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具有结构复杂、投资大、工期长等特点,无形之中增加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难度。基于此,针对现阶段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提升风险防范技能与水平,增强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2.
2004—2005年在湖南安乡、醴陵进行了10%苯丁锡EC防治柑桔红蜘蛛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红蜘蛛发生期用10%苯丁锡EC200—250mg/kg喷雾,药后1d的校正防效均在70.7%以下;药后3d的校正防效为87.2%-92.4%,药后7d的校正防效均在92.7%以上,药后15d的校正防效为95.3%-98.8%,药后30d的校正防效为82.0%-93.9%,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15%哒螨灵EC用75mg/kg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防治斜纹夜蛾的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抗生素类及混配农药等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混配农药(菜丰2号乳油、菜丰1号乳油)、有机磷类(毒死蜱)、氨基甲酸酯类(灭多威)的防治效果优良。尤其是菜丰2号乳油防治效果特别优良,室内毒力测定,8000倍液时效果达97.5%。在田间试验中,10%氯氰菊酯EC与菜丰2号EC、48%毒死蜱EC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4.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75%Envoke水分散粒剂对棉田落地油菜和香附子均有较好的防效。对后茬作物安全性调查结果表明,75%Envoke水分散粒剂用药30 g/hm2对后茬小麦基本安全,药后20 d播种基本对其生长无不良影响;75%Envoke水分散粒剂对甘蓝型油菜的安全间隔期在120 d以上,对其生长发育基本无不良影响,但白菜型油菜间隔120 d仍不安全。  相似文献   
25.
RNA干扰及其对昆虫抗药性相关基因的沉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涛  刘雪源  邱立红 《棉花学报》2010,22(6):617-624
以不同农药为主的防治策略对棉铃虫和小菜蛾等农业害虫的控制卓有成效,但易产生害虫抗药性问题。害虫抗药性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酯酶、钙粘蛋白等酶或受体的生化与分子机理相关。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简称RNAi)作为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功能基因及基因组研究的一种强有力工具,已逐渐用于昆虫抗药性相关基因的敲除研究并鉴定其功能。本文围绕RNAi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昆虫抗药性相关基因的沉默研究展开综述,旨在为农业害虫及其抗药性治理提供新思路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26.
丁硫克百威对水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5%丁硫克百威DS处理的水稻种子进行了室外盆栽模拟试验,以检验其防控稻蓟马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5%丁硫克百威DS对稻蓟马危害水稻心叶的控制作用显著,且持效期长.药后16 d,制剂用量为4.0~8.0 g/kg种子时,对心叶的保护效果为88.34%~95.90%;药后26 d,防效明显下降,但8.0 g/kg种子的处理对心叶的保护效果仍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27.
环洞庭湖双季稻区农药减量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07~2009年新药剂筛选试验基础上,2010年根据洞庭湖区双季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组合农药,通过构建双季稻田农药精准减量技术体系,以期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并达到区内农药有效成分用量降低40%以上的目标。试验表明,减量施药处理对早、晚稻螟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大多高于常规施药处理,而对蜘蛛、黑肩绿盲蝽与隐翅虫等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小于常规施药处理。前者农药用量比后者减少70.90%~79.08%,增产0.12~0.20 t/hm2,增效90.0~291.0元/hm2。应用该技术体系有利于减轻农药残留、保护农业环境及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28.
通过田间药效比较试验,评价了异丙威两种单剂和两种复配制剂对湖南晚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噻嗪酮·异丙威WP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最优,3个不同浓度处理药后3、7 d校正防效均在90%及以上,药后14 d中高浓度处理防效在80%及以上,这说明25%噻嗪酮·异丙威WP药剂防治稻飞虱既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也具有较好的持敛性,可作为若虫期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推荐使用浓度为1 875~2 250g/hm2.10%吡虫啉·异丙威WP1500g/hm2处理药后3、7d校正防效分别为84.4%、88.8%,药后14 d校正防效达80.2%,也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为避免长期施用单一药剂使得稻飞虱产生相应抗药性,该药剂可与25%噻嗪酮·异丙威WP轮换使用,推荐使用浓度为1 500g/hm2.  相似文献   
29.
杂草稻的发生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稻的发生与耕作方式、栽培方式等因素有关.杂草稻不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降低水稻的商品价值.应采取预防、调整耕作栽培方式以及化学防除的杂草稻综合防治措施对杂草稻进行积极的控制.  相似文献   
30.
为筛选防治高龄稗草的有效药剂,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6种除草剂对高龄稗草的生物活性,并通过大田试验作了进一步验证。盆栽法测得五氟磺草胺和双草醚对高龄稗草的活性最高,其ED50值均为9.3 g/hm2,而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对高龄稗草活性最低,ED50 分别为28.7、28.6 g/hm2。其余2种除草剂嘧啶肟草醚和氟吡磺隆对高龄稗草的活性介于以上两者之间,ED50为10.1 g/hm2和11.4 g/hm2。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5%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30、37.5 g/hm2和10%噁唑酰草胺乳油 150、180 g/hm2 4个处理对高龄稗草防效优良,处理后20、40 d防效均在93.0%以上;处理后40 d,10%双草醚悬浮剂3种浓度处理和5%嘧啶肟草醚乳油 80 g/hm2的防效均在91.4%以上;10%氟吡磺隆水分散粒剂和10%氰氟草酯乳油对高龄稗草防效均不理想,药后20、40 d各处理的株防效均不到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