1,沉积物中分别为21.30~1 840.61、54.20~1 487.55、0.04~18.73 mg·kg-1,其中以Cd点位超标率最高(68.97%)。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超过50%的点位受到Cu和Cd的污染,属于重度风险等级,且多...  相似文献   
74.
秸秆还田配伍腐秆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秸秆促腐还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备受关注,然而田间条件下秸秆配伍腐秆剂后的作用依然存在争议。通过在淮北平原布设田间试验,比较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秸秆(SF)和化肥+秸秆+腐秆剂(SFD)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状况、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处理F相比,处理SFD小麦生长后期的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重、穗粒数及其对化肥的生理效率显著增加9.5%、18.6%、13.3%、6.2%、27.1%、85.2%和41.5%(P0.05),籽粒产量亦有增加趋势(增幅为5.1%);而处理SFD与处理SF相比,除成穗数、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磷钾肥生理效率略有增加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降幅在0.3%~26.3%之间。从而可知,在淮北平原进行秸秆化肥配施还田能够有效促进当季作物的生长发育,改善氮肥的生理效率和提高产量,配伍腐秆剂不会提升秸秆化肥配施还田的促生增效能力。  相似文献   
75.
玉米秸秆不同发酵时期理化性状和细菌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玉米秸秆腐熟,推动秸秆废弃物循环利用,开展了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好氧发酵堆肥试验。利用常规方法对不同发酵时期堆料的理化性状进行测定,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堆体细菌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分类。理化性状测定结果表明,好氧发酵期间堆体温度能够快速升高并维持在55.0℃以上,堆体含水量、有机物含量和C/N逐渐下降,w(C)/w(N)在建堆和前3次翻堆时均较高,后2次翻堆时大幅下降,p H值、E4/E6先下降后上升;宏基因组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好氧堆肥中细菌菌群存在多样性;由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可知,第5次翻堆(CS5)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前3次翻堆(CS1、CS2和CS3)多样性差异不明显,第4次翻堆(CS4)的群落多样性最低。对6个发酵时期的OTU进行物种分类,所检测到的细菌门类、目类和属类在不同发酵时期的种类和丰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群落演替现象。物种分类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好氧发酵期间的主要优势门类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共享的主要优势目类为芽孢杆菌目、梭菌目、黄色单胞菌目、嗜热厌氧杆菌目、根瘤菌目、假单胞菌目和厌氧绳菌目;共享的主要属为Povalibacter、梭状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赖氨酸芽孢杆菌属、嗜热脲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Chryseolinea。其中,变形菌门黄色单胞菌目的 Povalibacter、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目的梭状芽孢杆菌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以及拟杆菌门噬纤维素菌目的 Chryseolinea尚未见与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有关的报道,有望从这些菌属中分离出加快玉米秸秆好氧发酵堆肥进程的新菌种。  相似文献   
76.
张家港河是入望虞河的主要河流之一,望虞河是太湖流域"引江济太"的骨干河道,确保张家港河水质达标对保障望虞河和太湖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水文、水质资料的收集和评价,利用一维河网水环境数学模型模拟研究和引调水试验,研究探讨引水对张家港河北段水环境改善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引水2 h,南沙大桥上游断面水质会有所改善;引水4 h,各断面水质均可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77.
不同浓度沼液浸种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瓜种子为供试材料,以正常周年产气的沼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浓度沼液浸种后西瓜种子的发芽表现,以筛选适宜西瓜种子浸种的沼液浓度。结果表明,用25%的沼液处理西瓜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随着沼液浓度的增大,西瓜种子吸水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峰值在6~12 h;当沼液浓度大于50%时,沼液浸种对西瓜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灰色关联度分析来看,沼液浓度对西瓜种子的萌发影响从大到小为化感抑制率种子吸水率种子活力胚根长发芽率发芽势。适宜的沼液浓度有助于西瓜种子萌发,浓度过大,反而抑制其萌发。  相似文献   
78.
植物源除草剂助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油及衍生物类助剂作为农药助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具有与植物亲和性好,生物降解性强,药害少,对环境安全且能提高杂草防效等优越性,将是除草剂助剂未来开发发展重点.本文介绍了植物源除草剂助剂研究应用现状,除草增效作用机理,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随之增加,需积极拓宽养殖渠道。基于此,文章从农区草食家畜的养殖问题出发,探究了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0.
周静  汪天  崔键  梁家妮  胡锋 《土壤》2009,41(2):236-242
通过盆栽柑橘控制盆内红壤不同含水量处理,研究了不同红壤水分条件对柑橘叶片质膜透性以及活性氧代谢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叶片相对电导率在红壤相对含水量75% 处理时最低,并与红壤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2 = 0.8236*,n=50);柑橘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显著增加,并与红壤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2 = 0.9051*,n=50).柑橘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生成速率与过氧化氢(H2O2)含量在不同红壤水分条件下具有相近的变化曲线,在红壤相对含水量60% 的处理下达最大值后,随红壤水分减少或增加均呈下降趋势;O2.-、H2O2并不是引起柑橘在红壤水分亏缺或盈余胁迫状况下氧化伤害的单一原因.随着红壤含水量的变化,柑橘叶片抗氧化系统处于动态的平衡中,柑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酶活性在红壤干旱条件下都保持了较高的活性,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土壤水分减少却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