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杆状病毒系统在昆虫细胞TN5中表达家蚕30K蛋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30K蛋白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利用RT-PCR从家蚕总RNA中扩增到30KC19基因,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并克隆到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HTb中,构建成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HTb-30KC19。利用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筛选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TN5中进行了表达和蛋白检测。结果表明30K蛋白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62.
细胞周期蛋白E(Cyc E)是细胞从G1期转换到S期的重要调节因子。为了解家蚕Cyc E的功能,从家蚕BmN细胞中克隆了2种不同剪切方式的cyc E片段,分别命名为cyc E1173和cyc E837(GenBank登录号:HQ619696.1,HQ619697.1),将2种剪切体分别融合eGFP后利用杆状病毒系统在BmN和Sf9细胞中进行表达产物的亚细胞定位实验。家蚕cyc E的2种剪切方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第5~6外显子处。Cyc E1173和Cyc E837在2种细胞系中都定位于细胞核,但在Sf9细胞中存在Cyc E1173的荧光逐渐聚集到核膜及核心荧光弱化的现象,而在BmN细胞中,Cyc E1173和Cyc E837的荧光分布均匀,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Cyc E出核降解相关。Western blotting检测在Sf9细胞中表达的Cyc E1173出现2条降解条带,而Cyc E837的融合蛋白并无这种降解情况,其可能的原因是cyc E1173和cyc E837之间存在表达产物降解水平上的差异,Cyc E1173更容易降解,推测其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3.
根据多年对桑花叶型萎缩病的追踪研究,分离获得了病桑组织类似类病毒的小分子RNA,对其部分序列进行解析,并以之作为病原物的分子标志物,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点杂交和Northern-blot等分子生物技术方法检测症状明显的病株,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IAP蛋白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用PCR法扩增出家蚕iap基因的cDNA,然后插入pET28a载体,得到阳性质粒pET28a-iap,并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使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IAP蛋白的表达,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目的蛋白,得到一条分子量约为38.8 kDa的特异表达条带,与表达产物的理论值相符。为进一步研究BmIAP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从腐烂大枣中筛选到1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ZJ01,利用ITS序列进行分子鉴定,该菌株属于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为大枣炭疽病菌。对菌株ZJ01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滤纸酶(FPase)和β-葡萄糖苷酶(BG)等3种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最适反应温度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pH值、温度、金属离子等对3种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采用CMC-SDS-PAGE技术对CMC酶进行活性染色,发现3个透明条带,分子量大小在31.0~42.7 ku之间,结果表明该菌种能分泌3种类型的内切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66.
L-天冬酰胺酶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通过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L-天冬酰胺酶的成熟肽序列asp(s)与da26的融合蛋白,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该蛋白,为L-天冬酰胺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7.
湖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兵  冉兴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05-3207,3209
湖北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同时也有其不利的制约因素。分析湖北民族地区农村现状及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实际,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教育、卫生和科技,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树立生态观念,发展民族生态旅游业,加强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实现农村管理民主化等入手,提出了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8.
桑树上新发生的细菌性枝枯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据病害症状、病原菌分离、纯化及致病性、生理生化特性、冰核活性(INA),血清学的试验结果,证明桑树枝枯病的病原细菌是一种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具有冰核活性。它与桑细菌性疫病的病原细菌具有部分同源的血清学关系,但在发病症状及侵染部位,侵染时期等方面明显不同,所以认为桑细菌性枝枯病病原细菌可能是丁香假单胞菌组群中一个新的致病变种(Pathovar)。  相似文献   
69.
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引物,以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基因组为模板,经PCR克隆出类芋螺毒素基因(ctx.likegene)作为重组病毒的外源基因,并在具有强毒力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株(SphMNPVⅡ)的基础上,利用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egt)同源重组臂DNA序列,构建了含有多角体基因启动子启动的类芋螺毒素基因和p10基因启动子启动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嘶)的重组转移载体psk—Aegt-Pph—ctx-Pp10-egfp,为进一步研制高效重组SpltMNPV生物杀虫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在天然思茅松林下,尚未发现印度块菌的生长。在温室条件下,用印度块菌孢子悬浮液对思茅松和云南松树苗进行菌根接种试验,接种5个月印度块菌和思茅松、云南松均可以形成典型的块菌外生菌根。形成的外生菌根呈二叉分枝状或单支棒状,初为浅褐色,后变为黑褐色;菌丝套及外延菌丝结构明显,菌丝套内部迷宫状,外延菌丝直角分支;哈蒂氏网明显。同时,在含有自然石灰土和腐殖质的基质1中,思茅松的菌根感染率为100%。在p H值6.5、7.0、7.5的条件下,印度块菌均能侵染思茅松,且菌根感染率均为100%。本研究为印度块菌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