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从 8 0年代末开始 ,鲁西南、鲁西等地在大白菜制种时普遍采用露地越冬制种方法 (即半成株采种法 )。此法与原来采用的小株采种法相比 ,其优点主要表现为种株生长健壮 ,产量较高 ,成熟期早及节省工料等。特点是省工省力 ,成熟期提前 ,能尽快占领大白菜种子市场 ,深受产种户和经营单位欢迎。但从近几年的情况看 ,这种采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 ,比如种株易早衰 ,病虫害较重等。如果管理措施跟不上 ,往往造成减产甚至绝产。我们认为 ,要想充分发挥大白菜露地越冬制种方法的优势 ,克服其缺点 ,在制种过程中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措施 :1 适…  相似文献   
42.
暗褐网柄牛肝菌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进行了母种培养基的筛选,从菌丝的长势、长速和均一性3方面研究了菌丝在7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M1是最适合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的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43.
阐述了大蒜的营养特性,指出了大蒜施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蒜合理施肥技术,以期为提高大蒜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茶褐牛肝菌人工模拟栽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织分离法获得茶褐牛肝菌母种,筛选母种、原种培养基配方,菌丝日平均生长量0.37~0.44cm。2003年用纯培养原种接种咖啡苗、三裂叶蟛蜞菊苗根系,接种30~50d,在2株咖啡苗、1株三裂叶蟛蜞菊苗根茎部生长子实体幼蕾, 幼蕾发育为成熟子实体。2005年用纯培养原种接种192株咖啡苗根系,共生长子实体幼蕾40个,发育成熟21个。检查生长子实体的宿主树根系,纯培养原种与宿主树根系形成共生菌根,接种咖啡苗的菌根感染率及子实体生长率为6.25%~35.0%。  相似文献   
45.
从云南、四川两省9个采样地共收集31个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子实体,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株,分别利用固体、液体培养基培养菌丝体,对其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通过酶谱聚类分析研究分离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固体培养的菌丝体共检出10个酯酶同工酶条带、21种酶谱类型,每个菌株具有2条~5条同工酶条带;液体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1个同工酶条带、23种酶谱类型,每个菌株具有2条~6条同工酶条带;2种培养方式下所有菌株均检出一条相对迁移率R_f=0.13、相对分子质量为136 kDa的同工酶条带;不同培养方式相同菌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存在较大差异。在遗传距离为0.220时,固体培养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聚为9类,液体培养的聚为7类;在遗传距离为0.300时,2种培养方式的酶谱均聚为4类;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无相关性。暗褐网柄牛肝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后续种质资源保护、优良菌株筛选和种性鉴定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培养基、分离材料2个方面5个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培养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株以采集的中熟子实体的菌肉分离效果最好,采后到分离时间不宜超过24h,培养基以M1配方为最好。  相似文献   
47.
以8个不同采集地来源的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菌株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了菌丝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初筛和出菇复筛试验。结果表明:8个供试菌株在M1琼脂培养基(200g马铃薯、20g葡萄糖、2g酵母膏、1g MgSO_4、1g KH_2PO_4、20g琼脂、1000mL水)上菌丝长势均粗壮浓密,在M1液体培养基(M1琼脂培养基不加琼脂)中,除菌株Cy3和Cy6(因菌丝生长缓慢或几乎不继续生长而被淘汰)外其它6个菌株均生长良好;出菇试验中,菌株Cy4表现优良栽培性状:菌丝在培养料中长势强,子实体产量高[单菇重(101.0±5.2)g,成熟率95%],商品性状好(菌盖黑褐色、菌柄黄色粗壮和基部稍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