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篇
  4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1998~200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参与国家立项的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具体组织实施了科技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63.
2002年早季,对华南超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和胜泰1号、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培杂67和粤杂122、三系超级杂交稻组合丰优428和泗优998等6个材料成熟期的产量、干物质、剑叶叶绿素(a+b)含量、叶面积指数、根系活力和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品种(组合)间差异.提出了本区早籼超级稻株型育种中成熟期宜掌握的生理指标量值为干物质量18441kg/hm2,剑叶叶绿素(a+b)含量4.5 mg/gFW;根系活力139μgNA/gFW穐;LAI 6.4;剑叶净光合速率10.7μmolCO2/m2穝左右.  相似文献   
64.
特青2号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叶青伦与特矮杂交育成的早、晚、中造兼用型籼稻新良种。自1985年育成后,在广东省经过三个年次的品比试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和表证示范,表现优异,深受欢迎,于1988年1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988~1989年参加南方稻区良种区域试验,并在南方稻区各省进行生产试验及大面积示范,普遍表现耐肥抗倒,抗白叶枯病,丰产性能突出,……  相似文献   
65.
陈友订 《中国稻米》2004,10(5):17-17
粤杂889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长粒优质光温互作型不育系GD-1S与恢复系W889组配育成的感温型中迟熟超级杂交稻组合,在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栽培试验和超高产示范中,表现出丰产性突出,农艺性状优良,米质较好的特点。2004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6.
高抗性淀粉水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代谢综合病症患者日益增多。而富含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的淀粉类食物有益于预防与控制人体代谢综合症的发生,且在维持肠道健康,如预防和控制结肠癌、大肠息肉及肠炎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稻米是我国约65%人口的主食,其75%的干物质是淀粉,普通水稻品种RS含量低于1%,富含RS的稻米具有与高RS功能食品相同的作用,因此开展高RS水稻品种的选育及高RS稻米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稻米RS的分类及影响RS含量的相关因素、水稻RS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国内外高RS水稻开发应用现状3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高RS水稻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RS水稻育种及高RS稻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华南双季超高产水稻抽穗期理想株型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华南稻区新育成的超高产杂交稻组合粤杂122、丰优428、泗优998、培杂67和超高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胜泰1号等6个材料抽穗期的主要形态性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测验及对产量的通径分析,提出了华南双季稻超高产育种抽穗期理想形态指标分别为:早季株高90~105 cm;每蔸茎数11~12条;剑叶长35~40 cm;剑叶宽2.1~2.2 cm;倒2叶长、宽为46~50 cm和1.8~2.1 cm;倒3叶长、宽为59~64 cm和1.4~1.9 cm;剑叶开张角7~14;倒2叶、倒3叶开张角为18 和20~33。晚季株高95~100 cm;每蔸茎数9~15条;剑叶长30~41 cm;剑叶宽1.8~2.0 cm;倒2叶长、宽为53~61 cm、1.3~1.8 cm;倒3叶长、宽为52~58 cm、1.2~1.5 cm;剑叶开张角9 ~19;倒2叶、倒3叶开张角为15~37、16~49。同时测定了参试材料的主要生理性状,并对华南双季稻超高产育种抽穗期的适宜生理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华南双季超级稻秧苗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1年早、晚季在广州对华南超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和胜泰1号、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粤杂122等7个材料秧苗期的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发根力等几个生理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生理性状的品种(组合)间差异、生理性状与干物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结果表明:①早季时宜用Chl a、晚季时宜用Chl b作为鉴别秧苗素质的生理指标.②对Chl a、Chl b、根系活力,所发最大根长度,发根条数与干重的通径分析表明,早季Chl a对干重有最大的正直接效应,Chl b对干重有最大的负直接效应;晚季Chl b对干重有最大的正直接效应,Chl a对干重有最大的负直接效应.提出了华南双季超级稻理想株型育种中宜掌握的秧苗期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9.
根据考古资料,对广东发现的古栽培稻遗存进行综合论述;分析了英徳牛栏洞水稻硅酸体、曲江石峡古栽培稻、封开旧屋后山古栽培稻、龙川坪头岭古栽培稻、高明古椰古栽培稻和高州亚公山古栽培稻的品种属性;归纳了广东古栽培稻分布规律和发展序列,认为其品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具有倾粳型的趋向。  相似文献   
70.
苗博士种衣剂在早稻旱育秧、软盘育秧、水育秧等3种育秧方式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经苗博士种衣剂包衣处理后,秧苗素质明显优于未包衣处理,产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包衣旱育秧的效果较佳,秧苗叶片数比未包衣处理增加0.2片、苗高矮1.09 cm、假茎矮0.41 cm、假茎宽增加10.00%、苗重增加3.91%、单株白根数增加2.88条、根重增加25.58%、单株分蘖数和带蘖率均有所增加,每667 m2有效穗数增加0.93万条,每穗实粒数增加5.08粒,每667 m2增产14.3 kg,增产率为3.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