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篇 |
农学 | 5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7篇 | |
综合类 | 64篇 |
农作物 | 40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32篇 |
园艺 | 5篇 |
植物保护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三氟啶磺隆钠盐在甘蔗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样品用甲醇提取,二氯甲烷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为81.12%~96.20%;变异系数为2.39%~5.86%。仪器最小检出量为0.4 ng,最小检出浓度:甘汁和甘叶为0.025 mg/kg,土壤为0.012 5 mg/kg。三氟啶磺隆钠盐在甘蔗叶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3.26~5.41 d和7.19~8.51 d。药后120 d降解率:植株>99.5%,土壤>97.3%。我国尚未制定三氟啶黄隆钠盐在甘蔗上的MRL值,参照美国规定磺酰脲类除草剂敌草隆在甘蔗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5 mg/kg,在我国南方蔗区,按照推荐剂量施药1次,药后120 d(成熟时)收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2.
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的生态群落调查及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荷叶铁线蕨自然居群5个自然样地的调查,对10个优势种的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荷叶铁线蕨有3种自然居群结构;其有性繁殖系数相对较高;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植株高度成正比;生态位宽度相对较高。对其濒危原因的分析表明,生境条件的破坏可能是导致荷叶铁线蕨濒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3.
通过探索不同提取方法和提取剂对嘧肽霉素在土壤中的提取效果以及不同萃取剂和层析柱对嘧肽霉素在番茄中的净化效果,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嘧肽霉素在土壤及番茄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土壤中的嘧肽霉素采用甲醇-水(3/7,V/V)直接振荡-超声提取;番茄中的嘧肽霉素先采用甲醇匀质提取,提取液经二氯甲烷萃取,再经硅胶层析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嘧肽霉素在土壤、番茄中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05~1.00 mg·kg-1、0.5~5.00 mg·kg-1时,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7.00%~94.31%、89.96%~107.45%,变异系数分别为1.07%~3.98%、4.66%~9.12%,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3 mg·kg-1、0.1 mg·kg-1。对湖南、广州、浙江两年三地的部分样品重复分析可知,该分析方法在土壤中嘧肽霉素的测定变异系数为1.88%~4.56%,在番茄中嘧肽霉素的测定变异系数为3.52%~4.10%。该分析方法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4.
为了评价烯啶虫胺在水稻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和环境安全性,2010-2011年在湖南、吉林、河北3地进行烯啶虫胺50%可湿性粉剂在水稻环境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并采用HPLC检测水稻环境中烯啶虫胺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烯啶虫胺50%可湿性粉剂在稻田水、土壤和稻杆中的消解速率非常快,其半衰期分别为:5.77 h、28.52 h、1.60~2.09 d;按推荐剂量在稻田环境中施用烯啶虫胺50%可湿性粉剂3次,距末次施药后14 d以上,收获的稻米中烯啶虫胺的残留量均为未检出(<0.05 mg/kg),此时收获的稻米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5.
136.
[目的]建立辣椒和土壤中霜霉威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测定方法.[方法]辣椒和土壤样品以丙酮与水(7∶3,V/V)混合溶液提取,经正己烷和二氯甲烷萃取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霜霉威在0.05 ~ 10.00mg/L范围内浓度和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5 mg/kg;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4.1% ~96.3%,变异系数为0.8% ~2.6%.[结论]该测定方法灵敏、稳定,符合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7.
Arsenophonus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亚类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昆虫、蜘蛛等体内常见共生细菌,还见于甜菜、草莓等植物。该菌在宿主昆虫体内既能垂直传播也能水平传播,在宿主昆虫体内多呈弥散性分布,少数分布于特化的菌胞体。一般通过16S rDNA,23S rDNA的特异序列或基于fbaA,ftzK和yaeT的多基因座系统进行分子鉴定。迄今为止,只有5种Arsenophonus属的细菌被鉴定,分别是Arsenophonus nasoniae,Arsenophonus arthropodicus,Arsenophonus triatominarum,Riesia pediculicola和Phlomobacter frageriae。Arsenophonus对宿主昆虫有杀雄作用,还可能与宿主昆虫的免疫、营养及寄主适应有关。同时,Arsenophonus还会诱发草莓和甜菜上的病害。目前,A. nasoniae和R. pediculicola已经完成了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文章主要对Arsenophonus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8.
139.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8(t)的STS标记开发及有效性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携有Bph18(t)基因抗褐飞虱材料与感虫材料之间在抗虫位点上的单核苷酸差异,成功开发出1个STS标记KC1。该标记可以准确区分含或不含抗虫基因Bph18(t)的基因型。进一步构建扬稻6号(9311)[不含Bph18(t)基因,感褐飞虱]/C4064[携有Bph18(t)基因]的F2群体进行抗虫鉴定,同时使用KC1标记检测F2群体单株的基因型。根据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抗虫表现之间的符合程度推算出标记的选择效果达到了82.6%。研究结果表明,KC1标记有较高的目的基因选择效率,可以应用于扬稻6号遗传背景下Bph18(t)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40.
寄主植物对3种稻飞虱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不同寄主植物\[水稻品种TN1、IR42、Rathu Heenati(RHT)和武育粳3号以及稻田常见杂草稗草\]对3种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的存活率及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稻飞虱在5种供试植物上的存活率明显不同,其中,褐飞虱在TN1上存活率最高,IR42、武育粳3号次之,在RHT和稗草上存活率极低或不能存活;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在TN1、武育粳3号和稗草上存活率较高,RHT、IR42上存活率显著降低。3种稻飞虱间,除谷胱甘肽S 转移酶和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在若虫期无显著差异外,成虫期谷胱甘肽 S 转移酶、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以及成虫和若虫期羧酸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寄主植物对3种飞虱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灰飞虱的影响最大,对褐飞虱的影响最小,对白背飞虱的影响居中。这与3种飞虱寄主范围表现出一致性。然而,即使在寄主适合度相似的供试植物上,3种飞虱间甚至同种飞虱成虫与若虫之间的变化并不一致,寄主适合度与解毒酶及保护酶间的关系因虫种、虫态、寄主植物而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