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篇
  4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慎用柴油乳剂谭在订(大连北市集团公司林场116031)大连北市林场樱桃园1994年7月中旬喷用柴油乳剂,因使用不慎,造成8年生樱桃树焦枯窒息,损失惨重。鉴于上述教训,根据多年实践,略谈几点有关柴油乳剂施用的问题,供参考。柴油乳剂,是用柴油、乳化剂、水...  相似文献   
2.
6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水灾害,为有史以来所罕见。其他地区也有局部水灾,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危害。为了迅速恢复灾后的果树生产,对加强灾后果园管理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要及时排水。凡淹...  相似文献   
3.
4.
5.
关于改进超级稻品种区域试验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是水稻育种研究到生产应用必须经过的重要中间环节,是育种和用种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评定新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的丰产性、适应性、产量稳定性、抗逆性、品质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以确定新品种推广价值和适应的应用区域以及适宜的栽培条件等,为品种审(认)定、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说区域试验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品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关系到育种工作者)的命运和前途.因此,确保区域试验结果准确客观,对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促进育种事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1998~2003年组织实施优质稻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推广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优质稻新品种(组合)10个,推广种植面积达197.63万hm2,增加产值40.0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种衣剂对水稻秧苗形态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水稻种衣剂对秧苗形态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水稻种衣剂促进了秧苗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 ,并促进了分蘖 ,提高了根系活力 ,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从而提高了秧苗的综合素质。综合秧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等多项指标 ,以苗博士种衣剂的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华南 6个超级稻材料成熟期的干物质、剑叶叶绿素 (a b)含量、叶面积指数、根系活力和剑叶净光合速率进行测定 ,并分析了品种 (组合 )间差异。初步提出华南晚季超级稻株型育种成熟期宜掌握的生理指标量值范围为 :干物质量 1862 3 .4kg/hm2 ;剑叶叶绿素 (a b)含量 3 .65mg/g ;根系活力 13 3 .8μg/g·h ;LAI 2 .5 ;剑叶净光合速率 9.2μmol/m2 ·s左右。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是典型的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水稻育种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水稻所育成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50%左右,是广东省唯一的省级水稻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发基地。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实践中,水稻所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采用“一所两制”的模式:研究主体实行事业管理;产业实体改制成股份制企业,组建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效益显著。实践证明,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一、所办产业实体及实体改革的背景水稻研究所创办技术开发实体始于1992年,当时国…  相似文献   
10.
研究秧苗特性不仅与培育壮秧有关,而且亦是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结构育种需要解决的首要环节.2007年早、晚季在广州,以最近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强优组合天优10号、天优122、五丰优128、特优138、两优培九,常规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为供试材料.对其秧苗形态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稻区早、晚季生态环境下,供试材料间植株高度、主茎叶片数目、单株茎数、叶鞘基部宽度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不但证明了以往研究中将这些性状作为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育种中秧苗期(大苗)理想形态性状指标的可靠性,而且还完善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育种中秧苗期(大苗)理想形态性状指标,即:早、晚季植株高度分别为35.0~38.9cm和33.5~37.8cm,早、晚季主茎叶片数分别为5.2~5.8片和4.9~5.2片,早、晚季单株茎数分别为1.5~3.0条和3.0~3.7条,早、晚季叶鞘基部宽分别为0.70~0.75cm和0.51~0.59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