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灰飞虱对常用药剂产生了抗药性。为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特引进几种药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灰飞虱低龄若虫期用药,以40%新农宝乳油1 500mL/hm2和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4 500g/hm2混用最好,速效性好,持效期也长;40%新农宝乳油1 500mL/hm2单用及40%新农宝乳油900mL/hm2和40%乐果乳油900mL/hm2混用也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2.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经测定,温岭市目前防治水稻褐飞虱常用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已对褐飞虱产生抗性。几种药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褐飞虱低龄若虫期用药,以48%奥邦乳油1500mL/hm2+25%虱奇可湿性粉剂900g/hm2混用效果最好,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单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750g/hm2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根据温岭市近年来甬优6号病虫发生危害情况,总结出主要病虫如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曲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比常规水稻品种发生重、危险性大等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4.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均属于迁飞性害虫,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这些害虫迁入我国华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的峰次多、迁入延续时间长,导致田间的发生量大和混发频率高,对当前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对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我们应用三拂等药剂与大丰收混配,进行主治稻纵卷叶螟、兼治白背飞虱的药效及其对蜘蛛的影响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5.
对籼粳型超级杂交稻甬优6号不同种子处理剂和处理方法对种子传播为主的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表明,1.5%二硫氰基甲烷(的确灵)800倍液浸种48h或浸种48h后再温汤处理,以及25%咪鲜胺(使百克)3000倍液浸种24h或浸种48h后再温汤处理或日浸夜露间歇浸种48h后再温汤处理等方式处理后,甬优6号种子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与用清水处理的无明显差异。结果说明二硫氰基甲烷和咪鲜胺除了常规方法浸种对甬优6号种子比较安全外,还可在其浸种基础上再采取温汤处理,以提高浸种处理对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6.
试验结果显示,36%氰虫·毒死蜱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防效十分显著,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当667 m2用药量达150 mL时明显优于氯虫·噻虫嗪、阿维·氟酰胺处理.  相似文献   
27.
褐飞虱对吡虫啉与噻嗪酮的抗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永斌  蔡美艳  李程巧 《农技服务》2010,27(2):227-227,251
应用稻茎浸渍法测定水稻褐飞虱对主要防治药剂吡虫啉与噻嗪酮的抗药性。结果表明:褐飞虱对吡虫啉抗药性为极高水平抗性,对噻嗪酮为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28.
在水稻移栽后8~17 d,放养鸭子180~300只·hm^-2进行稻鸭共育至水稻抽穗,能有效地控制当季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防除效果成螺77.42%~100%,幼螺50.29%~100%,卵0.00%~45.56%;稻鸭共育时间长、年份多,田间福寿螺数量少;稻鸭共育还能够降低水稻田中福寿螺的越冬螺源或残留螺量。  相似文献   
29.
为明确棚栽嫁接西瓜地耕作层土壤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带毒情况,以棚栽嫁接西瓜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病株根部为中心按向边膜和相邻植株2 个不同方向分别采集植株根部以及距植株根部40、80 cm的表土(0~5 cm)、深土(与表土取样点相对应,距表土23~27 cm深),及取病地不同耕作方式后的土壤,进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LSA)检测以确定土壤的带毒性。结果发现:根围土壤带毒率检测中,健康株与隐症带毒株均不带毒,显症病株中,根部、边膜方向距根部40 cm和80 cm、相邻植株方向距根部40 cm和80 cm,5 个取样点的带毒率表土依次为100%、80%、70%、40%、20%,深土依次为80%、50%、50%、40%、30%;病地不同耕作方式后的土壤带毒检测中,西瓜—水稻—芋头未检测到病毒,西瓜2 年连作与3 年连作带毒率均高于90%,表土自然消解1 年、西瓜—水稻—西瓜、西瓜—蔬菜—西瓜、西瓜—蔬菜—春玉米、西瓜—蔬菜—水稻、西瓜—甘蔗—水稻的带毒率则依次为50%、42.86%、35%、30%、24%、20%。说明病株表土带毒率高于深土,离病株根部越近,或者病株藤蔓覆盖越茂盛,土壤带毒率越高;轮作对病地土壤中的病毒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学术界对于水资源合作方面研究得颇多,也都强调了水资源合作的重要意义。但是,"一带一路"战略下甘肃省水资源就地就近合作的研究还没有。本文力争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着重谈一下"一带一路"战略下甘肃省水资源就地就近合作的内容和形式。首先指出甘肃水资源的现状,并结合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关系及其不平衡指数,进行"一带一路"视角思考,从而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决策,以期甘肃水资源在一带一路下可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