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1篇
  2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汛期过后,降雨量相对较少,则径流河道补给量亦较小。与径流相关诸如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行业的运营,将因枯季径流的减少而受到影响。预测枯季径流的未来变化,管好用好枯季水量,事关国计民生。枯季径流常用预报方法主要有应用枯季径流退水规律的退水曲线法、应用前期径流量的前后期径流量相关法等。以辽宁省朝阳市白石大型水库为例,研究其枯季径流预测问题。依前后期径流量相关法预测模型以地下水的退水规律为基础,操作简单,预报精度高。枯季径流具有缓变性,可根据要求进行旬、月、季预报,这对管理用水、调水,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为了降低黄霉素生产成本,实现用补糖工艺替代补油工艺生产黄霉素,我们对黄霉素发酵补糖工艺中采用的3种不同补糖方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根据总糖消耗量补糖法的效价比采用间歇补糖法、连续恒速补糖法的效价分别高24.2%和13.7%.采用根据总糖消耗量补糖法与黄霉素发酵传统补油工艺相比,平均效价相当,但是罐批生产成本却比其低35%.  相似文献   
73.
在朝阳地区繁育葡萄嫁接苗,其流程为:贝达插条催根前浸蘸ABT 2号生根剂,提高贝达生根率和扦插成活率;地表铺滴灌,覆膜后扦插贝达;嫁接前间隔10 d连滴2次氮肥、叶面连喷2次氮肥,促进贝达生长;7月份注意防病,叶片发病时喷施600倍霉多克+易宝,防治效果较好;8月下旬间隔10 d连喷2次磷钾肥,能够有效促进苗木成熟。  相似文献   
74.
辽宁省花生优势区域的拓展及转移受多种因素制约,且以降水量的制约最为明显。为探讨辽宁花生产业的区域布局及拓展空间,以阜新近50a的降水变化为例,采用降水保证率、降水变率、土壤水分蒸发量及土壤水分盈亏特征等参数分析辽西北降水规律,并进行花生水分适宜性评价。分析表明,“十年九旱”仍是辽西北基本气候特征,且这种特征可能有继续恶化趋势。该区域4—5月的降水保证率偏低,土壤缺水量达100 mm,冬春季的降水变率大于110%,发生春旱的机率最大,对花生春播极其不利。而从花生生长季节水分分析,辽西北的降水条件基本能够满足花生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且花生生物产量y与降水量x间显著服从于方程y=a+bx,相关系数r=0.999。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辽西北花生生产需着重攻克避旱播种、生态防风蚀和避免与粮争地等三个方面的技 术难点。  相似文献   
75.
永康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浙江省永康市市域范围内7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采样点共计203个,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评价分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土壤表层重金属质量分数、污染程度和重金属相关关系及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永康市城市土壤表层重金属砷(As),钴(Co),铬(Cr),铜(Cu),锰(Mn),镍(Ni),铅(Pb),钛(Ti),钒(V),锌(Zn)的平均质量分数为6.57,10.57,119.55,22.978,528.51,22.45,37.67,5751.81,84.37,90.25 mg·kg-1;②研究区表层土壤均呈现为轻度及以上污染水平,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单因素污染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铬>镍>钒>钴>钛>铜>锌>锰>铅>砷;平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由高到低排序为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公园绿地>住宅用地>林地>市政文教用地>耕地。③永康市城市土壤表层中铬、铜、镍、铅、锌元素主要来源与当地的五金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砷和钒主要来源于工业与自然成土过程中的元素积累,钴和钛主要来源于五金制造业。图2表8参22  相似文献   
76.
玉米秸秆添加量对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固碳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玉米秸秆添加量对农田土壤固碳特征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进行玉米田间定位试验,设0(无秸秆还田,CK)、40g/kg(低量秸秆,T3)、60g/kg(中量秸秆,T2)、80g/kg(高量秸秆,T1)4个玉米秸秆还田处理.采用尼龙网袋法对540d观测期内的土壤总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ROC)、微生物量碳(MBC)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从整体来看,不同秸秆添加水平下SOC含量呈连续降低趋势;ROC含量于90d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MBC含量于180d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较之CK处理,T1、T2、T3水平均可提升土壤碳素含量,且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T2水平下土壤碳库活度指数最大,为1.25,该水平下秸秆残留率最小.【结论】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随秸秆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0~80g/kg玉米秸秆添加范围内,60g/kg水平更有利于土壤碳素的固持及土壤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中土壤碳、氮、磷、钾等养分特征,以及养分含量和养分空间异质性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hm2青海云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取样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土壤剖面(0~60cm)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71.94±11.70)g/kg、(4.07±1.70)g/kg、(264.16±111.75)mg/kg、(0.59±0.07)g/kg、(18.51±7.52)mg/kg、(23.87±3.58)g/kg和(152.81±70.92)mg/kg.土壤养分中,除速效氮含量呈左偏态分布,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呈右偏态分布,变异系数大小为:速效钾有机碳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钾全磷.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与氮素、磷素、钾素(全钾负相关)之间密切正相关,同时,全量养分之间彼此相互关联,速效养分中仅速效氮含量受控于全氮.【结论】土壤养分主要受植被和土壤两大因素影响,两大因素累计解释异质量为64.008%.  相似文献   
78.
基于Abaqus的缺口圆盘刀开沟作业有限元仿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免耕播种机破茬开沟部件开沟作业时圆盘刀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了圆盘刀——土壤侵彻的三维动态有限元模型,在Explicit动态显示模块下进行仿真试验分析。搭建了基于室内土槽的圆盘刀牵引平台,通过土槽试验对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有限元模型能准确模拟圆盘刀在土壤上进行开肥沟作业的过程。选取机组前进速度、圆盘刀入土深度和圆盘刀刀面与前进方向之间偏角等作为试验因素进行基于上述有限元仿真的正交试验,得到各因素及其一阶交互作用对模型中肥沟深度和宽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得到:在机组前进速度为1.67 m/s、圆盘刀入土深度为12cm、圆盘刀面偏角为6°时,破茬开沟部件所开肥沟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79.
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海拔梯度叶片—枯落物—土壤间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95~36.72、21.41~41.61、12.41~20.70,均值大小依次为枯落物叶片土壤,C∶P和N∶P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0.2~739.8、398.6~698.1、134.1~219.7和18.13~26.86、6.71~26.28、7.96~16.56,均值大小依次均为叶片枯落物土壤。随海拔梯度的增加,除土壤C∶N比差异性不显著外(p0.05),叶片和枯落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在不同海拔间的差异显著性各不相同。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比两两均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与枯落物及土壤与枯落物C∶P比均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叶片与土壤C∶P比及不同组分N∶P比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青海云杉林碳、氮、磷在不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  相似文献   
80.
磷素的大量输入,将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碳固存,为探究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动态变化特征与碳平衡对磷添加的响应,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磷肥(CK)、低磷(P1)、中磷(P2)、高磷(P3)4个施磷水平,测定春小麦生育期各处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环境因子,计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碳平衡。研究结果表明,磷添加增加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CO2排放量。与CK处理相比,P1、P2处理和P3处理土壤呼吸CO2累计排放量分别显著增加13.85%、24.86%和26.47%(P<0.05);土壤异养呼吸显著提高了9.09%、9.4%和14.52%(P<0.05);土壤自养呼吸分别提高了18.96%、39.98%和38.33%(P<0.05)。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受到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温度分别可解释土壤呼吸及其组分速率变异的37.0%~49.7%和69.4%~76.8%。逐步回归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0~5cm土壤碱性磷酸酶和0~10 cm土壤有机碳;异养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0~5 cm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0~5 cm土壤纤维素二糖水解酶和5~10 cm土壤碱性磷酸酶;自养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0~5 cm土壤碱性磷酸酶、0~5 cm土壤速效磷、0~5 cm土壤有机碳和5~10 cm土壤纤维素二糖水解酶。CK、P1、P2处理和P3处理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均为正值,其数值分别为2640.10、3412.91、3579.83 kg·hm-2和3 790.74 kg·hm-2,均表现为土壤碳的“汇”。因此,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中,应合理地增施磷肥(建议施用115 kg·hm-2),提高土壤固碳效率,科学合理地构建环境保护与经济高效并重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