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8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林业   301篇
农学   180篇
基础科学   143篇
  465篇
综合类   2264篇
农作物   237篇
水产渔业   151篇
畜牧兽医   785篇
园艺   335篇
植物保护   21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采用机械损伤、外源水杨酸、外源氮素处理沙棘叶片,研究POD、CAT、PAL酶的诱导活性.结果表明:沙棘叶中酶的活性与其逆境条件及胁迫时间有关.逆境胁迫开始时酶活性受到抑制,3种酶活性基本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2.
多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生物活性。大量研究表明,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PP)可以改善机体抗氧化水平、调节瘤胃发酵过程、增强免疫,从而提高生产性能。故PP是反刍动物营养中很有前景的饲料添加剂。文章对PP的分类组成、生理功能及其目前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今后在反刍动物生产应用中的深入探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3.
2019和2020年在河西灌区进行玉米/秣食豆间作田间试验,设置7.5(D1)、9.0(D2)、10.5万株·hm-2(D3)3个青贮玉米种植密度,每个种植密度下设置0(N1)、120(N2)、240(N3)、360 kg·hm-2(N4)4个施氮水平,探究种植密度与施氮对饲草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D2和D3处理的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D1,N3和N4处理的青贮玉米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N2和N1。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了最高的总干草产量,2019和2020年分别为36.16和30.31 t·hm-2。两年随着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增加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增加,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两年D2处理下总体氮含量、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D3,且D2获得较高的氮肥农学效率。N2、N3、N4处理的总体氮含量和氮吸收量显著高于N1,N3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4。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最高的氮肥利用效率,2019和2020年分别为1.41和0.86 kg·kg-1。因此,该处理是一种河西灌区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系统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4.
为筛选适宜青海省东部农区推广的小黑麦( × Triticosecale Wittmack)与豆科牧草的混播组合及比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甘农2号’小黑麦与两种豆科牧草[‘青建1号’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不同混播比例(0?? 100、20?? 80、30?? 70、40?? 60、50?? 50、60?? 40、70?? 30、80?? 20、100?? 0)的混播效应。结果表明:从混播组合看,‘甘农2号’小黑麦与‘青建1号’饲用豌豆混播的平均鲜草产量(41.80 t·hm–2)最高;从混播比例看,‘甘农2号’小黑麦与豆科牧草50?? 50混播时平均鲜草产量(44.45 t·hm–2)最高,比小黑麦和豆科牧草单播平均分别提高了17.94%和17.53%;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间的交互作用表明,‘甘农2号’小黑麦和‘青建1号’饲用豌豆以40?? 60的比例混播时总鲜草产量(45.55 t·hm–2)最高,比小黑麦和饲用豌豆单播分别提高了20.09%和17.00%。相关分析表明,混播群体的鲜草产量与小黑麦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与豆科牧草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因此,在青海省东部农区推荐‘甘农2号’小黑麦与‘青建1号’饲用豌豆以40?? 60的比例进行混播。  相似文献   
105.
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5 (PRDX5)是一种硫氧还蛋白,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学过程。为了研究PRDX5基因在藏绵羊(Ovis aries)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不同发育阶段(3月龄、1周岁和3周岁)的藏绵羊为研究对象,克隆了PRDX5基因的CDS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PRDX5基因在藏绵羊睾丸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和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RDX5基因CDS区全长659 bp,可编码219个氨基酸;蛋白质结构预测显示PRDX5以α-螺旋为主,无信号肽;系统进化树显示,藏绵羊PRDX5基因与山羊(Capra hircus)亲缘关系最近;1周岁(性成熟期)和3周岁(成年)藏绵羊睾丸中PRDX5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 <0.01)高于3月龄(性成熟前),但PRDX5蛋白表达量极显著(P <0.01)低于3月龄,且两者在性成熟后趋于稳定;PRDX5蛋白在藏绵羊睾丸不同发育阶段的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推测PRDX5基因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ROS的水平影响精子发生...  相似文献   
106.
于晨  王仪明  马力  苏连泰  高鲤  周鹏  安渊 《草业科学》2022,39(5):996-1005
为探索南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新途径,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紫花苜蓿和玉米(Zea mays)周年轮作栽培模式,本研究开展了紫花苜蓿冬闲田栽培技术和轮作玉米栽培技术研究。紫花苜蓿栽培试验设置了对照(不施肥)和施肥(NPK复合肥)处理;轮作玉米试验设置了原位添加苜蓿绿肥(紫花苜蓿种植地)、异地添加苜蓿绿肥(未种植紫花苜蓿地)和不添加苜蓿绿肥(对照) 3个处理,添加量为3 000 kg·hm-2苜蓿干草。结果表明:秋播紫花苜蓿可分别于次年4月初和5月中旬刈割两茬。其中,施肥显著提高了苜蓿产量和叶蛋白质含量(P <0.05),两茬累计干草产量达到10 897 kg·hm-2,比对照增产22.7%;与未种苜蓿地相比,种植苜蓿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层的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P <0.05)。原位添加和异地添加苜蓿绿肥均显著提高了轮作玉米的全株生物量(P <0.05),增幅分别达到40.1%和16.7%,并且,原位添加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以及10-20 cm的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7.
响沙成因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响沙是一种自然现象 ,而沙层水分状态是影响响沙成因的关键因素。文章提出响沙临界水分的概念和响沙成因的水分控制理论 ,同时对响沙的种种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8.
文章在介绍网络信息资源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多层次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9.
本项研究根据集通铁路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所受沙灾、雪灾、风灾、水灾四大灾害的危害特点.以DK328 500~DK338 500为试验示范区,在调查分析当地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对沿线立地类型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和划分。针对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要求,采用多种造林技术措施,乔灌草相结合,阻固造封并举.迅速恢复沿线林草植被。  相似文献   
110.
橡胶树具有稳定重复性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橡胶树RAPD反应的稳定性,通过对影响PCR反应体系的几个主要因子进行组合研究,并分析了增效剂TMAC,BSA对PCR的影响,确定了各成分的最佳工作浓度,建立了稳定的橡胶树RAPD反应体系,为利用RAPD技术对橡胶树种质资源进行研究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