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番茄组织总R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从RNA的完整性、纯度和产量等方面比较了TRIzol,RNAplant,TRIpure等3种RNA提取试剂对番茄不同组织部位总RNA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RNAplant能从成熟组织中获得较高质量和产量的总RNA,用该方法提取的番茄老化组织总RNA经RT-PCR能成功进行内参检测.  相似文献   
52.
奈李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奈李病害的发生规律并为大田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及实用手段,笔者对湖南奈李园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的一种新病害-奈李叶枯病进行了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和药剂防治试验的研究。初步了确定了奈李叶枯病的病原菌为楷杷叶拟盘多毛孢菌,该病原菌最适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PDA,pH值为4-9,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25-30℃,以15h光照条件菌丝生长最好,拌种双,插福灵,多菌灵等3种药剂对该病原  相似文献   
53.
北运蔬菜基地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的分子
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病毒病是广东、海南两省北运蔬菜基地的主要病害,十分有必要对其病原 种类进行全面
检测,以便为病毒 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本试验运用RT-PCR 方法对这两省北运蔬菜基地的辣椒病毒病或疑
似病毒病的病株样本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病毒检出株率为55.67%,最主要的病毒种类是
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另有少量的马铃薯Y 病毒(PVY)、马铃薯 X 病毒(PVX)
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海南省的病毒检出株率为44.67%,最主要的病毒种类仍然是CMV 和
PMMoV,另有少量的PVY。在田间,两省均以CMV 和PMMoV 复合侵染辣椒为主。  相似文献   
54.
紫茎泽兰CYP75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菊科植物P450基因CYP75 B5(GenEMBL AF313489)和C YP75 B6(GenEMBL AF313488)核酸序列同源区设计引物,用RT-PCR方法从紫茎泽兰植株中获得一大小为378bp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由该片段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C YP75 B5C YP75 B6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79.5%和85.6%的同源性,与C YP76 B1、C YP81 B1 v1、C YP81 E1 v2同源性分别为40.8%、35.2%、35.0%,与C YP73 A家族的同源性在28.9%~31.4%;所绘制的系谱树与同源性分析结果一致。因此,初步确定该序列为C YP75家族中某一成员的结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55.
原生质体的制备是真菌遗传转化的基础,为了解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的遗传转化体系,以芦笋茎枯病菌Pa1100为供试菌株,研究了细胞壁裂解酶、酶解时间、稳渗剂等对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及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制备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较为适宜的条件是:C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分生孢子3 d,以1.5%裂解酶、1%崩溃酶和1.5%蜗牛酶为组合酶解液,33 ℃水浴酶解4.5 h,以PBS(pH 6.98)与1 mol/L MgSO4混合液为酶解稳渗剂。含0.6 mol/L蔗糖的PDA培养基较适合于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的再生。  相似文献   
56.
辣椒乙烯反应转录因子基因CaJERF1 的克隆及诱导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RACE技术从乙烯诱导的辣椒中克隆到一个乙烯反应(ERF)类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CaJERF1,其全长cDNA序列为1 379 bp,编码37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1.5 kD,具有一个由59个氨基酸构成的保守的ERF结构域。CaJERF1的AP2域与CaPF的同源性为100%,与JERF1的同源性为99%;全序列与CaPF和JERF1的同源性也分别达到99%和86%,属于ERF家族的第Ⅳ次家族。诱导分析表达结果表明,植物激素乙烯、苿莉酸甲酯以及盐和低温胁迫均可诱导该基因的表达,表明CaJERF1可能参与到多条信号途径中,并在多种逆境胁迫应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明确辣椒(Capsicum annuum L. HDA149)中与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不亲和互作过程中抗性相关WRKY转录因子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模式。【方法】采用RACE结合RT-PCR方法克隆cDNA序列,并根据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DNA序列,Southern杂交确定基因拷贝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线虫侵染后辣椒的不同组织和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结果】从辣椒中克隆到一个WRKY转录因子基因CaRKNIF2(GenBank登录号:GQ253367),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 662 bp,编码553个推定的氨基酸,为单拷贝基因。CaRKNIF2基因编码区全长DNA序列2 530 bp,包含5个内含子和6个外显子。在线虫接种诱导处理时,该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根尖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接种3 h后在根尖组织中的表达量开始升高,12 h最高,此时相对表达量约为3.1倍。【结论】CaRKNIF2在线虫接种处理后的表达上调,表明该基因参与了抗性基因Me3介导的辣椒与根结线虫的不亲和互作,可能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58.
类FMRF酰胺多肽(FMR Famide-like peptides,FLPs)在控制寄生性线虫侵染、取食和繁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防治线虫时,FLPs信号系统经常成为药物的作用靶标。本研究以香蕉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为材料,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类FMRF酰胺多肽flp-14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Rs-flp-14。此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569bp,包括一个357bp的开放阅读框(0RF),编码含119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与等电点分别为12.85KD和9.41。序列分析表明Rs-flp-14编码2个FLP肽(2xKHEYLRFG),N端具有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Southern杂交显示其为单拷贝基因。cDNA与基因组DNA重叠分析表明基因包含三个内含子,四个外显子。聚类分析表明该基因与猪蛔虫的As-flp-14同源,相似度最高(64%)。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s-flp-14基因表达位置在线虫的神经环部位。本研究结果将为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基础,并为以FLPs为作用靶标的防治线虫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是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使用的生防菌株大多来源于培养基筛选。然而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现在能够利用培养法获得的微生物种类不足自然环境中的1%。宏基因组学技术(metagenomic technology)是完全不依赖于人工分离培养直接获得环境中理论上所有微生物基因组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发掘这些尚不能被纯培养的微生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综述了宏基因组学的概念、研究策略及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开发和使用新型植物病害微生物生防菌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0.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dsRNA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 CP)同源的部分片段双链RNA重组至植物表达载体pBIN19,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LBA4404导入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PcR筛选表明,目的片段已整合至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DNA中,引起与其同源的基因发生沉默,从而可抑制病毒复制,达到抗该病毒的目的,为防治这类病毒病害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