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为了准确诊断马铃薯生理性叶斑病,对该病害进行了室内鉴定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马铃薯生理性叶斑病是由于刮风,使叶片间互相摩擦、叶片与地面摩擦、叶片被大风吹翻转后雨滴的直接击打或雨滴溅起的泥沙击打,从而使叶肉组织受到坏死后形成的斑点;该病典型症状为病斑褐色,有时有光泽,圆形或不规则,1~5 mm大小,有时多个病斑愈合;病斑周围无晕圈,无霉层或菌脓菌胶等病征,且病斑多,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烟田杂草是否携带烟草病毒,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了安顺市3县的45块烟田杂草携带常见烟草病毒的情况.结果表明,TMV,CMV和PVY在各地区的感染率存在差异.感染TMV和PVY最高的地区为紫云县的板当镇,感染率为别58.5%和2.4%;感染CMV最高的为平坝县天龙镇,感染率分别为4.8%.感染TMV、CMV和PVY的寄主范围也存在差异,其感染的杂草寄主分别达39、2和2种,感染率分为47.1%、0.8%和0.5%.总之,研究结果为烟田杂草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旨在明确贵州农田优势杂草马唐和反枝苋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水平,为杂草的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以32个马唐和30个反枝苋的不同种群为研究试材,采用整株盆栽法,施药2周后测定草甘膦对杂草地上部分的鲜重抑制率.结果表明:毕节七星关区六合村马唐种群敏感性最低,ED50值为16.23 g a.i/hm2,其他种群相对抗性倍数在1.0...  相似文献   
24.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Kuschel))在贵州稻区危害面积逐年加大,局部地区暴发成灾。为了明确水稻旱育秧技术对稻水象甲的实际控制效果,分别设置单独水秧、单独旱秧以及水秧和旱秧混合栽种3种方式,连续两年观察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在3种栽种方式的水稻秧苗上取食、产卵情况。研究发现稻水象甲成虫在水秧和旱秧上都能取食,但是仅在水秧上产卵,连续两年在单独旱秧和混合旱秧上平均产卵量均为0。因此旱育秧技术是一项可以有效阻隔稻水象甲繁殖扩散的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25.
果园杂草的防除是果园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生物防除是当前乃至未来果园杂草防除的主流趋势。而果园以草治草技术是利用生态位原理,筛选适宜的草种种植于果园行间,通过占领空间来抑制杂草的发生,为近年来得到杂草防除研究者的关注。为对果园以草治草技术的研究及推广提供参考,对我国果园生草技术研究现状作进行了综述,并就目前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6.
不同药剂防除小麦地杂草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进行了不同药剂防除小麦地杂草的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75%苯磺隆WG 2 g/667m2 高效助剂10 g/667m2处理防除小麦地杂草效果最好,10%苯磺隆WP 12 g/667m2处理防效次之,750 g(a.i.)/L 2甲4氯胺盐AS 55 mL/667m2处理防效较差。3种试验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明果园种草和防草布覆盖对猕猴桃园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减少或避免果园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风险以及实现果园生态控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生态位竞争原理和植物光合作用原理,以清耕为对照(CK),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猕猴桃园行间间种白三叶草和覆盖防草布对杂草的生态防控效果.[结果]间种白三叶草对猕...  相似文献   
28.
为了有效控制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采用小区试验与大区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50%乙草胺乳油100mL+200g/L百草枯水剂150mL/667m2、50%乙草胺乳油100mL+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50mL/667m2、200g/L百草枯水剂150mL/667m2、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50mL/667m2等不同药剂的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小区试验,药后60d,以上不同药剂处理对棒头草、碎米荠菜、毛茛、稻搓草等杂草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大区试验示范,在免耕油菜移栽3d前,用20%百草枯水剂150mL/667m2+50%乙草胺乳油100mL/667m2对免耕移栽油菜田杂草进行处理,以及在油菜生长阶段,根据田间杂草的草相组成,选择喷施50%草除灵悬浮剂或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防除,防效均在80%以上。采用以上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免耕油菜田杂草对油菜的危害,油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9.
50%乙草胺对旱地杂草辣子草防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50%乙草胺乳油对花生田杂草辣子草生测毒力回归式为y=5.781 7+1.691 9x,r=0.964 9。LD50=0.345 1 g/L,LD95=3.237 1 g/L,对辣子草种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有效成分含量50、65、80、130 g/667 m2田间土壤封杀处理,防除辣子草效果在99%以上,对马唐、狗尾草、反枝苋、藜也有很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30.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的化感作用是当今植物保护领域研究的热点.植物化感物质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农作物合理的轮、间、套和连作制度,培育有化感作用的农作物新品种,开发新型安全的除草剂和杀菌剂等,减少人工化学品的投入和对环境的危害,实现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植物化感物质的种类、释放途径、作用机理、植物化感研究方法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