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9篇
  11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已成为重点工作,但目前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仍然较薄弱。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42.
2013—2014年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平安地镇土城子村试验基地,采用普通白膜、黑色地膜、液态膜三种不同材质地膜覆盖,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不同材质地膜对花生产量品质的影响及防风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地膜的花生产量均比裸地有所提高,增产幅度为黑膜白膜液态膜。从花生品质来看,四种处理方式的花生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和油/亚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覆盖黑膜的花生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最高,液态膜和白膜次之,不同材质地膜与裸地花生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覆盖液态膜的花生地土壤含水量始终最高,积沙量在各时期均最小;其次为白膜和黑膜;裸地种植的花生土壤含水量最低,积沙量始终最大。因此,地膜覆盖栽培是花生高产、防风蚀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3.
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及生理变化规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耐贮性做出客观评价,为玉米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目前主栽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京科968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供试材料的初始含水量、活力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将供试材料的种子含水量回湿至14%,在种子含水量14%和贮藏温度35℃(14% & 35℃)的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贮藏一年时间,每月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MDA浓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脱氢酶活性。采用砂培法进行发芽试验,用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电导率,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利用蒽酮比色法,脱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TTC)染色法。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同一贮藏条件下,基因型是影响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参试玉米种子的初始含水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为7.39%-8.71%。在初始状态下,各基因型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贮藏一年后,京科968发芽率、发芽势为50%-60%,发芽指数为25%,种子活力指数为0.3;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发芽率、发芽势为15%-25%,发芽指数8%-25%,活力指数0-0.08;郑单958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贮藏1年后均下降为0。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脱氢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变化关系密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幅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因发芽速率不同发芽指数差异较大,而种子活力指数的降低总是先于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可以真实体现种子的老化及劣变程度。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变差,种子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及种子生活力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2=0.752),各基因型间细胞膜系统功能存在差异。在本试验中,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与丙二醛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2=-0.171--0.094),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脱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2=0.284-0.517),但各基因型间玉米种子生理变化机制复杂,差距较大。【结论】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对临界胁迫贮藏条件表现均较敏感,但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郑单958的活力下降最快,京科968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稳定,表现出较强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44.
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也就是科学技术化。未来农业将是以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起来的崭新产业。农业的发展大体经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主要靠大自然的恩赐,传统农业以经验为基础,现代化农业则是依靠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5.
对水稻插前专用肥的肥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水稻苗期,插前肥施用效果明显优于喷洒等量清水和撒施5.0 kg硫铵的处理,其效果与撒施7.5 kg硫铵相似,可以降低成本10%。②在水稻插秧后20 d,喷施插前肥处理的株高、茎叶干重、根系长度、分蘖数等均优于喷洒等量清水及撒施5.0、7.5 kg硫铵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6.
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几种常见地下害虫的危害,并提出作物播(栽)前(或同时)、生长期的防治措施,以为农业生产中地下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以小麦-冰草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杀配子染色体2C附加系杂交,对杂交F1的形态学及细胞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利用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ABD组和冰草P组染色体变异,创造小麦-冰草染色体易位系奠定基础。对8个小麦-冰草二体附加系同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附加系杂交F1的形态学、育性以及细胞学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小麦-冰草不同附加系P染色体的传递能力存在差异。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存在染色体异常,平均35.3%的细胞含3个以上的单价体,74.0%的四分体含有微核,20.3%和23.8%的细胞含有染色体断片和桥,在某些组合中有多价体、四分体多裂和退化现象。杀配子染色体的诱变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不同杂交组合之间F1植株自交结实率为51.67%~71.37%,反映出杀配子染色体2C在小麦-冰草不同附加系背景下对其育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8.
玉米品种NK815由北京市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顺鑫农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而成,是京津冀一体化、跨省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机制建立后唯一审定品种。经过两年来在西北甘肃、新疆以及东北春玉米种植区广泛引种,均表现高产及优良抗性;特别是在华北夏播黄淮海地区引进种植,生产均表现耐高温、不凸尖、抗倒性强、适机收、高产等优良性状。通过几年的种子生产实践,形成了在甘肃张掖制种产量达到9 000 kg/hm2的高产高效优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9.
水丰水库初级生产力及鲢鱼产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白瓶测氧法对水封水库的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进行测定,并对水封水库的鲢、鳙产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水库浮游植物水柱平均日生产量为14.5g O~2/m~2·d;初级生产力评估水丰水库鲢鳙鱼产力达17284333.5kg。水丰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平高,可根据水库水质状况科学合理制定发展渔业发展规划、科学指导渔业生产,对实现水库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0.
为明确不同粒型花生品种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及模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中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0和小粒型花生品种农花16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不同粒型花生品种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积累最快时间、吸收最大速率及产量。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大粒型花生品种植株和荚果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最高,中粒品种次之,成熟时大粒品种平均分别比小粒品种高61.63%、60.37%、47.64%和77.97%、91.49%、86.74%,中粒品种分别比小粒品种高46.53%、50.99%、38.32%和63.53%、73.37%、77.92%;籽仁中氮磷钾含量亦表现为大粒品种>中粒品种>小粒品种;不同粒型花生品种氮磷钾素积累量符合“S”型生长曲线特征,小粒型品种氮素和磷素积累最快时间出现较早,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出苗后58 d、65 d和53 d、81 d,大粒型品种则钾素积累最快时间较早,平均为出苗后54 d。大粒型和中粒型品种氮素和钾素最大积累速率均高于小粒型品种;大、中、小粒品种磷素最大积累速率平均分别为2.59,2.57,2.21 mg·pl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