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4篇
  10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132.
分析了草场不同土壤条件对牧草生长和草场生态恢复的影响;研究了退化草场机械化破土切根技术和模式;探讨了高坚实度土壤条件的草场破土机理与根茎型或根茎疏丛型牧草横走根茎切根方式;开发了适用于高坚实度板结性退化草场的破土切根机.根据研发要求,应用力学和机械运动学等理论,着重对曲柄摇杆的运动以及直切刀的速度与受力进行分析,设计出结构简单、入土能力强和工作阻力小的直切式牧草切根机.  相似文献   
133.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分别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幼鱼进行不同时间的饥饿(0d、3d、5d、10d、15d、20d)处理和饥饿20d后的恢复投喂(3d、5d、10d、15d)实验,每个处理组各设3个重复,分别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肝体指数、肌肉与血清主要生化组成以及肝脏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饥饿过程中,黑鲷幼鱼体质量、肥满度、肝体指数均显著性下降(P〈0.05);恢复投喂后,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肌肉脂肪含量在饥饿3d时即表现出下降趋势,但在随后的饥饿时间里,肌肉脂肪含量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P〉0.05),而肌肉蛋白含量在饥饿5d以内也无明显的变化,至10d时才出现显著性的降低。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肌肉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第10天时,肌肉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基本恢复至饥饿前水平。由此推测,饥饿胁迫下黑鲷是先动用了体组织的脂肪,而后再利用蛋白质且主要靠消耗蛋白质来满足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3)血清中总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在饥饿阶段显著下降(P〈0.05),恢复投喂第5天时,各指标均已基本回升到饥饿前水平。相比之下,血糖水平的恢复较快,随后逐渐趋于平稳。4)肝脏中类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在饥饿阶段呈上升趋势,恢复投喂后则有所下降。淀粉酶活力在饥饿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有所回升,但在整个实验期间淀粉酶活性并无显著性的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34.
通过野外原位监测及室内分析相结合,剖析了生物因素(土壤真菌菌丝网络)和物理因素(积雪改变)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短命植物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雪与菌丝网络对该植物的生长具有显著复合生态效应。具体表现为:(1)在叶片性状指标方面,PVC旋转造成丛枝菌根真菌菌丝网络被阻断后,尖喙牻牛儿苗各项叶片性状均有所下降。其中以减雪处理组最为明显,生长末期叶面积减少70.92%、叶周长减少37.26%。(2)在植株高度及根系长度方面,菌丝网络被阻断后,尖喙牻牛儿苗株高均有所下降,加雪、减雪处理时下降显著(P0.05,分别为40.45%、39.47%);根长在减雪组下降显著(47.75%)。(3)在植株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方面,菌丝网络被阻断后,尖喙牻牛儿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减雪处理组下降显著(P0.05,分别为80.32%和65.74%)。可见,生物因素和物理因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影响,其中减雪处理与菌丝网络阻隔处理对尖喙牻牛儿苗幼苗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复合生态效应。为推测荒漠短命植物对冬季降水变化的适应机制及荒漠生态系统的保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明确云南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和青薯9号对马铃薯块茎蛾危害胁迫的生理响应,为抗虫马铃薯品种筛选及抗虫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室内盆栽合作88和青薯9号马铃薯,人工接种健康的马铃薯块茎蛾初孵幼虫,分别于取食危害胁迫0、3、6、12、24、48、72和96 h时进行马铃薯叶片取样,每处理重复3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不同取食胁迫时段马铃薯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主要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在马铃薯块茎蛾取食胁迫的3~96 h,两个马铃薯品种叶片的MDA和H2O2含量均增加,受害合作88和对照叶片的MDA平均含量分别为8.24±1.55和5.61±0.66 nmol/gFW,H2O2平均含量分别为2.92±0.16和2.14±0.11 U/gFW;受害青薯9号和对照叶片的MDA平均含量分别为9.60±0.58和4.62±0.55 nmol/gFW,H2O2平均含量分别为3.03±0.21和2.45±0.14 U/gFW;其中合作88叶片MDA和H2O2含量达最高值的时间(取食胁迫24 h)均早于青薯9号,青薯9号则分别在取食胁迫96和48 h时达最大值.虫害后,合作88叶片可溶性糖平均含量略低于对照,青薯9号叶片可溶性糖平均含量略高于对照.两个品种中POD活性均略低于对照,其中受害合作88和对照叶片POD平均活性分别为143.55±21.21和144.41±25.43 U/gFW,青薯9号和对照叶片POD平均活性分别为53.17±3.65和67.99±2.34 U/gFW.虫害后,合作88和青薯9号叶片SOD活性均高于对照,其平均活性分别增长了59.13%和20.61%.[结论]云南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对马铃薯块茎蛾取食危害胁迫的生理响应强于青薯9号.  相似文献   
136.
利用2000-2013年新丝路经济带重点涉及的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各省级层面的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这些省份的能源效率、碳效率进行测算,并从时间序列和地区差异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各省份的能源效率和碳效率均不同速度逐年提升,但效率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西南地区两种效率均高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依据不同效率情况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研究省份分成四种类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省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为各省节能减排、提高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母猪产仔数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品种、营养、管理和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同时提出加强母猪日粮管理,提高养殖环境条件,优选公猪、选择合适的受精方式,控制疾病、进行药物保健等母猪高产对策,提高母猪产仔数和猪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8.
以竹林景观为主的川西林盘是人、田、宅、林、水形成共同体的一种特殊社区单元,是一种复合型农村聚落形式,也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于一体的生态循环系统。川西林盘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是长久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与大自然交流互动的结晶,它是川西特有的生活方式,是全国独有的生态聚落。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对川西林盘及其社区进行介绍,解析了川西林盘的景观现状以及川西林盘的价值所在,并对川西林盘的景观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这对川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9.
首次报道了姬蕨科(Hypolepidaceae)姬蕨(Hypolepis punctata(Thunb.) Mett.)配子体发育阶段的结构特征.介绍了姬蕨配子体的培育方法,包括最初的孢子水培法和后期的配子体土培法.配子体发育过程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叶绿体发育、假根分化、片状体形成、毛状体特征、幼原叶以及性器的出现,并初步讨论了姬蕨配子体发育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0.
为了解白洋淀水域细菌多样性,于夏季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水质分析显示,白洋淀平均酸碱值(pH)为7.95,溶解氧(DO)为16.67 mg/L,属于偏碱性湖泊且含氧量丰富。通过Illumina 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表明:白洋淀不同采样点Chao1指数、Ace指数均较高,Shannon指数为7.151~8.443,Simpson指数为0.986~0.992,反映出白洋淀各采样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稳定性好,且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以光淀(GD)最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是湖水的优势菌门,丰度之和能达到90%,且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绝对优势菌门,丰度为44.15%~60.18%;在属水平上烧车淀(SCD)和枣林庄(ZLZ)以多核杆属(Polynucleobacter)为第一优势菌属,其余采样点优势菌属为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CCA(canoni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分析表明,pH和DO是影响白洋淀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