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8篇
  52篇
综合类   251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施磷水平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施磷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分配和间作优势的影响,为优化玉米与大豆间作系统氮、磷养分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两年盆栽试验设置3种种植方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4个P2O5施用水平:0、50、100、150 mg/kg,分别以P0、P50、P100和P150表示。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孕穗期、成熟期及大豆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进行采样,分析玉米、大豆各器官氮素吸收、分配以及氮吸收间作优势对施磷的响应。  【结果】  与单作相比,在P0、P50、P100和P150水平下,2019年间作玉米和大豆籽粒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8.2%~111.8%和22.2%~31.4%,2020年分别显著提高了38.2%~121.1%和13.0%~31.1%。在4个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土地当量比 (LER) 为1.31~1.72。与P100水平下单作处理相比,在磷肥减施1/2 (P50水平) 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并未降低玉米和大豆的籽粒生物量。间作种植提高了玉米与大豆叶、茎、根与籽粒等各器官氮素吸收量,显著提高了间作体系氮素吸收量,并促进了氮素向玉米籽粒的分配,却降低了氮素向大豆籽粒的分配。与P0水平相比,施磷进一步提高了间作体系玉米与大豆各器官的氮素吸收量,提高了间作体系氮吸收量与氮吸收间作优势,并促进了氮素向玉米籽粒的分配。与P100水平的单作相比,间作P50水平不会降低玉米与大豆植株的氮素吸收量与利用率。  【结论】  玉米与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介于1.31~1.72之间。施磷可显著提高间作玉米和大豆的氮吸收量,并促进氮素向玉米籽粒的分配,具有明显的氮吸收间作优势。施磷水平调节玉米和大豆对养分的竞争能力,适宜的磷肥水平可缓解二者之间对氮素营养的竞争,获得更高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2.
基于山西柳林段黄河河床自然堆积砂砾石介质的室内试验,以人工干预改善砂砾石介质的储水特性为目的,在分析其自然级配储水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由同粒径组成的砂砾石介质和不同粒径级配砂砾石介质给水度的变化特性,建立了给水度与反映砂砾石级配特性的特征粒径指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同径砂砾石介质的给水度随着砂砾石介质粒径组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给水度与平均粒径间的关系较好地符合对数关系;砂砾石介质的级配对给水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给水度随不均匀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当不均匀系数大于某值后,又随不均匀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二次多项式相关关系;用不均匀系数对给水度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3.
依据河口县的地形地貌特征,分东部、西部及中南部并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香蕉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蕉炭疽病在河口地区1~3月基本维持较低的危害水平,4月初开始发病,8~12月中旬处于危害的高峰值,12月份后逐渐下降;全年月平均危害率达38.44%,月平均危害指数0.81,处于危害率较高的水平;西部地区与东部、中南部地区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月平均危害率西部地区(49.61%)>中南部地区(35%)>东部地区(30.72%);不同海拔对香蕉炭疽病的田间发生危害有一定影响, 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油松松塔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充分开发利用油松松塔多糖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单因素试验,再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各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确定油松松塔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DPPH、ABTS及还原力法测定油松松塔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单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热回流提取油松松塔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g/mL),回流时间8h,回流温度100℃,其多糖含量为1.12g/100g。油松松塔多糖对DPPH、ABTS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当浓度为10mg/mL时清除率分别为86.2%和83.7%。其还原力也较强。结论得出热回流法提取油松松塔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其抗氧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5.
云南省马铃薯施肥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化肥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肥料施用量对化肥偏生产力会产生影响。本文在对云南省11个州/市13个县/市共212个马铃薯种植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马铃薯的化肥施用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并对农户施肥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施氮量为N 30~1 005 kg hm-2,平均285 kg hm-2;施磷量为P2O510.5~735.0 kg hm-2,平均149.1 kg hm-2;施钾量为K2O 7.5~466.5 kg hm-2,平均111.9 kg hm-2。马铃薯化肥偏生产力为82.3 kg kg-1,其中氮(N)、磷(P2O5)和钾肥(K2O)的偏生产力分别为158.7、278.0和416.3 kg kg-1。施氮、磷、钾量与氮、磷、钾肥PFP之间、化肥总量与总化肥偏生产力之间均呈负幂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0.872﹡﹡、0.801﹡﹡和0.805﹡﹡。分别以N、P2O5、K2O投入量150~250 kg hm-2、45~90kg hm-2和90~120 kg hm-2作为合理施肥范围,马铃薯合理施氮、磷、钾的农户分别占总调查农户的21.6%、30.7%和10.8%。  相似文献   
126.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主要种植作物——烤烟为试验材料,分析烤烟不同生育期(团棵期、现蕾期、成熟期)的根系固土能力特征。应用锚杆拉力计和自行设计的剪切箱对不同生育期烤烟根系的固土能力在0~10 cm和0~20 cm土层进行原位测定。结果表明:同一生育期,根系密度表现为0~10 cm0~20 cm;同一土壤深度范围内,根系密度表现为成熟期现蕾期团棵期。相同深度范围内,固土能力表现为成熟期现蕾期团棵期;在现蕾期和成熟期,固土能力表现为0~10 cm0~20 cm,而团棵期由于根系尚未深扎至20 cm深度,只有在样方的塑性变形阶段的固土能力,表现为0~10 cm0~20 cm;同一生育期相同深度范围内,载荷与位移间呈现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P0.01)。随着载荷的增加,将出现载荷临界点F1、F2和F3,F1为比例极限点,F2为屈服拉力点,F3为抗拉极限点。相同深度,F1与根系密度间无明显相关关系,F2和F3分别与根系密度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在0~10 cm,F2与根系密度和F3与根系密度的相关方程分别为y=1.313x0.042和y=1.379x0.084;在0~20 cm,F2与根系密度和F3与根系密度的相关方程分别为y=1.389x0.048和y=1.638x0.077。该测定方法可以在水土保持上作为评价不同作物(植物)固土能力的有效参考手段,建立不同作物根系固土数据库,为坡耕地作物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红参加工中麦芽酚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加工品类人参进行了麦芽酚含有情况的对比试验,证实麦芽酚红为参特有成分之一。结合红参加工过程跟踪检查麦芽酚产生情况。结果表明,麦芽酚出现于第一次烘干之后。应用正交设计法探讨人参加工工艺不同参数对麦芽酚形成的影响,优选加工工艺参数A2B2D2组合为红参中麦芽酚形成成最佳工艺,最后,探讨了麦芽酚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8.
人参属植物止血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日立—835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人参属3种植物——人参三七、人参与西洋参中止血成分——三七素的含量。其中含量以三七最高,人参次之,西洋参最低。  相似文献   
12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与甘薯套种、烤烟与黄花草木樨间种控制烟草病毒病(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蚀纹病毒病等)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烤烟间种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的处理不同程度地减轻了烟草病毒病的危害,特别是对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蚀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24%、77.86%和80%、100%,从而提高了烟草产量和品质。间套作处理的较单作相比,烟叶含钾量提高了0.05% ̄0.92%。  相似文献   
130.
1962—1963年和1978—1979年在杭州浙江衣大果园分别对玉露、五云、小林和白凤四品种花芽分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桃品种花芽分化期依品种和年份的不同而异。最早出现在6月下旬,迟的在8月上旬,开始分化高峰期集中于7月下旬到8月中旬,至9月底花器各部分原始体几乎均已形成。不同类型枝条以及同一枝条不同部位分化进度不一。短枝分化比长枝早,长枝中下部的芽分化比上部早。而且分化各阶段持续时间各异。10月份以后,花芽转入性细胞的分化和发育。从花粉母细胞出现至花粉粒形成约经3个月,但胚珠形成期仅20多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