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4篇
  19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0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91.
分蘖洋葱伴生缓解了番茄连作障碍,酚类物质积累是产生连作障碍原因之一,伴生对土壤酚类物质的影响尚不明确。试验采用盆栽的方法,对分蘖洋葱与番茄伴生土壤中pH、EC值、多酚氧化酶和酚类物质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单作相比,伴生番茄地上和地下干重显著增加,伴生显著地提高了番茄根际土壤p H、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复合态酚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土壤中EC值、土壤总酚和水溶性酚含量。与单作相比,伴生分蘖洋葱地上和地下干重显著降低,同时伴生分蘖洋葱根际土壤pH、水溶性酚和复合态酚含量显著升高,土壤中EC值和总酚含量显著降低。植株干重与土壤p H及水溶性酚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性负相关。综上,分蘖洋葱伴生促进了番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却抑制了分蘖洋葱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伴生有效地减少土壤中酚类物质积累、土壤酸化和盐碱化,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2.
用枯萎病菌接种不同抗性黄瓜品种,研究不同抗性黄瓜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感品种POD、PPO和几丁质酶活性基本都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趋势。抗感品种均在接种后12h时出现第1次POD活性峰值,抗病品种中农13号、津优3号分别在接种后60、72h、感病品种在84h出现第2次POD活性峰值;接种后24h时抗感品种均达到第1次PPO活性峰值,抗病品种在48h、感病品种在60h时达到第2次PPO活性峰值;接种后抗病品种在48h时达到第1次几丁质酶活性峰值,72h时达到第2次峰值,而感病品种只在60h时出现1次几丁质酶活性峰值。抗感品种的POD、PPO、几丁质酶活性的2次培值都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各自的对照,在接种后的早期阶段,感病品种的POD、几丁质酶活性的第1次峰值都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抗病品种,PPO活性的第1次峰值极显著地低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93.
不同农艺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养分转化与腐殖质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各种因素及连作、轮作、化肥、农药及其他农艺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农艺措施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合理调控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维护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4.
西瓜根际土壤酶及微生物对小麦伴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作障碍是限制设施西瓜生产的重要因素,合理地运用地上部生物多样性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探讨连作西瓜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对小麦伴生的响应,采用连作西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D123小麦伴生西瓜、D125小麦伴生西瓜、西瓜单作和无苗对照4个处理,研究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区系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对小麦伴生的响应。结果表明,D123小麦伴生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西瓜单作增加了45.21%和130.20%,根际土壤放线菌的比例比西瓜单作增加了7.6%;D125小麦伴生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比西瓜单作增加了40.89%,根际细菌的比例比西瓜单作增加了10.81%。同时,两种小麦伴生处理均降低了西瓜根际土壤真菌的比例,提高了西瓜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提高了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可见,连作西瓜根际对小麦伴生产生了积极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5.
不同蔬菜轮作栽培模式对黄瓜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北方棚室生产中应用较多的7种黄瓜轮作栽培方式,研究不同蔬菜轮作栽培模式对黄瓜生长不同时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黄瓜轮作栽培模式均显著提高了黄瓜的产量,其中,菜豆-芹菜-黄瓜轮作对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黄瓜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菜豆-芹菜-黄瓜轮作是比较理想的黄瓜轮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6.
间套作改善作物矿质营养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合理的间套作能够改善作物的矿质营养。近年来国内外对间套作提高作物生产力、 改善作物矿质营养的机理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不同间套作中作物根际养分动态及作物营养吸收变化,阐述了间套作改善作物矿质营养的可能机理。【主要进展】 1)根系分泌物中的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作为作物的氮源; 根系分泌物能够诱导豆科作物固氮作用的增强,增加间套作系统中的氮营养; 2)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类物质能够活化根际土壤中的磷、 铁、 钾等营养,将其转变为植物可以利用的营养; 3)根系分泌物或地上部的种间互作能诱导作物的根系构型和矿质营养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形成空间上的营养生态位互补,增强根系吸收矿质营养的能力,充分利用土壤营养资源; 4)丛枝菌根真菌与作物间形成的网络便于营养在作物之间的转移和吸收; 5)间套作能够改变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动物和微生物),而土壤的生物多样性能够促进作物矿质养分的吸收。间套作中,由于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多样性,作物对微生物的选择和富集使得根际土壤功能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提高了土壤中矿质营养的生物有效性; 6)间套作提高了土壤的酶(如脲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了有机氮、 磷向无机氮、 磷的转化,提高了土壤无机氮、 磷的浓度。总之,根系分泌物、 根系构型变化、 土壤生物多样性、 土壤酶在作物的营养有效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根系分泌物是它们之间的纽带,介导了作物-作物、 作物-土壤、 作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建议与展望】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及地下根际过程的复杂性,人们对于地下生物学过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根系分泌物的原位定性与定量、 间套作中种间的识别和响应、 间套作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土壤生物多样性对作物生长的反馈、 间套作中功能微生物的筛选、 分离、 鉴定及应用都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7.
本试验采用营养液混合基质育苗。研究了不同N,P营养对黄瓜幼苗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的叶面积比率值与N,P呈直线相差.高N处理的叶面积干重比值较高吕片变薄,略有徒长,中N处理的SLA较稳定;3.低N处理的SLA最小;4.叶面积持续时间和叶面积指数均以Ⅴ,Ⅰ.Ⅱ为处理为最佳;5.处理LWR,RWR均值随生育期而呈下降趋势而SWR值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98.
6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0%虫螨腈悬浮剂、1.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5%茚虫威悬浮剂和24%虫酰肼悬浮剂4种杀虫剂防治甜菜夜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不仅速效性好,药后第1天的相对防效为85.51%~98.23%,持效期也较长,药后第10天的相对防效仍维持在90%以上,且在本试验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99.
施肥对大棚黄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分离计数法分析了单施有机肥、单施复合肥、复合肥+有机肥混合施用条件下设施黄瓜根际真菌、细菌、放线菌、亚硝酸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消长,同时采用基于rDNA特异性扩增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了黄瓜根际细菌遗传多样性和均匀度。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最有利于根际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对于根际亚硝酸细菌、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际细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施用有机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00.
不同抗性黄瓜品种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病原菌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韩雪  潘凯  吴凤芝 《中国蔬菜》2006,1(5):13-15
对6个抗枯萎病性能不同的黄瓜品种根系分泌物进行了收集和测定,采用培养基培养的方法研究其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病原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以上3项指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感病品种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抗品种没有明显作用。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糖类物质含量亦明显低于感病品种,中抗品种则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