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西贡蕉桂粉1号的特性与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贡蕉桂粉1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育成后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迅速在全区各地试验示范推广,其丰产性,适应性和经济性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42.
乙烯利对香蕉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烯利喷洒香蕉幼苗叶片1 d后,于6℃低温胁迫1 d,研究乙烯利对香蕉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乙烯利预处理可以保护低温胁迫后香蕉叶片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降低低温胁迫后叶片的萎蔫程度和相对电导率,提高低温胁迫后叶片的光合速率.表明乙烯利可以提高香蕉幼苗抗寒性,其中浓度为200mg/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3.
山薯试管零余子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薯无菌苗茎段为试验材料,研究BA、NAA、JA、蔗糖浓度、光周期以及不同培养方式对试管零余子诱导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MS+2.0mg/L BA+0.1 mg,L NAA+80g/L蔗糖+5.0g/L,琼脂+1.5 g/L活性炭,12 h/d的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为2 000 lx)是试管零余子诱导较优的培养条件.经过2个月的培养,试管零余子诱导率达90%以上,零余子发生个数为1.44个/株.蔗糖浓度是影响试管零余子发生的最重要因素,高蔗糖浓度(80 g/L)能促进试管零余子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激素对罗汉果增殖、生根及愈伤组织大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罗汉果无菌苗茎段为试验材料,在附加不同种类及浓度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罗汉果适宜继代和生根配方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6-BA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大小和增殖系数均逐渐增大,罗汉果继代较优配方为MS基本培养基添加0.1mg·L^-1 6-BA、0.01mg·L^-1 NAA、30g·L^-1 白糖和5g·L^-1琼脂粉。罗汉果适宜的生根配方为MS基本培养基添加0.1mg·L^-1 NAA、30g·L^-1白糖和5g·L^-1琼脂粉,用其培养罗汉果茎段基部愈伤组织较小,生根率达到94.73%,移栽成活率高达97.78%。  相似文献   
45.
番木瓜种植效益较高,近年来在海南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其生产中的病害发生也较为严重。针对海南地区番木瓜种植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生产中一线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6.
我国近年蘑菇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蘑菇生产主要在农村,绝大多数生产者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生产比较粗放.病虫害危害严重,发生严重时可致蘑菇产量损失80%以上,甚至绝收.蘑菇枯萎病、褐斑病、褐腐病已成为秋冬春蘑菇栽培的主要病害.笔者对广西横县蘑菇枯萎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认为镰刀菌是蘑菇枯萎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47.
黄伞结实与非结实菌丝的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黄伞纯培养菌丝为试验材料,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经Gienrsa染色后,能结实菌株的菌丝是具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接种后,菌丝生长快而均匀,粗壮紧密,成熟时产生色素,菌丝颜色由白色或浅黄色转成深黄色或黄褐色;而非结实菌株的菌丝较细,生长较慢,成熟时不产生色素,菌丝颜色为白色或浅黄色,而且部分菌丝断裂产生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48.
对采集自南宁市、柳州市柳江区、桂林市荔浦县青山镇、贺州市贺街桂芋2号栽培区芋疫病标样进行病原分离,通过形态特征和r DNA-ITS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病原进行分析,通过与辣椒疫霉A1和A2交配型菌株进行对峙培养测定其交配型,并利用甲霜灵(metalaxyl)对该病原进行敏感性测定。通过对芋疫病病原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将引起桂芋2号的疫病病原鉴定为芋疫霉(Phytophthora colocasiae),其r DNA-ITS序列与Gen Bank已发表的P.colocasiae不同分离物序列同源性均达99%。通过与辣椒疫霉对峙培养证实来自桂芋2号不同生态栽培区的8个芋疫霉菌株均为A2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测定显示8个芋疫霉菌株均对甲霜灵敏感。说明引起桂芋2号芋疫病的病原为芋疫霉,交配型为A2交配型,且对甲霜灵未出现抗性。其交配型的鉴定和甲霜灵敏感性测定可作为芋抗病品种选育、轮作和化学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49.
3种野生国兰无菌播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广西野生春兰、豆瓣兰、独占春3个国兰品种进行种子预处理及培养基成分筛选等无菌播种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子预处理、培养基基本成分、培养基激素、培养基水果附加物对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植物激素和添加椰子汁等对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氢氧化钠或次氯酸钠浸泡种子和低盐培养基可使兰花种子提早萌发并提高萌发数.较优试验处理为:种子在播种前用0.1 mol/L`氧化钠或1%次氯酸钠浸泡20 min,播种培养基采用改良Kyoto+ 6-BA2 mg/L+ NAA1 mg/L+椰子汁10%.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魔芋组培苗叶柄切段外植体不同处理方法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效果,为魔芋良种繁育提供有效途径。【方法】以白魔芋和花魔芋组培苗叶柄切段为外植体,以外植体不同接种方式(倒插、正插和平放)和不同长度外植体(2、6、10mm)为处理,诱导愈伤组织发生并再生植株。【结果】叶柄切段不同接种方式及不同切割长度均对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产生影响。将白魔芋组培苗叶柄切段以正插和平放方式接种于诱导培养基,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倒插处理,分别为85.0%和73.3%;正插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分化率与分化芽数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式。以6mm长的叶柄切段正插入培养基中培养,可获得相对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分化率,白魔芋和花魔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79.2%和59.2%,芽分化率分别为29.5%和21.8%。【结论】当魔芋外植体正插或长6mm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分化率较高,培养效果较好。初步建立了一套以魔芋组培苗叶柄切段为外植体的魔芋离体再生体系,为魔芋良种繁育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