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为了探讨蚕沙的饲用价值,以家蚕杂交品种"造A×兰B"和桑树品种"湘7920"为试材,测定了家蚕对桑叶的采食率和消化率,分析了家蚕采食消化前后桑叶和蚕沙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家蚕对桑叶的采食率仅75%左右,消化率低于42%,有50%~55%的桑叶养分残留在蚕沙中.蚕沙干物质含CP 12.27%、NDF 26.26%、ADF 20.28%、EE 4.50%,RFV为258.96%,因此蚕沙具有较高的畜禽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水葫芦是一种很好的厌氧发酵制沼气原料,选取水葫芦厌氧发酵过程中的进料量、初始pH值、温度、C/N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以探究4个主要控制因素对水葫芦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葫芦厌氧发酵属于中温发酵过程,高温对发酵系统不利;弱碱性的初始pH值有利于提高产气率:不同的C/N对产气规律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3.
<正>为了解纯化和保存家蚕浓核病毒的适宜条件,作者曾进行过各种理化因子(温度、pH、紫外光、氯仿、乙醚、、乙醇、甲醛等)对家蚕浓核病毒病原性及抗原性影响的试验,本文主要介绍各种现行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家蚕浓核病毒的灭活效果,为生产上更好的消灭该病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自从一九五八年以来,蚕病的暴发問題不断出現。它的原因到現在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可以說这些蚕病的暴发,既不是细菌病,也不是原虫病,而是病毒病。 一 两种学說 到目前为止,对蚕病暴发性的原因,大家都承认是病毒病。但是病毒病的发生問題,却有两种学說,即蚕体蛋白质因受外界条件  相似文献   
25.
“黑尾病蚕”尾部发黑溃烂、蚕体落小,多数经5—7天左右死亡.病蚕尾部连接直肠处有大量菌丝缠绕,蚕死后尸体软化,井慢慢腐烂变黄.补湿培养发现,大部分病蚕均生长有两类真菌孢子.一为黄褐色曲霉孢子,一为新月型的镰刀菌孢子.只有在尾部穿刺接种镰刀菌才发黑尾病.凡共育室空气污浊、高温多湿、蚕沙厚,特别是眠座发酵、伏(桑夷)蚕多的,均能导致黑尾病的流行.贯彻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止高温闷热、经常通风换气、勤除沙、防止发生伏(桑夷)蚕等措施,能有效地防止发生黑尾病蚕.  相似文献   
26.
对从广东、浙江及江苏等地收集得到的7个家蚕软化病病毒样品,与本所浓核病毒(DNV)进行抗原性及病原性比较试验,并鉴定了核酸性质。结果证明,从以上地区所收集的软化病病毒,其抗原性,病原性均与本所浓核病毒相同,核酸均为单链DNA,因而确认都是浓核病毒。  相似文献   
27.
本实验用滤纸切成10×7毫米小条,一端滴上0.05毫升的抗血清,使自然向上扩散,在室温中阴干,保存在装有干燥剂的瓶中,经不同时间测定效价变化证明,在30天内,用于病蚕诊断并无影响;若能保存在5℃温度中,对效价影响更小。施行血清诊断时,先将滤纸片的吸血清部分剪成细条,加0.85%氯化钠溶液1.6—3.2毫升,浸泡半小时以上,即可作对流免疫电泳或双向扩散的抗血清使用。应用滤纸吸附抗血清干燥保存方法,在一定时间内完全适合家蚕病毒病诊断要求,既便于运送,又定量正确,使用方便,是实用的家蚕病毒病抗血清临时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28.
家蚕呼吸氧耗生理状态的测定,前人已做了不少工作,自1897年以来,已发表的论文不下50多篇。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病理生理呼吸方面的研究,尚缺乏资料。作者等于1964年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有助于今后研究病理的资料,今将试验结果简介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通过花粉管通道将高丹草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获得遗传改变的突变体。突变体第1代穗柄明显增长,结实双穗,第2代长穗柄性状消失,双穗性状保持,第3代双穗性状保持,株高发生分化。经纯化选择,获得遗传稳定的饲草玉米种质新材料,株高增高,叶片变细长,双穗发育良好,饲用品质改善,全株干物质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