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5篇
  30篇
综合类   18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湿地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确定区划目标前提下,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工具,从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区域发展优势度3个方面,明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大区、6个亚区,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普者黑流域的生态功能区,明确各个小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林生态农业建设功能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低下,区域经济发展需以水源保护为前提;东部生态旅游功能区的生计模式搭配不合理,区域应将生态环保理念与经济发展结构相结合;南部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突出,但工业污染严重,控制区域工业污染同时应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32.
为研究大肠杆菌生物被膜(Biofilms,BF)对耐药性的影响及抗生素对BF形成的作用,以陕西关中地区乳房炎奶牛的乳样中分离的 35 株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刚果红琼脂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体形成 BF 的能力;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 BF 形成前后菌体耐药性的变化;用结晶紫染色法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质量浓度抗生素对 BF 的影响。结果显示,35 株大肠杆菌中有 19 株(54.29%)为 BF 阳性,以形成强、中膜能力为主(84.21%);大肠杆菌形成BF后使头孢噻呋、链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青霉素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及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分别提高4~16 倍和8~64 倍;抗生素对BF形成的抑制和清除作用随着药物质量浓度增大而加强,其中环丙沙星、头孢噻呋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3.
系统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亲鱼血浆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及其与卵巢发育成熟及温光调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圆斑星鲽卵巢发育属非同步分批发育模式,一年一次成熟分批产卵类型.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可见5个发育时相的卵母细胞,卵巢发育可化分为4个成熟阶段,6个发育时期.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和肥满度(CF)在亲鱼的年周期发育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亲鱼血浆中雌二醇(E2)在产卵期达峰值;排卵结束后,E2表达水平降至较低水平.血浆中睾酮(T)含量在10月达峰值,并在产卵期间保持相对较高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表明,血浆E2水平与GSI和HSI值的变化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水温和光周期对卵巢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并显著影响E2的表达,GSI与水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HSI与水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CF与光周期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认为,圆斑星鲽雌性亲鱼血浆性类固醇激素表达水平变化与性腺发育(卵母细胞成熟)、水等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作为温光调控人工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激素诱导亲鱼产卵的重要参考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4.
四翅滨藜为藜科滨藜属植物,具备耐瘠薄、抗逆性强等特性,是植被修复、沙化治理、土壤改良的先锋植物,也是重要的牧草资源,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为了充分挖掘及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本文从四翅滨藜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讨论了其开发利用前景及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在抗逆基因挖掘、优质品种培育、饲料研发及产业链化生产等方面开展研究的建议,为四翅滨藜在我国合理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在宏观尺度利用遥感手段识别和提取石漠化斑块信息,定量分析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序演变过程,可为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手段和数据支撑。【方法】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2000、2010和2020年为研究时段,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定量提取石漠化斑块信息;通过时空演变模型分析云南省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和特征。【结果】(1)研究时段内,云南省石漠化状况整体得到改善,石漠化占国土面积比例从9.65%下降至6.48%,但局部地区仍在恶化。(2)云南省石漠化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的特征,其中昭通、曲靖、文山、红河和昆明等地区的石漠化分布面积较大,占全省石漠化发生面积的65.42%~72.14%。(3)石漠化演变流向复杂,既转移至石漠化程度高的等级又向石漠化程度低的等级转移,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未被遏制。(4)极重度石漠化修复所需的周期较长,近20 a间云南省极重度石漠化大部分转移至重度石漠化。(5)石漠化内部演变过程剧烈,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的综合变化速率较快,易于改善的同时亦存在较高的恶化风险,需加以重视。【结论...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析云南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生态质量变化,可为进一步保护和建设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持。【方法】基于遥感生态指数(IRSEI)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对云南省的生态质量变化规律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从时间尺度上看,云南省1990—2020年遥感生态指数整体变化为“W”型,呈现先减小、小幅回升后再减小、后又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并于2000和2010年2次跌至最低水平,30 a间遥感生态指数降低了0.038,线性拟合斜率为-0.008;(2)从空间尺度上看,云南省7个区域遥感生态指数在1995和2005年区域整体变异程度较小,普遍属于稳定和变异较小的变化等级,在2000和2010年区域整体波动性较大,滇西、滇西北在1990年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波动性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0.115、0.171;(3)在县域尺度上,云南省1990—2020年遥感生态指数空间自相关程度呈下降并趋缓的变化趋势,高值聚类主要由滇东北、滇东南以及滇南地区转移到了滇西、滇西北以及滇西南地区,低值聚类则逐渐转移到了滇东北、滇东南、滇南以及滇中地区,特别是石漠化分布区。【结论】云南省生态质...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索岩溶流域不同湿地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风险,为岩溶地区的湿地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流域普者黑为研究区,通过对流域内沼泽湿地、库塘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的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水质进行监测,测定不同湿地水体中氮(总氮(TN)和氨氮(NH_3-N))、磷(总磷(TP)和正磷(PO_4~(3-)-P))和溶解氧(DO)质量浓度的变化,并利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对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普者黑岩溶流域不同湿地水体中氮、磷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在丰水期最高,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枯水期最低。湿地水体中,TN、NH_3-N和TP、PO_4~(3-)-P最高质量浓度均出现在丰水期的河流湿地中,分别达到1.72,0.95和0.113,0.035 mg/L,DO质量浓度在平水期的库塘湿地最高,达7.97 mg/L;枯水期湖泊湿地水体中TN、NH_3-N和TP、PO_4~(3-)-P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0.18,0.13和0.016,0.006 mg/L,在丰水期的沼泽湿地DO质量浓度最低,为4.39 mg/L。在不同类型的湿地中,氮、磷质量浓度由高到低表现为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湿地大部分水体在不同时期均处于中等营养化状态,属磷限制状态。【结论】普者黑岩溶流域4种湿地水体在丰水期的富营养化程度为中等等级,面临水质恶化的风险,因此需合理利用及保护现有湿地,保证岩溶水资源有效补给,同时减少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8.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闽楠扦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闽楠扦插苗生根、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生长调节剂调控闽楠插穗生根及扦插苗生长的机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闽楠扦插苗为材料,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及处理时间对闽楠扦插苗生根率、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闽楠插穗在400 mg/L NAA溶液中浸泡6 h的生根率最高,新梢生长最长。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是影响闽楠扦插苗生根及生长的最主要因素。影响闽楠扦插生根的重要指标是IAAO活性、茎质量和MDA含量,而一级根长度、MDA含量和PPO活性是闽楠扦插苗新梢生长的关键指标。【结论】选择茎质量较大的闽楠插穗,在400 mg/L NAA溶液中浸泡6 h,提高IAAO活性,有利于一级根生长,促进扦插苗的新梢生长,从而培育闽楠扦插壮苗。  相似文献   
139.
村庄空间是乡村的人居环境,维护着村民活动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是集生产、生态、生活为一体的功能性空间.村庄空间优化可以促进乡村聚落的合理化、村庄间的异质化、村庄经济产业的健康化、村民生活的和谐化及生态环境的持续化.本文以寻乌县南桥村为研究对象,主要以村庄空间现状问题为导向,挖掘村庄空间的可视性、隐性、需求性空间问题,基于...  相似文献   
140.
【目的】研究不同氮(N)、磷(P)和钾(K)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影响闽楠叶片光合特性、内含物含量,酶活性及植株养分吸收量,揭示施肥调控光合碳固定机制,为闽楠壮苗培育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414”田间试验方法,分析不同N、P和K施肥处理对闽楠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叶片内含物及相应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筛选最佳的氮磷钾施肥方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构建施肥调控光合碳固定途径。【结果】1) N、P、K施肥提高闽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能力,抑制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而提高叶片淀粉含量,促进碳固定。在光合碳固定中,叶片酸性磷酸酶、水分利用效率和淀粉含量是调控的关键点。2) N元素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叶绿素a含量,增强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碳固定。3) P元素提高叶绿素b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保护细胞完整性,提高碳同化效率,但对于光合产物碳代谢无显著影响。4) K元素提高叶绿素a和b含量,增大气孔导度,提高气孔CO2和水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