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5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41.
基于GIS的江西省农田划分等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解决当前农业税征收中的不合理现象,探索一种科学、简明、易于实践操作的农用土地等级评价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通过引入先进的GIS技术手段,对江西省农田划分等级进行研究,将江西省303.25万hm^2农田分成6个等级,为农业税征收提供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42.
土地整治可提升耕地自然质量,改善耕地生产条件,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该文以上高县2012年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的基础上,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对耕地自然质量和生产条件的影响,通过判别耕地自然质量稳定因素和变化因素,增加土地利用修正因素构成评价体系,按农用地分等思路,从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来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对耕地质量影响较显著的因素。研究结果为:整治后研究区自然质量等从9.06等提升至8.81等,利用等从6.03等提升至4.68等;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变化影响较显著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排水条件、灌溉保证率、田块规整度、路网密度。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自然质量变化因素和土地利用修正因素的选取可准确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特征,评价结果也符合耕地质量真实情况。该文的农用地分等修正方法对于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是可行的,同时评价结果可作为土地整治绩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3.
综合考虑婺源油菜种植区域及交通、旅游景点的分布,划分观光农业重点布局区域,以此达到优化婺源旅游资源,提高婺源旅游景点组合度的目的。文章在婺源耕地油菜种植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利用GIS软件,叠加分析旅游景点及县域境内公路,对县域内观光农业重点布局进行区划。最终将婺源划分为八个重点布局区域和三种类型:森林公园、休闲茶园及民俗观光村,以此为婺源发展观光农业,优化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4.
在定量分析江西省耕地的动态变化、耕地的空间差异以及耕地数量与经济发展区位关系的基础上,剖析江西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最后提出正确处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对策,探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和谐发展,保障地区间公平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5.
以江西省余江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引入VCM曲线、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分析、Voronoi图和地形位指数等研究方法,从空间分布特征和布局影响因素出发,综合分析了余江县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余江县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呈集聚型,居民点高值区集中在中部平原区域。影响居民点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位指数、坡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道路、水系、城镇。农村居民点都向地形位指数优势区、坡向优势区、道路发达便捷区、水系优越区、城镇区集中;地质灾害易发区、地形位指数和坡向劣势区对居民点吸引力不强,分布的居民点较少。对居民点集中的优势区域,可作为重点发展型区域,对农村居民点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对居民点较少的劣势区域,如画桥镇、黄庄乡和塘潮源林场等,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同时,建议逐步调整搬迁优化农村居民点。  相似文献   
146.
GIS支持下的江西省地震潜在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 IS的定距离空间分析功能,对江西省境内分布的18条主要活动断裂周围5、10、15、20、25 km的区域分别建立缓冲区,对各缓冲区的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进行了统计,初步分析了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的相关性,确定了沿断裂带的历史地震次数。在系统全面地分析近代所发生地震的基础上,得出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及有关参数。最后,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划分了地震潜在危险性区域,得出江西省地震活动较强区域主要在赣南,其次在赣北,为江西省的防震减灾工作部署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47.
基于GIS的江西省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IS为技术工具,借助其空间分析能力,以多图叠加产生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土壤质地、耕层厚度、平均年降雨量、平均年有效积温、灾害性气候、有效排灌率、平均年日照时数等为评价因子,对江西省的耕地质量进行等级评价,将全省耕地划分为6个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148.
铬Cr^6+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和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铬(Cr6 )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六价铬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出苗都有不良影响;幼苗随着铬(Cr6 )浓度的增加,植株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均下降,但水培较土培所引起铬的危害起始浓度更小,失绿症状更严重。  相似文献   
149.
基于GIS与综合指数法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质量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推进以质量为基础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和为集体建设用地基准价格评估提供依据,在分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内涵及其与国有建设用地的差异性的基础上,选择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余江县的4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借鉴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地分等定级等的技术过程与主要方法,同时体现集体建设用地的特点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土地质量的要求,构建了集体建设用地级别评价的技术思路和指标体系,在确定因素权重、划分评价单元、应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单元总分后,采用总分频率直方图法和实地验证相结合得出了锦江镇、潢溪镇、马荃镇和洪湖乡等4个乡镇的集体建设用地质量级别,将锦江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划分为4个级别、潢溪镇和洪湖乡划分为3个级别、马荃镇划分为2个级别,每个乡镇面积占比最大的都是II级土地。建议尽快制定集体建设用地定级与估价的技术规范、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的质量等级评价和基准地价评估。  相似文献   
150.
为了掌握南方丘陵山区耕作土壤养分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江西省为例,利用1985年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耕层(0—25cm)土壤样点数据,借助SPSS经典统计方法、ArcGIS地统计学和半方差分析技术,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Global Moran′s I)和普通克里金(Ordinary Kriging)插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近30年耕地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有机质(SOM)和酸碱度(pH值)5种养分要素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85—2012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养分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2012年土壤养分Moran′s I指数和块金系数较1985年表现为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集聚特性。1985年除土壤pH值符合球状模型外,其余4种养分要素属于指数模型,2012年土壤TN,TP和SOM符合球状模型,TK和pH值符合指数模型,两个时期交叉验证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30年来,研究区耕作土壤养分有升有降,以升为主。土壤TN和SOM处于丰富级水平,其含量显著上升,平均级别分别提升了0.41,0.44个单位;TP处于中等水平,全磷水平上升较为显著,平均级别提升了0.39个单位;TK处于低量级水平,全钾含量急剧下降,平均级别降低了0.89个单位;土壤pH值处于酸性水平,pH值下降较为明显,平均级别降低了0.66个单位。近年来,由于受到人为耕作方式、施肥结构、秸秆还田、工业污染及酸性沉降物等的影响,江西省耕地土壤TN,SOM和TP含量有所提升,TK含量急剧降低,土壤严重酸化。研究结果为江西省土壤养分分区管理、精准高效施肥、土壤养分可持续利用和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基础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