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在均匀一致的黄、枯萎病病圃中,分别对1259份、426份品种进行黄萎、枯萎病抗性的鉴定。结果是:黄萎病高抗材料为8份,占0.64%,抗病材料79份,占6.27%;枯萎病高抗材料3份,占0.70%,抗病材料8份,占1.88%。在重复鉴定的152份材料中,134份结果一致,占88.16%。  相似文献   
12.
 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细菌性条斑病菌RS68、RS105对李氏禾没有致病性,但另一个弱毒菌株RS05能在李氏禾上引起水浸状半透明条斑症状。李氏禾条斑、"稻细菌性短条斑"病菌能在李氏禾上形成条斑症状,在水稻上形成短条斑症状。供试菌株的血清学反应、全细胞蛋白质电泳图谱也表明:RS05、"稻细菌性短条斑"病菌以及李氏禾条斑病菌是同一种病菌,与两个真正的水稻细条斑病菌(RS68、RS105)不同。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下游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发生消长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7 年, 在江苏省常熟市徐市镇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地(致病小种为落叶型JC5),对苏棉8 号从6 月初至9 月中旬进行棉花黄萎病调查, 并结合当地的气温、雨日等气象因子对黄萎病的发生消长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平均气温23℃最适宜发病, 平均气温大于28℃时发病停止(隐症)。黄萎病的日增病指与平均气温、雨日相关性较强, 与雨量相关性较差。合并5 年的资料, 通过多因子筛选, 得出日增病指(Y)与雨日(X2)、大于23℃的有效积温值(X1)的关系式: Y= - 0.14949X1+ 0.14544X2+ 0.935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