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4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由柑橘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引起的杧果细菌性角斑病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解析杧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柑橘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C01菌株的基因组序列信息,为深入研究病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序列背景信息。【方法】利用PacBio RS II测序平台对柑橘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C01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序列拼接、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GO聚类分析等。【结果】柑橘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C01菌株整个基因组大小为3 865 165 bp,GC含量为68.9%,编码3 442个蛋白基因,共有3 297个基因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功能,其中150个基因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582个基因参与到寄主与病原互作机制中。序列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CP016836。【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杧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初步解释了该菌株致病的关键基因,为深入开展该病菌侵染植物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从西番莲‘台农’中克隆得到一个2R类MYB基因,将其命名为PeMYB12,其开放阅读框为921 bp,编码的蛋白有306个氨基酸残基。对Pe MYB12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得出其分子式为C1516H2354N426O470S10,分子质量为34 388.54 u,等电点为8.6,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上。对启动子区功能作用元件的分析表明,启动子区含有与干旱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对PeMYB12编码的蛋白进行blastp后发现PeMYB12与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黑杨木(Populus trichocarpa)的MYB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PeMYB12基因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时相对表达量较高。对PeMYB12基因在西番莲根、茎、叶、花、果皮、果肉等6个部位的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西番莲根部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还构建了基因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4-PeMYB12,...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下间作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a Sims)的立体栽培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够提高经济收入,给橡胶林下间作作物的种植模式提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74.
为进一步了解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mangiferae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应用于生产,系统研究了该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病菌在OM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在液体PDA中生长量最大,最佳产孢培养基为PS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均为25~28℃;光照时间和酸碱(pH 4~10)对病菌菌丝生长速度、孢子产生及萌发的影响不明显。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提取物。室内9种杀菌剂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和EC95分别为1.200 4 mg·L-1和2.623 9 mg·L-1;25%嘧菌酯悬浮剂能够强烈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EC50和EC95分别为0.531 2 mg·L-1和2.974 1 mg·L-1。25%咪鲜胺乳油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杧果畸形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75.
以剑麻茎腐病菌为接种病原菌,以H.11648离体叶片为接种对象,研究了5种接种方法、6种分生孢子浓度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和植株不同部位叶片的接种效果.结果表明,叶面打孔法或切口滴108个/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效果最好.采用该方法,20℃~42℃才能接种成功,30℃~35℃是接种后的最适培养温度;中部叶片的接种效果好于下部叶片,上部叶片接种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6.
正近年来,随着火龙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高密度的种植和不科学的栽培管理使得火龙果植株病害突显。广东省湛江市台风频繁,大面积的伤口和高温高湿的气候为病害侵染和传播提供了适宜条件,使得该地区火龙果病害日益严重。在湛江市发现一种危害火龙果植株茎和果实的新病害——火龙果锈斑病,严重时果园发病率可达50%。本研究拟采用  相似文献   
77.
用5个品种的剑麻叶汁对芒果畸形病病原菌进行抑菌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剑麻叶汁,对芒果畸形病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番麻的抑菌效果最强,达到了82.21%,东1号抑菌效果较差为43.64%;该剑麻叶汁经过高温处理后,抑菌效果有所下降,其中番麻的抑菌率为74.03%,东1号为31.58%,表明剑麻叶汁中具有多种不同有效的抑菌成分,其中有部分在高温下分解或变性,使抑菌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78.
以‘Zillate’芒果为材料,研究避雨栽培对其芒果产量、果实外观、果皮色泽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区芒果单株产量比露地栽培区高43.3%,病虫果率明显低于露地栽培区,避雨栽培显著提高果皮亮度,但降低果皮的色彩浓度;内在品质如果实Vc、可溶性固形物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区,而可滴定酸度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区.  相似文献   
79.
本文利用剑麻提取液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剑麻叶片水提液对芒果炭疽病菌的菌丝扩展速度以及菌丝生长量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高,抑制效果增强,当每100mL培养基中加0.2mL提取液处理时,抑制率达到50%以上;对孢子产孢能力以及孢子萌发率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当100mL培养基中加5mL提取液处理时,产孢抑制率为98.18%,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43%;用提取液处理菌丝后电导率升高,表明该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菌丝体细胞结构有影响,导致菌丝体电解质外渗;芒果苗期盆栽试验表明,处理后21d,对照发病率达到92.22%以上,而处理仅为44.44%,表明该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0.
澳洲坚果叶斑病新病原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澳洲坚果园发现一种叶部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运用柯赫法则测定致病性,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形态都与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ITS序列与小孢拟盘多毛孢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将引起澳洲坚果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DA培养基最有利于该病原菌生长,培养3d后,菌落直径达62.9mm,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硫酸铵;病原菌在15~30℃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8℃;病原菌在pH值4~11范围内均可生长,pH值7生长最佳,全光照有利于病原菌生长。首次报道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引起澳洲坚果叶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