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产广适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单15号是毕节地区农科所2000年用自选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2005年6月23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08年连续两年在区内外示范有效面积77 249.24hm2,平均增产玉米733.5kg/hm2,增产效益极为显著,为高海拔山区玉米新品种大面积推广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2.
潜在石漠化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不同方式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对比法,在15°左右潜在轻度石漠化坡耕地上进行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置地埂绿肥、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和马铃薯套玉米顺坡聚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置地埂绿肥种植处理的马铃薯单产15 853.95 kg·hm-2,玉米单产6 285.75 kg·hm-2,马铃薯+玉米复合产量22 139.70 kg·hm-2,复合产值13 878.90元·hm-2;与马铃薯套玉米顺坡聚垄种植处理相比,马铃薯产量增10.94%,玉米产量增8.29%,复合产量增10.17%,复合产值增9.36%;能有效减轻土壤水分、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53.
苦荞黔苦3号秋播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秋播条件下研究苦荞黔苦3号籽粒产量与播种量及氯、磷、钾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建立了籽粒产量与播种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回归数学模型;经计算机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秋播苦荞苦3号籽粒产量≥2500kg/hm2的综合农艺措施为:播种量33.41~41.76kg/hm2、施N量39.60~53.01kg/hm2、施P2O5量175.50~214.50kg/hm2、施K2O量57.96—68.72kg/hm2。  相似文献   
54.
为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地区栽培的优质半夏资源,以解决本地长期留种导致的种源退化、产量降低、块茎腐烂病发生率增高等问题,从贵州、山东、湖北、河北等省引进了半夏资源10份,比较了各半夏资源的产量、平均径围、百粒质量、病害发生情况以及总酸、浸出物、水分、灰分含量等。结果表明:不同居群半夏的生态学性状、产量、质量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贵州赫章半夏的产量最高,其次为湖北潜江半夏;湖北潜江及湖北荆州半夏无块茎腐烂病情况发生;贵州赫章半夏的百粒质量及平均径围最大,其次为河南内乡半夏;湖南湘西半夏的总酸含量最高,其次为贵州赫章半夏;山西新绛半夏的浸出物含量最高,其次为贵州赫章半夏。来自贵州赫章和湖北潜江的半夏可作为高产半夏资源进一步观察试验;湖南湘西、山西新绛半夏可作为优质半夏种源进行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种植密度及肥料施用量对半夏产量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为半夏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以半夏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为目标,种植密度及有机肥、氮肥、磷肥施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子5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4因素中,对半夏块茎鲜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施P2O5量>施有机肥量>施N量,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施有机肥量>施N量>施P2O5量>种植密度;通过对试验4因素与半夏产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并兼顾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积累,提出了半夏块茎鲜产量分别为≥1 300 g/m2、≥1 400 g/m2和≥1 500 g/m2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6.
毕单4号系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78年始选玉米自交系,1982年以育成的玉米自交系405为母本、自交系411为父本杂交组配,经多年试验鉴定选育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自199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在黔西北山区及其相似生态区累计示范推广应用47.94万hm2,按农业科技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分析,为社会累计新增玉米总产量40401.78万kg,新增总产值54224.88万元,新增纯收益52395.75万元,在其13年的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内,年新增纯经济效益达4030.44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为28.65,科研投资收益率为3540.25,推广投资收益率为37.47,生产投资收益率为7.47。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7.
黔苦4号苦荞秋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黔西北温和气候区以苦荞籽粒产量为目标,播种量及N,P,K肥施用量为试验因素,研究秋播黔苦4号籽粒产量与播种量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提出了黔苦4号籽粒产量2550kg/hm。以上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播种量35.14~44.36kg/hm2,施N量52.56~67.44kg/hm2,施P2O5量168.48~221.52kg/hm2,施K2O量53.52~64.08kg/hm2。试验4因素对苦荞籽粒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播种量〉施K:O量〉施N量〉施P2O5量。  相似文献   
58.
梅艳  阮培均  马俊 《华北农学报》2005,20(Z1):27-29
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2002年度进行了有机生物复合肥不同底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20kg/667m2有机生物复合肥作底肥的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和纯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40kg/667m2,施用量超过80kg/667m2后,玉米的产量显著下降,产值降低.  相似文献   
59.
玉米不同育苗期及不同叶龄移栽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玉米育亩移栽作为调节作物茬口,提早播种,抗旱播种,保证节令,趋利避害,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等,均是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已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为了探讨不同育亩期和不同叶龄移栽对玉米单产的作用,决选玉米育亩移栽适宜的育亩期及适栽叶龄,以用于我区大面积玉米生产,于1990~1991年度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60.
小麦套作菊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小麦套作菊苣密度及施氮量对菊苣产量的效应关系,建立了菊苣产量与密度、施氮量的教学模型。解析模型得知,影响菊苣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其次为施氮量。经优化组合频数分析与模拟选择,得出菊苣产量≥150t/hm2的种植密度为(177645-223035株/hm^2),每次刈割后施氮量5922-107.85kg/hm^2。经济效益分析种植牧草菊苣纯收入为13743.08.'L/hm。,产投比1.9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