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将榆中县马铃薯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从而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农产品商品化,引导农民的生产活动与市场接轨,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为此榆中县农技干部和群众开展了多项试验、示范,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马铃薯塑料  相似文献   
32.
试验通过全膜双垄沟播覆盖种植与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研究对其土壤理化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经秸秆还田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表现为整株还田>秸秆粉碎>免耕留茬,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容重明显降低但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后的土壤容重增大。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影响,在玉米生育前期经秸秆还田后的土壤温度与水分均显著低于对照,在玉米生育后期秸秆腐解后对土壤水分起到一个补偿效应。就玉米产量变化而言,表现为全膜覆膜+整株秸秆还田>全膜覆膜+秸秆粉碎还田>全膜双垄沟播>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露地种植,玉米全膜双垄沟播较露地种植增产达到显著水平,玉米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结合秸秆还田技术的栽培模式较单一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有增产的趋势,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有减产倾向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3.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胡麻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观察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胡麻的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胡麻保墒、增温效果好,胡麻折合产量可达2 359.09 kg/hm2,较露地穴播增产77.13%;纯收入较露地穴播增收6 912.1元/hm2,较膜侧穴播增收4 360.7元/hm2,产投比为14.74。  相似文献   
34.
半干旱区玉米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膜双垄沟播生产过程中,通过农机与农艺结合,推广应用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该技术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一体化播种技术的玉米垄形规范,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且集雨效果好,各生育期0~100 cm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所提高。玉米产量最高达9 545.45 kg/hm2,较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增收3 305.45元/hm2、较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增收4 658.25元/hm2,且该技术减少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作业工序,便于实现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35.
谷子为榆中县旱作区主要小杂粮作物之一,具有耐旱、抗病、耐瘠薄、稳产等特点。但榆中县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一般春季降水在10mm以下,干旱缺水对谷子的播种和出苗影响较大。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石头沟旱作农业示范点进行了旱地谷子全膜双垄沟穴播栽培试验,3a平均产量达7125kg/hm^2,较膜侧种植3a平均产量5040kg/hm^2增产2085kg/hm^2,增收13344元/hm^2(6.4元/kg),较当地常规露地种植3a平均产量3675kg/hm^2增产3420kg/hm^2,增收21888元/hm^2(6.4元/kg),增产效果明显。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6.
鲜食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鲜食玉米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食用纤维,对心血管病和胃癌有辅助疗效,因而成为风行世界的新型天然营养食品。但随着蔬菜种植效益的不断提高,鲜食玉米的种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鲜食玉米的生产效益,2006—2008年我们在海拔1800-2300m、年降水量300~500mm的半干旱区开展了旱地种植鲜食玉米试验,总结出了旱地鲜食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7.
为筛选出适宜榆中县半干旱区青贮玉米品种,对甘肃省育种企业选育的5个优良青贮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五谷8849、陇青贮1号这两个品种增产效果明显,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在该区域范围内作为青贮玉米主导品种推广种植。五谷8818作为晚熟青贮玉米品种扩大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38.
为了减少普通地膜连年使用造成的农田白色污染,为蔬菜生产选择高效环保地膜提供参考,以"耐寒优秀"青花菜为试材,研究高效环保地膜连续使用多年对青花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环保地膜连续使用3~4年,青花菜产量略有减少,但差异不显著;青花菜生长发育与对照普通黑色地膜和银灰色地膜2个处理没有明显差异;土壤容重有所降低;除草效果好于对照地膜,且回收容易,不易撕裂,没有残留,可以作为普通地膜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39.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半干旱旱作区通过试验研究全膜双垄沟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玉米生长性状、秸秆腐烂程度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年玉米秸秆还田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前期表现出与作物争水分,后期增加了土壤的保水性,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玉米秸秆还田后,在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软化、腐烂,到玉米成熟时没有腐烂完的也都软化成碎的小片,以秋覆膜全膜双垄沟播秸秆还田处理的秸秆腐烂效果最好。秸秆还田对玉米叶面积及茎粗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秸秆还田后产量较不还田产量降低4.58%~4.65%、秋季整秆还田比顶凌整秆还田增产4.83%,但差异不显著。长期施用秸秆能够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0.
谷子是半干旱区的主要小杂粮作物之一,具有耐旱、稳产等特点。榆中县年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水资源极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十年九旱,冬春季降水量更少,春季降水多以10mm以下的微量甚至无效降水为主,对改善土壤墒情意义不大,春季干旱常常影响谷子的播种和出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