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8篇
  52篇
综合类   251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云南可降解编织物的原料来源广泛,取材也比较容易。水稻、小麦秸秆,棕榈,棕榈叶,竹子及麻类等均可作为可降解编织物的原料。可降解编织物覆盖在坡耕地表面,可防止雨滴溅蚀发生,减轻土壤侵蚀;可降解编织物覆盖能阻止土壤水分快速蒸发,保持土壤湿度,给作物供应充足的水分,从而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本文综合分析了可降解编织物的原料来源、类型、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结构中的作用、在水土保持和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可降解编织物的社会经济效益,并讨论了可降解编织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茶,本是天地造化之嘉木灵草,所以,"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开篇即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而唐末五代的王敷在《茶酒论》中,也是首先强调茶为"百草之首,万木之花,"既而又云:"我之茗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黄金",对茶之自然形态大加赞美.  相似文献   
53.
云南滇西玉米施肥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户施肥,采用实地农户访问和田间调查典型区的设点方式,对云南省滇西地区的洱源县、隆阳区和永胜县玉米种植农户进行调查,分析了玉米施肥现状和偏生产力。结果表明:滇西地区玉米施肥主要以化肥为主,有机肥仅占12.3%~14.2%。洱源县、隆阳区、永胜县化肥施用量(N+P2O5+K2O)分别为535.0 kg/hm2、567.8 kg/hm2、505.1 kg/hm2,玉米产量分别为8962.5 kg/hm2、6986.8 kg/hm2、7923.2 kg/hm2。化肥(N+P2O5+K2O)偏生产力分别为23.9 kg/kg、15.5 kg/kg、24.3 kg/kg。以150~250 kg/hm2为氮养分的合理施用量,18.8%农户合理,而过量的农户占70.3%;以45~135 kg/hm2为磷养分的合理施用量,施磷不足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29.7%和20.3%;以30~90 kg/hm2为钾素养分的合理施用量,有26.6%农户合理,不足的农户占51.6%。因此,在滇西地区应减少玉米化肥氮的施用,提高玉米氮的偏生产力;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提高其产量,获得较高的玉米磷钾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54.
郑毅  伍斌  陈有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23-1324,1329
[目的]研究曼陀罗植物内生真菌Ym311977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及其有效成份。[方法]对Ym311977菌株进行扩大发酵培养,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并研究单体化合物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分离到的4种单体化合物中的1种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200μg/ml;该化合物经1HNMR及13CNMR分析,确定其结构为5-丁基吡啶甲酸,即镰刀菌酸。[结论]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曼陀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镰刀菌酸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5.
财务管理课程目前存在着缺少实际案例,缺乏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系统讲授,教材更新滞后,与其他相关课程需要衔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从把握教学规律、突出教材实用性、重视实践教学,强化法律、法规教育,与其他相关课程及相关职称和认证考试内容相衔接等方面入手完善该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56.
间作小麦根际和土体磷养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小麦与蚕豆间作和小麦单作环境条件下,小麦根际和土体速效磷养分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小麦单作和小麦与蚕豆间作对小麦根际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小麦和间作小麦根际速效磷含量在各生育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体速效磷含量单作小麦在灌浆期最高,间作小麦在抽穗期最高。小麦蚕豆间作提高了拔节至灌浆期小麦根际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了成熟期根际速效磷含量和土体磷含量。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小麦根际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6.81%,8.71%,12.95%,成熟期根际速效磷含量降低了21.11%  相似文献   
57.
为深入了解流域景观演变规律并有效保护高原湖泊,以滇西北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5年6期剑湖流域以及1974-2015年8期剑湖湖泊Landsat影像数据,在Arc GIS平台下采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指数,并运用SPSS分析流域景观格局与剑湖景观形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25 a间剑湖流域的建设用地和耕地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 269.27和1 038.42 hm2,水域和未利用地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93.51和2 664.99 hm2,林地面积变化幅度不大,增加了450.81 hm2;②景观水平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和蔓延度指数增加,分别增加了193个、0.09和0.60,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了0.05;③剑湖湖泊面积整体呈递减趋势,从1974年的504.47 hm2减少到2015年的451.72 hm2;剑湖景观形状指数越来越复杂,金龙河入湖口形状变化尤其剧烈;剑湖湖泊质心向西南偏移,1974-2015年偏移了113.92 m。表明:剑湖流域25 a间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蔓延度不断增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对剑湖景观的演变起主要作用,流域景观格局的演变影响湖泊形状及质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8.
根系互作对间作玉米大豆氮和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明根系互作对玉米大豆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作物高产优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培试验,来实现根系互作效应,共设3个处理:单作玉米、单作大豆、间作玉米大豆。处理13、31、45、57 d时采样分析植株各部位的氮、磷含量。[结果]根系互作提高了玉米各器官与地上部氮、磷累积量,而大豆各器官及地上部氮、磷累积量则表现出了根系互作劣势。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地上部氮累积量在处理13和31 d分别提高了224.6%和24.0%(P0.05),但是在后期,与单作相比有所降低。在处理13和45 d时,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地上部磷累积量提高了145.8%和46.4%(P0.05)。与单作相比,处理13、45、57 d时,间作大豆地上部氮累积量分别降低了47.5%、34.9%、46.0%(P0.05),处理13、31、45、57 d时,间作大豆地上部磷累积量分别降低了17.5%、24.9%、14.5%、40.1%(P0.05)。[结论]根系互作提高了玉米各器官及地上部氮、磷累积量,因此,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具有明显的氮、磷吸收利用优势。  相似文献   
59.
郑毅 《河北渔业》2016,(3):42-43
正文蛤作为浅海、滩涂和池塘的主要养殖种类,自然海区的苗种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开展人工育苗已是当务之急。有关文蛤育苗的最早研究和报道见于我国江苏省的王维德等从1978年开展文蛤人工育苗试验,技术难题是文蛤转入稚贝后,分泌大量的粘液包裹稚贝,导致死亡;70年代日本的上城义信、小林信、石田雅俊、小野刚等研究双重底和王维德采取淘洗附着基的办法,解决稚贝大量死亡的难题,在生产中推广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60.
对一种新型泻药方剂——秘通胶囊进行制备工艺优化的研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通过观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及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结合蒽醌成分含量为指标优选方中君药酒大黄的乙醇提取工艺,并以油脂含量为指标优选臣药火麻仁和当归的乙醇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选得到酒大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倍量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1,1 h),火麻仁和当归最佳提取工艺为4倍量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3,2,1 h).秘通胶囊的主要成分——酒大黄、火麻仁和当归,其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