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3篇
农学   8篇
  17篇
综合类   146篇
园艺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31.
测定了51个菊花品种插穗扦插12 d后的根数、平均根长、根粗、最长根长、根表面积、根投影面积和平均单根根尖数,对这7个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扦插苗的生根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菊花品种的根数、平均根长、平均单根根尖数和最长根长的差异较大,但平均根粗、根表面积和根投影面积差异较小。主成分分析将7个单项指标转换成2个相互独立的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4.01%。隶属函数法计算扦插苗生根能力的综合指标值、隶属函数值和综合得分后发现,综合得分值主要集中在0.20~0.40之间,共有23个品种,占总数的45.1%;综合得分值≥0.40的5个品种均为盆栽小菊,其中最大的‘钟山云歌’为0.88,生根能力最强;综合得分值≤0.10共10个品种,其中6个为传统秋菊,最小的‘国华由季’和‘国华八十祝’仅为0.03,生根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232.
本研究旨在了解传统菊展览品种资源现状,为进一步系统开展传统菊品种资源普查、整理、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参考《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菊花》,对第七届、第八届中国菊花精品展参展传统菊品种、第十三届中国菊花展和第八届湖熟菊花展展览的传统菊的瓣型、花型、花色、叶型4个质量性状和株高、花径、叶长、叶宽、茎粗5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性状记录与整理分析.共调查传统菊品种304个,瓣型以匙瓣型和管瓣型为主,花色以黄色、白色、间色居多,叶型主要为正叶型和长叶型,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于20%~29%,除了茎粗和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数量性状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发现不少传统菊品种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说明,传统菊品种数量繁多,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品种保护、收集、整理和评价的工作力度,加强对名贵珍稀品种的保护,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菊花品种分类和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233.
重瓣和重台莲品种花芽分化过程的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莲重瓣花品种‘友谊牡丹莲’和重台品种‘红台莲’为试材, 采用石蜡制片及显微观察方法比较了两类品种的花芽分化过程中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 重瓣品种‘友谊牡丹莲’花芽分化可分为:分化起始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与花托向上发育期; 而重台品种‘红台莲’的花芽分化过程包括了分化起始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和花托向上发育期。与重瓣品种相比, 重台品种由于雌雄蕊完全瓣化, 因此缺少性细胞分化阶段。  相似文献   
234.
通过单管状花和单花序自交,结合苯胺蓝染色法,对菊花品种rm1-3和rm1-4的自交亲和性进行了鉴定,同时对授粉后花柱内SOD、POD和CAT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在单管状花自交时,rm1-3每柱头上约有15粒花粉粒附着与萌发,而rm1-4柱头上没有花粉粒附着;在单花序自交时,rm1-3在授粉后0.5-2 h时平均每柱头有31粒花粉粒附着与萌发,4-6 h时花粉粒达54粒,而rm1-4在整个时间段内平均每柱头仅有0-3粒花粉粒附着,很少萌发,但当授予rm1-3的花粉时,0.5 h后平均每柱头便有26粒花粉粒附着,并开始萌发,4~6 h时花粉粒附着量达最大,平均为121粒,大量花粉管进入花柱,说明rm1-3为自交亲和品种(SC),而邢1-4为自交不亲和品种(SI).自交亲和品种rm1-3和自交不亲和品种rm1-4自交后花柱内SOD、POD和CAT 3种保护酶活性最高值分别是未授粉时的3.65、3.04和2.01倍与3.46、2.60和1.65倍,自交亲和品种的酶活性明显高于自交不亲和品种,但自交不亲和品种授予自交亲和品种花粉后,酶活性明显高于自交亲和品种自交后的酶活性,杂交后3种酶的最高值分别是未授粉时的5.23、3.12和2.52倍,说明3种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花粉、柱头上亲和基因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35.
标准切花菊分枝性状的杂种优势和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瑞宁  马琦  孙炜  奥妮  张飞  陈发棣  房伟民 《核农学报》2020,34(10):2143-2151
为明确标准切花菊分枝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主基因效应,以标准切花菊QD3-71× 精之一世(组合Ⅰ)的97个杂交后代和秦淮春雪×神马(组合Ⅱ)的147个杂交后代作为遗传群体,对其总侧芽数、上部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粗、一级分枝角度、一级分枝长度、总侧芽数/叶节数6个相关分枝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合F1群体各分枝性状呈连续分布,变异系数为10.23%~39.92%;两组合各分枝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中亲优势,超亲分离现象广泛存在,总侧芽数、上部一级分枝数在两组合中均存在偏母性遗传效应,一级分枝长度在组合Ⅰ中存在正向超亲优势。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在组合Ⅰ中,总侧芽数/叶节数符合表现为由两对加性效应主基因控制的B-3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8.84%;在组合Ⅱ中,上部一级分枝数符合表现为由两对加-显-上效应主基因控制的B-1模型,一级分枝长度和总侧芽数/叶节数符合表现为由一对加-显效应主基因控制的A-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3.04%、36.84%和52.11%;总侧芽数在两个组合中均符合表现为由一对加-显效应主基因控制的A-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39%和46.73%;一级分枝粗、一级分枝角度在两个组合中均符合A-0模型,无主基因控制。本研究表明标准切花菊分枝性状的主基因效应在不同遗传背景中差异较大,这些主基因效应的发现为QTL定位研究提供了参考,对标准切花菊的株型育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36.
以“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保存的950个切花小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品种的13个表型性状为基本数据,依据舌状花花色分为8组,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基于2种遗传距离、4种聚类方法和5种总体取样规模构建了40个候选切花小菊核心种质,并利用4个评价指标比较构建效果。利用筛选得到的最佳构建方案构建初级核心种质。以6个特征值和5个评价参数综合评价所构建核心种质,以检验核心种质有效性和代表性。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化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法、10%总体取样比例的备选核心种质综合表现最佳。最终构建获得包含95个切花小菊品种的初级核心种质,占原种质10%。核心种质评价表明初级核心种质构建有效且质量较高,能够在保证冗余较少的情况下充分代表原种质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37.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全面推进新农科建设工作,落实《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农林教育分会与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组织召开耕读教育实施进展与问题调研研讨会,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围绕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的内涵等进行深入探讨解读。本刊将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专家观点,以期为新时代涉农高校全面推进耕读教育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38.
农业高等院校教师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担负农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三农”的重大使命,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业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深入剖析了农业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推动农业高等院校与农科院(所)深度融合发展,加大对农业高等院校的生均拨款投入,健全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发展荣誉体系,构建适应行业特色发展的教师分类评价标准,提升教师基本素养、教学胜任力、科研胜任力和农业服务胜任力,打造农业院校跨学科交叉团队等政策建议,对于有效激发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现代化等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39.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高等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高等农林教育的历史使命。文章分析了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总结其120年来在发展农林教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指出新时代农林院校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包括:树立更加主动的对外教育开放观,深化学科专业建设,强化有组织的科研,着力推进内涵式发展,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农科教育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