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1.
涑水河流域地形因子对植被指数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植被覆盖及其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地形因子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是流域植被覆盖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揭示流域地形因子对植被指数变化的影响,可为流域环境治理、科学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山西省涑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TM遥感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提取了研究区植被指数以及海拔、坡度、坡向信息,研究涑水河流域植被指数随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低山区与平原区、丘陵区以及中高山区相比植被指数较低,是从农业植被向自然植被的过渡地带,重点工作是加强水土保持;(2)坡度为5°~10°区域,植被指数最低,该区人类活动频繁,主要是农作区,但作物长势较差,应加强土地的综合整治;(3)坡向对植被指数影响较明显,南坡植被指数最低,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南坡,北坡、西北坡、东北坡植被指数相对较高,反映出坡向对研究区植被覆盖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计算分析了闻喜县13个乡镇耕地利用的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和分维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各乡镇耕地利用的景观结构受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的影响,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乡镇,其人口较多,耕地斑块数较多、景观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大;各个乡镇耕地斑块的分维数受地理位置的直接影响,分维数指标呈现以南同蒲铁路为轴线,两边距离轴线越远分维数越低,越靠近轴线分维数越高。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临猗县实地采集的土壤样品,应用GS+软件对该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有机质与大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变异程度较小,速效钾次之,变异最大的是有效磷,各养分的变异都属于中等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区域因素引起,空间分布体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有效磷的空间变异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空间分布体现为弱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平欧杂种榛不同繁殖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甘肃黄土高原主要农作物水分胁迫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几个代表站点气候、物候、产量、土壤水分等资料,计算了本区几种主要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段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系数。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在不同时段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冬小麦在孕穗—开花期的敏感系数最大,冬前苗期和返青拔节期的敏感系数较大,不同的地方这两个阶段的敏感性大小不同;玉米在拔节—抽雄期敏感系数较大,抽雄—灌浆期次之;春小麦只存在一个敏感性高值区,即拔节—开花期,其余时段敏感性较小。  相似文献   
16.
网络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应用WebGIs技术,开展了网络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研究。利用SQL Server2000建立了WebGIS应用系统所需的全国农业气象网络共享数据库。利用ArclMS(Intemet Map Server)4.0平台构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WebGIS服务器,实现了客户端的农业气象空间和属性数据交互查询和专题图分析功能。探讨了针对Internet网上发布需要的产量动态预报解决方案。基于WebGIS的农业气象信息共享技术将使农业气象信息直接、迅速、便捷、有效地传输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山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及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评价、内梅罗指数、地累积指数和IDW等方法,对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中收集到的550个样点8种重金属Pb、Cr、Cd、As、Hg、Cu、Zn、Ni含量进行污染评价和空间分布表征.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山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2.98、0.99、4.45、1.43、13.61、1.35、1.75、1.16倍.在8种重金属的地累积指数中,Pb、Cd、Hg表现为无~中度污染,其余5种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清洁,Cd在城市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地累积污染指数分别为2.90和4.01,Hg在农田中的地累积污染指数为3.86,呈现中~强度污染和强度污染特征.8种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处于轻度污染及以上,其中Hg和Cd的均值最大,表现出重度污染特征.8种重金属RI的范围为147.85~19649.40,平均值为409.71,具有严重的生态风险.在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中,Cd处于重度风险水平,Hg处于中度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8.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土壤、大气和水分的自然纽带。为了研究运城市植被的覆盖状况,选取运城市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同一时相、同一分辨率的MODIS遥感影像,计算了每年植被指数值,并对植被变化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运城地区南部比北部的植被多,南部以中高等植被覆盖为主,从2003年到2007年运城的植被覆盖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安太堡露天矿区的三维地形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能够真实地再现安太堡露天矿区的地形特征,以该矿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对其进行三维可视化的过程。用ArcView GIS软件将该地形的等高线图转换为Grid模型,并导出Grid模型生成ASCⅡ文件,在VC++6.0开发平台中读取ASCⅡ文件里的高程数据并调用OpenGL函数,最终实现三维显示。该方法的实现为露天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以胸径、冠幅、枝下高、分枝角、通直度、叶片花色素苷含量6个性状为主要指标,在吉林省临江、汪清、湾沟、红石4个地点的天然群体中选择拧筋槭观赏型优树。在野外调查获得40株初选优树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初选优树进行综合评价与筛选,最终确定观赏型优树19株。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拧筋槭观赏性状间相关表现较弱,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