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在榆中县旱作农业区,进行了4种药剂对西葫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已唑醇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7%高脂膜乳剂等4种药剂对西葫芦白粉病均有一定防效。其中以喷施5%已唑醇微乳剂1 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倍液防效较高,分别为54.63%、52.12%;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72 863.6、72 836.4 kg/hm2,较清水对照分别增产9.87%、9.83%。建议生产中5%已唑醇微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交叉使用,最好在发病前喷施,同时结合药剂防治及时清除病、老叶,有效提高药剂防效。  相似文献   
12.
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进行了旱地胡麻全膜微垄栽培条件下最佳种植垄宽研究。结果表明,带幅110 cm,每带起2个底宽20 cm、高10 cm和1个底宽40 cm、高10 cm的集雨垄面,在3个集雨垄面之间形成3个底宽10 cm的种植带,用宽120 cm的地膜覆盖,种植带两侧穴播胡麻时胡麻主要性状表现最好,折合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达2 863.6 kg/hm~2,较露地穴播增产1 886.3 kg/hm~2,增产率193.01%。  相似文献   
13.
旱作区百合种植密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旱作区不同种植密度对兰州百合产量及相关性的影响,在榆中北部山区百合生产基地,开展旱作区百合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密度8 000株/667 m2产量最高,达1 058.2 kg/667 m2,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 m2的单株鳞茎最重,紧实度最高,鳞茎周长最长,但产量也最低。建议旱作区种植百合最佳种植密度为7 000~8 0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半干旱区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中施肥方法不当,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和产量等问题,开展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玉米施肥以氮磷钾配合施用为宜,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23.69-54.09%,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氮磷钾配合施用的条件下,将全部磷钾肥和2/3氮肥在苗期一次性追施,剩余1/3氮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增产效果较好,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胡麻具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耐瘠薄能力和生长期短、适应性强等特性,在半干旱旱作农业生产中具有其他作物不可替代的地位。胡麻是甘肃省榆中县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脱贫致富中占有重要地位。榆中县胡麻种植历史悠久,常年播种面积在10万亩以上,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4%。榆中县是甘肃省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十年九旱,年降雨量只有350 mm左右,降雨分布时空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近年来,降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榆中县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省市相比存在着差距,影响了榆中县经济的整体效益。要改变现状,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施肥、种子处理、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移栽等方面介绍了甘草全膜覆盖穴播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玉米新品种增产潜力,优化旱作区玉米种植结构,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引进的10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榆中县石头沟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以全膜双垄沟播为种植模式的条件下,参试品种中单909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及抗性表现较为理想,产量表现最为突出,为10 401.52 kg/hm~2,较对照金凯3号增产1 255.06 kg/hm~2,增产率为13.72%,在旱作区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适宜于在同类种植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在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2种不同品种玉米富农1号和武科2号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群体干物质积累均呈Logistic生长曲线;各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小,群体干物质积累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对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喇叭口期以后;密度对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灌浆期以后;茎、叶干物质转移率对密度的反应不敏感,而转换率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20.
在通渭半干旱区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形状、土壤水分状况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个还田量梯度,即玉米秸秆按6 000 kg·hm-2(低量还田处理)、9 000 kg·hm-2(中量还田处理)、12 000 kg·hm-2(高量还田处理)整秆还田,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时,0~200 cm土壤水分呈现出还田量越高土壤含水量越高的趋势,在出苗期最为明显,高、中、低还田量处理较对照土壤含水量分别高出6.07%、1.24%、0.31%,而在抽雄期后,则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叶面积大小表现为高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低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耗水量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6 000 kg·hm-2还田量处理最高,适宜在半干旱旱作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