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猕猴桃果实发育期不同组织区光合色素和叶绿体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学民  王贵禧  高荣孚 《园艺学报》2008,35(9):1277-1284
研究了猕猴桃果实发育期外果肉、内果肉和中轴胎座3个组织区的光合色素与叶绿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秦美’猕猴桃果实各组织区光合色素的组成成分随着果实的发育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不同发育期叶绿素(Chl.)和(或)脱植基叶绿素(Chlide)的存在使果实始终呈现绿色;同一组织区Chl. a、Chl. b和Chl. (a+b)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减少,Chl. a/b随果实的发育而上升;在同一发育期,各组织区Chl. a、Chl. b和Chl. (a+b)含量高低为:外果肉>内果肉>中轴胎座。‘美味84’和‘中华36’猕猴桃除了粘液细胞和心皮维管束周围的少数细胞外,几乎所有的果肉细胞内均有叶绿体分布,‘中华36’外果肉短石细胞也具有叶绿体。叶绿体在各组织区细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2.
从桃冠瘿中分离得到致病的土壤杆菌,在室内以多菌灵和CuSO4为对比药剂,进行抗根癌菌剂I号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无抑菌效果,CuSO4只有短期效果,而抗根癌菌剂I号效果明显而稳定,且持效期长。田间同组药剂的浸种试验表明,抗根癌菌剂I号有明显的抗根癌效果,而多菌灵及CuSO4无效。  相似文献   
23.
研究‘秦美’猕猴桃冷藏期外果肉、内果肉和中轴胎座3个组织区的光合色素、叶绿体细胞学及其光合放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美’猕猴桃果实各组织区光合色素的组分随着果实的冷藏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冷藏各时期叶绿素(Chl)和(或)脱植基叶绿素的存在使果实始终呈现绿色;同一组织区Chla,Chlb和Chl(a+b)含量随着冷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Chla/b则上升;在同一冷藏时期,各组织区Chla,Chlb和Chl(a+b)含量高低为外果肉>内果肉>中轴胎座。冷藏开始,在显微镜明场下各组织区叶绿体均呈不规则球形,在荧光显微镜下则呈蜂窝状,一些淀粉粒从叶绿体中散落出来;随着冷藏时间延长,各组织区叶绿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淀粉粒水解,片层结构崩解;冷藏30天时,叶绿体淀粉粒数量明显变少,常见片层结构残迹。随着冷藏时间延长,各组织区光合放氧速率均下降,同一时期各冷藏时间光合放氧速率为外果肉>内果肉>中轴胎座。表明在冷藏过程中,猕猴桃各组织区的光合色素、叶绿体形态结构和光系统Ⅱ光合放氧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24.
美国红梣雄株和雌株茎导管分子的形态解剖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离析法和显微照相技术,比较美国红梣雄株和雌株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特征.结果表明:美国红梣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样式.雄株茎导管分子具有长导管性、宽导管性、梯纹-网纹导管和单穿孔等特征,这些特征为雄株在生长季节旺盛的水分需求提供强有力的结构保证.雌雄株导管分子差异的发现为该树种的性别鉴定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5.
对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品系52-7旱作与水作条件下的籽粒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旱作与水作条件下,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籽粒增重和淀粉积累过程均符合Richards模型。水作强、弱势粒的异步灌浆比旱作明显;旱作强、弱势粒的平均灌浆速率比水作大,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活跃灌浆期缩短;旱作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比水作增大,旱作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比水作小。开花后5~20d,旱作强、弱势粒的淀粉积累量都略高于水作,之后,则低于水作。水、旱作强势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其弱势粒间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旱作与水作的千粒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及产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6.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品系51-22、51-15,受体亲本中花8号(ck1),旱297(ck2)等4个品种(系)开花后剑叶的丙二醛含量、SOD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和24h失水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开花后10~25d,两个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的MDA含量均低于中花8号和旱297;开花后5~15d,4个品种(系)的SOD酶活性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后迅速下降。在开花后10~25d,两个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的SOD酶活性显著高于中花8号;两个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的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虽不稳定,但显著高于中花8号;两个转BADH基因品系24h失水率均低于中花8号。相关分析表明:MDA含量、SOD酶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负相关,SOD酶活性与脯氨酸(Pro)含量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MDA含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SOD酶活性、脯氨酸(Pro)含量与稻谷产量呈线性正相关,但未达显著。  相似文献   
27.
旱作转BADH基因水稻茎的解剖结构特征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和分析了5个水稻品系(种):52—7、51—15、51—22、中8、白珍珠茎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表皮下和内、外圈维管束鞘的厚壁细胞层数及发育没有明显特征;各节间的基本组织细胞淀粉粒含量少的品系,产量较高;具有少维管束数性和小维管束性;各节间维管束总面积与茎壁组织面积的比值大于对照,但平均值小于白珍珠;BADH基因的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水稻品系体内甜菜碱的含量。含量较多的甜菜碱和发达的输导组织,有利于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在旱作条件下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有机物的合成与转运以及高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28.
白杜卫矛硬枝扦插前期生根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3种外源激素对白杜卫矛Euongmus maackii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旨在为白杜卫矛的大量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白杜卫矛属皮部生根为主的综合生根类型:②3种外源激素均能促进插穗生根,以IBA总体效果最好,其次为NAA,ABT最差,但也优于对照;③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激素对生根率的影响,以100 mg·L-1IBA的效果最好,其次为200 mg·L-1的IBA,200 mg·L-1ABT的效果最差;④扦插60 d后进行移栽,发现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激素对白杜卫矛硬枝插穗的移栽成活率影响不显著.表6参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