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5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兵团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兵团农机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农机所有制结构和经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二师更是如此。从国有国营一统天下到今天出现了股份合作经营、租赁经营、作价转卖等多种经营形式,可以说农机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现价农二师目前的几种农机经营形式作初步分析和探讨。回农机经营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农机是国营技牧团场农业生产的主要手段,农机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增强抗灾夺丰收能力,增加职工收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2.
生猪疫病防制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重庆市万州区生猪疫病防制工作自建国以来,在“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方针的指引下,本着实际出发,围绕这一方针,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养猪业的平稳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作出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3.
[目的]黄腿双距螯蜂是我国南方稻区常见的褐飞虱天敌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温度对黄腿双距螯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系统测定了12℃、17℃、22℃、27℃、32℃、36℃和38℃恒温条件下该蜂成虫寿命、寄生率、取食率及子代结茧率、羽化率、发育历期、雌性占比等生物学特性,并计算了该蜂的种群生命表参数、世...  相似文献   
154.
转录因子Tango(Tgo)在昆虫神经元发生、血细胞生成、性别决定、肠道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克隆了褐飞虱Tango基因(NlTgo),应用荧光定量PCR和RNAi探索了NlTgo在褐飞虱中的表达动态和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NlTgo的开放阅读框为2007bp,推测编码669个氨基酸残基。多序列比对表明NlTgo与已知的Tgo高度同源,其中与人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Tgo的一致性达6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NlTgo与豌豆长管蚜(Acyrthosiphon pisum)、始红蝽(Pyrrhocoris apterus)和臭虫(Cimex lectularius)的Tgo在系统发育树中形成一个类群。时空表达谱表明NlTgo在褐飞虱1龄、2龄时期高表达,在卵期表达量较低;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在体壁的表达量较低。RNAi结果表明,注射ds NlTgo后4d,NlTgo的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了77%,并导致若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其中,处理5d后褐飞虱的存活率仅为23%,显著低于注射dsGFP的对照组(98%)。结果显示,NlTgo与褐飞虱的生长发育有关,可作为防治褐飞虱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究不同抗感水稻受褐飞虱胁迫的高光谱反射率曲线变化及敏感光谱差异,研究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高光谱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建立水稻褐飞虱抗性鉴定模型,为下一步开发智能化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提供重要基础资料。【方法】以三个具不同褐飞虱抗感特征的水稻品种(TN1、Mudgo、RHT)为对象,分析其光谱、植被指数差异并建立抗性级别预测的随机森林模型。【结果】研究发现,褐飞虱胁迫天数与光谱反射率显著相关的波段数及差异显著的波段数随着水稻的抗性水平的上升而减少。同时,在680nm左右,三个品种的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虫胁迫时间的相关性最好。植被指数分析表明,SIPI、SR605/760和PSNDb与抗性级别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要高于680nm的结果。感虫品种TN1差异最早体现,中抗品种Mudgo其次,高抗品种RHT最后。不同部位的差异首先出现在第1叶叶片和第1叶叶鞘,然后依次为第2叶叶片和第2叶叶鞘以及第3叶叶片和第3叶叶鞘。预测模型的结果表明,全波段作为输入的模型效果比以单一植被指数SIPI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更好,模型准确率达到85.9%。【结论】...  相似文献   
156.
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耐害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抗虫品种的应用是防治稻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实现稻飞虱的持续控制,应用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和田间产量损失率等指标评价了江西省17个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耐害性水平。结果显示,陵两优268、中嘉早17、欣荣优5号和潭两优83 4个早稻品种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在45.45~74.93,显著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N1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陵两优268、欣荣优5号和潭两优83 3个品种的产量损失率较低,均在1%以下。湘优196和天优998两个晚稻品种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分别为71.46和77.19,也显著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N1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收割测产结果显示,湘优196、五丰优淦3号、天优998和庆丰优7798 4个品种的产量损失较低,其产量损失率在9.02%~13.68%。上述结果表明陵两优268、欣荣优5号、潭两优83、湘优196、五丰优淦3号、天优998和庆丰优7798等水稻品种对稻飞虱具有较强的耐害性,值得在生产上更加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7.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收入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经济是基础,而农民增收是关键。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考察,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从本质上看,主要是受资源、结构、市场和体制的制约;反映在制度层面上,则面临着一系列对政策、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从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漳州农民增收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8.
【目的】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9.
 通过PCR方法从pCAMBIA1305载体上克隆了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的全编码序列,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 nptⅡ。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菌,经IPTG诱导,获得了相对分子量为35 kD的表达蛋白,约占全菌总蛋白的45%。表达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用5 mmol/L 二硫苏糖醇和1%十二烷基肌氨酸钠变性溶解包涵体,经透析后复性获得了可溶性重组蛋白。将可溶的表达蛋白用Ni2+ 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纯化的NPTⅡ蛋白,电泳谱带扫描分析表明蛋白纯度达95%以上。体外活性检测显示,NPTⅡ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浓度30 μg/mL以上时可使卡拉霉素失去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0.
乙草胺在水稻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了乙草胺在水稻植株、稻田水样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水稻和水样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土壤用甲醇提取,经液液分配净化, 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当乙草胺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添加量在0.05~1.0 mg/kg 水平时,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7.2% ~96.8%、94.0% ~99.3%和83.6% ~93.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80% ~7.66%、3.46% ~7.54%和2.70% ~6.41%。乙草胺的最小检出量(LOD)为1.29×10-11 g,在稻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为1.3×10-3 mg/kg。乙草胺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1 ~2.07 d、1.30 ~2.56 d和1.22 ~2.41 d。施药浓度为推荐剂量1次,在收获的稻米中乙草胺的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