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9篇
  4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赣县3种不同施肥处理及不施肥对照的硬头黄竹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其单丛分株数、立竹年龄结构和生物量,研究施肥对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地提高硬头黄竹林的立竹数量和地上部分群体生物量。与对照相比,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处理立竹数分别增加了26.33、20.50株·丛-1和8.5株·丛-1,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09.24、22.92 g·株-1和162.63 g·株-1;不同处理单丛生物量表现为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复合肥>CK。矿渣肥肥效时间较长,1 a竹所占比例比CK提高了5.31%,而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对竹林年龄组成的调节作用较弱。复合肥处理分别对3 a秆、2 a枝和1 a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矿渣肥分别对2 a秆和3 a枝、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施肥处理、不同年龄和不同构件间差异均显著(P<0.05)。随着年龄和竹高的增加,秆生物量的增加速率最大,其次分别为叶和枝。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中,秆生物量占的比例最大,叶的生物量次之,略大于枝生物量所占比例。因此,在硬头黄竹林的经营管理中,除了进行施肥外,还应合理采伐,使竹林保持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52.
五种蚜虫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饲喂法研究了棉蚜、禾谷缢管蚜、白杨毛蚜、桃粉蚜和菜缢管蚜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以所获相关数据组建生命表。结果表明:异色瓢虫的世代存活率、净增殖率在以白杨毛蚜和菜缢管蚜为食物时较高,分别为86.7%、78.3%和158.5、271.7;平均单雌产卵量在以桃粉蚜和菜缢管蚜为食物时较高,分别为1396和1835粒;内禀增长率除以白杨毛蚜为食物时较低外(0.06),其它四种均接近(0.10~0.13)。综合评价,五种蚜虫中菜缢管蚜是饲养异色瓢虫最为理想的食物。  相似文献   
53.
为了寻求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本试验以棉铃虫为试虫,采用饲料混毒法对何首乌、桂皮和花椒3种植物干粉及何首乌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干粉对棉铃虫的生长抑制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何首乌>桂皮>花椒;用何首乌干粉处理饲料进行饲喂(第5天不换饲料),试虫则一直处于幼虫状态直至死亡.70%乙醇粗提物和水粗提物...  相似文献   
54.
紫薇干粉及提取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对害虫高效、对环境安全的杀虫植物资源,本试验以棉铃虫为试虫,通过饲料混毒法对紫薇叶、花干粉及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紫薇花干粉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在第5天和第7天对棉铃虫幼虫的体重抑制率分别为78.38%和80.89%,幼虫、蛹历期分别比对照组延长了2.7 d和4.3 d.成虫的羽...  相似文献   
55.
为了了解江西省毛竹林土壤养分状况,采用常规和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分析了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不同,但只有容重差异显著。容重以于都最大,崇义较小,土壤孔隙状况与之相反,持水性能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分布区Fe、 Mn、 S和B较丰富, N、 P、 K低于临界值;崇义和兴国土壤Ca和Mg、于都土壤Zn、铜鼓土壤Ca、 Mg、 Zn和Cu均低于临界值。不同分布区间,于都土壤P、 K和Cu吸附率最高, S、 Mn、 Zn和B吸附率分别以铜鼓、贵溪、兴国和崇义最高;兴国土壤K、 S、 Cu和Mn吸附率最低,铜鼓土壤P和Zn吸附率最低, B吸附率以贵溪最低。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养分元素的影响不同;容重与土壤孔隙状况、容重与持水性能、有机质和pH与养分吸附率的相关性呈相反的趋势;养分元素吸附率与该元素养分含量呈不同的相关关系,有正相关( Mn和Zn)、负相关( S和Cu)和相关性不明显( P、 K和B)。不同分布区养分元素含量的缺乏和丰富状况不同,在指导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对养分元素的吸附作用,采取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从而达到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毛竹林经营。  相似文献   
56.
光周期对异色瓢虫生殖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光周期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生殖滞育的影响,于20 ℃条件下测定了13个光周期组合对异色瓢虫滞育率的影响和不同虫态对滞育诱导光周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 ℃条件下,异色瓢虫的滞育临界光周期为6.4 L:17.6 D和11.9 L:8.1 D,光周期10 L:14 D下异色瓢虫滞育率最高为94.2%。异色瓢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对短光照10 L:14 D的敏感性测定表明,成虫阶段对光周期反应最敏感,且成虫羽化后1~4 d对短光照的敏感性较高。结果证实异色瓢虫属于典型的短日照滞育型,成虫羽化初期是感应光周期反应的敏感虫期。  相似文献   
57.
针对智能农田灌溉过程中的土壤湿度实时在线测量问题,本研究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农田灌溉系统。通过对其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设计分析,开发出了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土壤湿度进行实时监测。该系统通过NRF24L01模块分为发送端和接收端两部分。其中,接收端通过ADC0832芯片将由电阻式土壤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土壤湿度模拟信号进行转换;接收端则通过按键模块设置土壤湿度的上下阈值,高于上阈值时出现报警提示,低于下阈值时则启动智能灌溉。  相似文献   
58.
生态化学计量在研究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林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为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5、10、20和40年)陈山红心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根际和非根际土中,有机碳分别介于13.05~37.00、9.18~33.06 g/kg,全氮分别介于1.20~3.22、1.40~3.89 g/kg,全磷分别介于0.23~0.68、0.28~0.84 g/kg,C∶N分别介于9.60~15.70、6.54~8.87,C∶P分别介于33.90~95.84、23.31~56.13,N∶P分别介于3.14~8.78、3.56~6.74。根际有机碳、C∶N和C∶P大于非根际,其余在根际和非根际间无显著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机碳、全氮含量及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均先降低后升高,土壤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关性表明C∶N和C∶P主要受有机碳的影响,而N∶P受全氮的影响大于全磷。因此,在森林经营过程中,须注意监测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动态变化,并应考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9.
木本植物具有植株高大、观赏期长、适应性强、养护成本低等优点。对安阳城区21个公共绿地(公园或公共游园、绿地)和15个城市主干道绿化带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的应用频度、花相、花色、花朵形态、开花时序等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安阳城市公园绿地中应用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涉及木兰科、腊梅科等19科共计98种(品种),通过具体分析,确定春季不同种类木本花卉在安阳市城市园林景观的影响力,分析春花景观的整体色彩构成,合理搭配不同类型植物,提出安阳市城区发展春季花卉群体景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0.
【目的】 陈山红心杉是国家级林木良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土壤肥力状况影响林木的生长,根际是植物与土壤物质直接交换的场所,研究不同林龄陈山红心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养分含量、酶活性及综合肥力状况,可进一步了解土壤养分状况随林龄的演变规律,为陈山红心杉的养分管理和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江西省安福县陈山林场不同林龄陈山红心杉为试验对象,测定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 (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 含量和酶活性 (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分析了根际效应随林龄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 林龄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仅碱解氮、全氮和全磷在根际和非根际间无显著差异。养分和酶活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中随林龄变化趋势一致,反映了根际受植物根系和林地土壤的共同影响。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机质、氮素养分 (碱解氮和全氮)、钾素养分 (速效钾和全钾)、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总体以 10 年最低;有效磷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全磷呈下降的趋势;蔗糖酶活性呈“下降 – 升高 – 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与蔗糖酶相反。有机质、碱解氮和酶活性的根际效应为正效应 (RE > 0),其余均为负效应 (RE < 0,除 20 年全氮和 40 年有效磷外),有机质和有效磷的根际效应在林龄间差异显著 (P < 0.05)。陈山红心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IFI) 介于 –1.408~2.238,不同林龄土壤 (根际和非根际) IFI 变化趋势为 5 年 (2.238、2.413) > 40 年(– 0.313、0.065) > 20 a (– 0.773、–1.019) > 10 a (–1.203、–1.408)。5 年和 40 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表现为根际 < 非根际,主要由第二 (蔗糖酶)、第三 (速效磷和全磷) 主成分得分导致;而 10 年和 20 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表现为根际 > 非根际,主要是由第一主成分 (有机质、碱解氮、全氮、脲酶和蛋白酶等) 得分导致。 【结论】 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肥力下降,尤其是 10 年前后最低,后虽有所恢复,但不能恢复到第 5 年水平。因此,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应在树龄 10 年左右适当补充林地土壤氮、磷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