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5篇
  27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深入探索东北地区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对春玉米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揭示玉米苗期干旱减产的生理机制,2010年春季在东北地区中部开展分期播种与土壤水分处理试验,进行土壤湿度、玉米苗情、净光合速率(N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观测,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玉米苗期叶片NPn、Tr和Gs与土壤水分变化之间分别呈二次函数关系,0~20 cm深土壤湿度在19.5%以上时,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大,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旺盛;土壤湿度在19.0%以下,随着土壤湿度下降,NPn和Tr近于线性下降,土壤湿度每降低1个百分点,NPn和Tr分别下降1.6 μmol/(m2.s)和0.5 mol/(m2?s)。玉米叶片Tr和Gs与NPn的关系为线性函数,Gs和Tr每降低1 mol/(m2?s)和1 mmol/(m2?s),NPn分别下降0.89和3.09 μmol/(m2?s)。玉米苗在干旱胁迫下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使光合速率快速下降,进而抑制玉米营养生长,最终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32.
饲用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β-甘露聚糖酶是最重要的饲用酶制剂之一,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添加β-甘露聚糖酶主要有促进动物生长,预防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的饲料转化效率;减少粪便排泄,减轻环境污染等作用。作者从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4个方面阐述了饲用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33.
玉米DDGS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玉米在酒精生产中用量的不断增加,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副产物--玉米酒糟,商品名为DDGS.它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饲料组分,因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谷物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并且还融入了糖化曲和酵母的营养成分和活性因子.所以说DDGS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无任何抗营养因了的优质蛋白饲料原料.主要对DDGS的组成、营养特性、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前景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4.
徐丽萍  马明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35-7836,7963
[目的]探讨低聚木糖对雏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以确定较为合理的雏鸡添加量。[方法]以1日龄海兰褐蛋用雏鸡为试验对象,喂养添加不同水平(0.01%、0.02%和0.03%)的低聚木糖后测定其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营养物质利用率等各项指标。[结果]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能够提高雏鸡的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结论]日粮中添加0.02%低聚木糖的促进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5.
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行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积温与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线性关系,积温每增加100℃.d,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加0.4,物量增加162 g/hm2,单产增加591 kg/hm2;积温每增加10%,玉米叶面积增加8%,最大生物量增加12.5%;气温升高1℃,玉米生物量增加243 g/m2,产量增加9.8%左右。反之,活动积温减少100℃.d左右,玉米单产减少8%~10%,将发生低温冷害。正常年份,当地适宜种中晚熟品种和正常偏晚播种。在水分条件比较适宜的条件下,气候变暖对提高玉米产量有利。  相似文献   
36.
应用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和超微粉碎技术加工鹿茸获得鹿茸微切助粉和超微粉,采用有机溶剂索式提取法和热水浸提法提取鹿茸微切助粉和超微粉中的雌二醇、孕酮和睾酮性激素,用放射免疫法分析微切助粉和超微粉中性激素的溶出量;将鹿茸微切助粉和超微粉以2g/kg的比例分别添加到粉末状商品鼠粮中混匀,重新压制成棒状鼠粮,连续饲喂昆明小鼠9周。通过分析其对小鼠生长繁殖性能的影响,评价了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和超微粉碎技术加工鹿茸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运用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提取的鹿茸微切助粉中的雌二醇、孕酮和睾酮的溶出量均高于超微粉碎的鹿茸粉,尤其是水作为溶剂提取的雌二醇的溶出量是超微粉碎的15.5倍。饲喂含鹿茸微切助粉鼠粮的小鼠与饲喂含鹿茸超微粉鼠粮的小鼠相比,雄鼠的精子数、a级精子数和精子活力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和子宫的发育指数明显高于超微粉组,动情周期也比超微粉组短,血清中雌二醇、孕酮和睾酮性激素浓度显著增加(p0.01);孕鼠的胚胎数量较多,发育较快,哺乳期仔鼠的生长也较快。以上结果充分证明,应用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加工鹿茸,能够高效释放目标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7.
为了研究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银狐繁殖力的影响,随机选择健康母银狐50只,分为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在母狐排卵的前10 d开始对4个试验组注射外源激素,每组注射两种激素(第1激素和第2激素),每组的第1激素和第2激素有所不同;对照组母狐按常规方式饲养管理。结果表明,试验1组(PMSG+HCG激素组)平均产仔数比对照组多1.3只/母,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4组(FSH+LH激素组)平均产仔数比对照组多0.9只/母,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三合激素+LRHA3激素组)、试验3组(LRHA3+LRHA3激素组)平均产仔数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1组与试验2、3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与试验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3、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性价比对比,PMSG+HCG激素组合的性价比(0.078)为最高;而另外3组激素组合的性价比均较低。综上所述,PMSG+HCG激素组合平均产仔数多、激素性价比高,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8.
基于离散元法的牛肉咀嚼破碎模型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实现准确、便捷、客观地牛肉嫩度分级检测。该文利用离散单元法构建牛肉块在口腔中咀嚼破碎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中选取50头牛的眼肉作为试验样品,30头牛用于构建模型,20头牛用于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试验牛样品在75~80℃的恒温水浴中加热至样品内部温度达到70℃时取出,冷却至室温(20℃)。利用质构仪测得牛肉样品的剪切模量、法向刚度等参数,同时测得密度、碰撞恢复系数、摩擦系数等构建离散元模型需要的相关参数。利用测得的参数构建牛肉咀嚼破碎的离散元仿真模型。将咀嚼破碎的牛肉微颗粒作为离散单元模拟仿真中的最小单位,利用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模型中的颗粒体积力将牛肉块替换为微颗粒黏结的颗粒簇。在咀嚼作用下,当任意2个微颗粒之间的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超过最大极限值时,颗粒簇就开始破碎,仿真牛肉的咀嚼破碎过程。研究中利用离散元模拟仿真4个咀嚼周期并记录力和牛肉颗粒的变化。采用感官评定法和剪切力测定分别验证仿真的准确性,准确率都达到90%。研究表明,利用离散元模拟仿真能有效地实现牛肉嫩度等级的预测评定,为牛肉嫩度品质检测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9.
利用统计年鉴和调查数据,采用耕地载荷指数法,计算玛河流域沙玛两县及石河子垦区主要的污染物在耕地中的残留量及耕地的污染载荷。研究玛纳斯河灌区主要农田污染源的结构,并分析该流域绿洲的农业污染耕地载荷,以期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的农业发展、水土开发、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性依据。结果表明,2005、2010年耕地载荷中氮残留为109.3kg/hm2、176.1kg/hm2,磷的残留量为52.2kg/hm2、83.8kg/hm2;牲畜粪便耕地污染载荷分别为0.025t/(hm2.a)、0.032t/(hm2.a);农药耕地的污染载荷分别为5.75、7.99kg/hm2;地膜耕地的污染载荷分别为35.00、39.63kg/hm2;2005年单位生活污水排放量110.9t/hm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1.1kg/hm2,氨氮排放量4.4kg/hm2;单位面积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17.8t/hm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58.5kg/hm2,氨氮排放量1.07kg/hm2。由此可知,玛河流域农业污染载荷严重超载,污染的风险很大,应该引起地方重视。  相似文献   
40.
针对设施土壤中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可能造成的土壤磷素过度积累及易流失等问题,本研究拟通过施用生物炭增加土壤中磷的吸附,从而减少磷流失。此外,目前关于在设施土壤中连续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磷素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作用尚不清楚。为此,在辣椒大棚中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4茬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有效磷、不同形态磷、磷吸附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用15 t猪粪稻草有机肥基础上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pH,并显著改变了土壤磷各组分含量,显著增加了NaHCO3 Pi、NaHCO3 Po、Fe/Al-Pi和Ca-Pi含量,且显著降低了Ca-Po含量。此外,连续4茬施用生物炭还增加了土壤对磷的吸附,从而降低土壤磷的释放。本研究结果说明,在设施土壤中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下结合施用生物炭在保持土壤有效磷供应下可提高土壤磷的吸附,从而降低土壤磷素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