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园林专业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是园林本科专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核心课程。在分析园林专业学科背景、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存在的问题、学校办学条件等基础上,探索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及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并存的新形势下,理工科院校园林专业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的改革思路,提出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改善实践条件等对策,以期提高园林本科专业的工程类课程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GLEAM遥感模型的中国1980-2011年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中国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及对中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该文基于GLEAM(global land-surface evaporation: the Amsterdam methodology)遥感蒸散发模型,通过对GLEAM产品在站点尺度和流域尺度的精度验证以及中国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GLEAM产品在中国区域满足精度要求,在站点尺度上,GLEAM产品在草原半干旱区的模拟程度最好,海北、内蒙古、当雄3个草原站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均值为0.77(0.65~0.85);森林站的CC相关系数均值为0.66(0.40~0.85),禹城农田站CC值为0.68;在流域尺度上,海河(相对偏差(relative bias,RB)16.2%)、黄河(RB,15.2%)、西北诸河流域(RB,9.2%)的验证结果精度较好。在绿洲或农灌区降水较少的年份,GLEAM产品符合地表实际蒸散发可能大于降水的规律;2)1980-2011年中国的多年平均蒸散发为18~1 400 mm,空间分布呈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西北地区多年平均蒸散发最少,海南岛与台湾岛是多年平均蒸散发的极大值区;3)1980-2011年中国平均的年地表蒸散发变化范围为349.7~436.0 mm,多年平均年地表蒸散量为397.5 mm。近32 a中国区域平均地表蒸散发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2.3 mm/(10 a);4)1980-2011年中国各栅格地表蒸散量变化速率为?86.5~108.7 mm/(10 a),地表蒸散发减少的面积占28.4%,9.45%的区域地表蒸散发呈明显减少、显著减少及急剧减少趋势,主要位于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西部(新疆西部及东北部、西藏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地。地表蒸散发增加的面积占71.6%,18.2%的区域地表蒸散发呈显著增加、急剧增加的趋势,主要位于海河区的河北南部及山东西北部、淮河流域的山东半岛、黄河区的青海东部、长江中下游区的四川东部、山西南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东南诸河区、珠江区及云南南部等;5)各栅格年蒸散发的变化趋势主要由夏季蒸散发变化趋势主导,春季、秋季、冬季对年蒸散发变化趋势的影响较弱。该研究对理解中国气候变化与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中国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提供参考及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波复合酶法提取海带多糖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确定超声波复合酶法提取海带多糖的最佳条件。[结果]超声波提取优化条件为料液比1∶45,功率80 W,时间40 min。在超声波优化的基础上进行复合酶的处理,当pH 4.0,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的加酶率分别为2.5%、2.0%和1.0%,55℃下酶解210 min时,提取率最高,为18.16%。[结论]超声波复合酶法可有效提高海带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4.
转OsMAPK4基因水稻耐盐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构建了由组成型启动子E12启动子调控的OsMAPK4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ME12,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五优稻1号水稻愈伤组织,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OsMAPK4基因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上,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对转基因水稻在种子发芽期和苗期进行了耐盐性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种子在含0.2mol·L-1NaCl的培养基上能正常萌发;转基因水稻幼苗在0.4mol·L-1NaCl处理时茎部仍然为绿色,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情况略优于非转基因植株栽至无盐土壤中,植株能萌发出新叶片。  相似文献   
15.
湖州地区通过单季晚稻移栽后40 d内不使用化学农药、主动放过四(2)代稻纵卷叶螟,种植大豆、芝麻和大花六道木等蜜源植物来保育天敌,科学用药等措施,实现核心示范区减少化学防治次数2~3次;采取稻田养鸭等方式实现大田全季完全不用农药。在工作推进中,面临植保人才队伍和基层植保机构缺乏、专业化组织收益低、矛盾纠纷难处理、绿色防控及产品未划入政府补贴等方面的现实难题,通过构建基层植保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带动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化防控组织使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强化技术和硬件支撑,制定防治效果评价标准,合同化处理防效纠纷等措施,强力推进该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坡面整地措施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和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差异性,选取石匣小流域4个标准样地,通过测量多个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紧实度和液限),研究不同坡面整地措施的土壤临界剪切力随深度的变化,以及土壤抗剪切破坏能力的强弱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原状土的临界剪切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库伦公式得出的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临界剪切力的回归方程为σ=0.0123τf+0.6308。土壤物理性质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不同,紧实度、容重与含水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于不同的坡面整地措施,土壤抗剪切能力强弱顺序为梯田水平条裸地,其中,在水平条上种植针叶树,土壤抗剪切能力优于种植阔叶树。在北京石匣地区,布设坡面整地措施时,需因地制宜地增加田面宽度,并种植针阔混交林以增加土壤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现代林业快速发展.良好的林业规划设计,能更好的完善现代林业生产模式,促进林业更好、更快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祁连山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现状,并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在今后的林业调查规划中,可以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到虫害防治、森林火灾监测、林业执法及造林工作中,充分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效...  相似文献   
18.
外生菌根菌对巨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调查了四川乐山沙湾、眉山丹棱巨桉人工林下外生菌根菌土,测定了土壤养分情况。结果表明:两地所采集的菌根土的理化指标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变化,样地Ⅰ菌根土pH值显著高于对照土,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并不显著,样地ⅡpH值显著低于对照,而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两样地菌根土的全N、水解N、全P和有效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大孢硬皮马勃的菌根土全K含量与对照相比并不显著,彩色豆马勃和马勃状硬皮马勃的菌根土全K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样地Ⅰ菌根土速效K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样地Ⅱ菌根土速效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由此可见,巨桉外生菌根真菌对提高巨桉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维护人工林地力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潘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079-5080,5086
[目的]为出芽短梗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出芽短梗霉,用YPD培养基培养菌丝体,显微成像获得菌丝微观形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区段(ITS区)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比较。[结果]ITS区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序列的长度为606 bp,与Genbank中短梗霉的同源率为98%~99%,与Aureobasidium pullulans wb 149、A.pullulans HK58-1(2)属于同一单独分枝;形态及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培养成功。[结论]该研究采用经典与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了1株出芽短梗霉,为出芽短梗霉的分类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园林植物病虫害诊断方法和防治方法的途径渐趋多元化,但市场上对于植物病虫害的诊断和获取治理方法的途径来源较少,且过程烦琐。项目以"My sql"数据库为基础,整合园林植物病虫领域专家知识和成熟的科研成果,研究并开发了园林植物病虫害专家系统,主要针对生物性病原引发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同时,基于微信使用的普遍性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性,采用数据库技术,以诊断植物病虫害为主要功能,建立兼具知识性、科学性、权威性与互动性的微信公众平台,是园林植物病虫害专家系统在新媒体平台的有效实践。该项目为植物病虫害的研究和园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专家系统由用户操作层(微信小程序)、逻辑服务器、植物病虫害数据库组成,收录上百种典型的侵染性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通过辅助手段提供病虫害诊断、识别、咨询和提供防治建议等功能,并具有可观的效益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