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仔稚鱼发育敏感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仔稚鱼发育敏感期特别是卵黄囊期和变态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卵黄的吸收及卵黄囊期的营养吸收机制、开口饵料及其适口性、不可逆点;变态期的外部形态学变化和内部组织结构变化及功能完善过程等内容.分析推测淡水有胃鱼类胃腺的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也是重要敏感期.  相似文献   
12.
对西藏哲古错高原裸鲤()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进行研究。2017—2019年,在西藏哲古错共采集高原裸鲤样本432尾,采用微耳石鉴定年龄,测量耳石半径,进行体长退算,研究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所采集高原裸鲤样本体长范围为3.1~35.6 cm,体重范围为0.4~645.9 g;年龄范围为1~11龄,6~8龄鱼比例超过35%。体长(2=0.9911,>0.05),拟合建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1114.233[1-e-0.149(=27.826 cm、为4.399。综上,哲古错高原裸鲤年龄结构简单化,处于增长期,可能是受哲古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生境等因素影响。本研究旨在为西藏脆弱的生态系统中该物种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并建议通过入湖河流水量管理、限制捕捞等人类活动等措施,改善哲古错生态环境,对哲古错高原裸鲤种群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不同维生素E添加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在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mg/kg(对照组)、25mg/kg、75mg/kg、125mg/kg和175mg/kg的维生素E配成5种实验饲料。在水温(24.0±3.0)℃下,用上述实验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质量约为5.1g的黄颡鱼幼鱼50d。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对黄颡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添加量为175mg/kg时,黄颡鱼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高,黄颡鱼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未产生显著变化(P0.05);添加量为125mg/kg和175mg/kg时,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吞噬指数随添加量升高显著上升(P0.05),而吞噬百分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合以上结果,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可适当改善黄颡鱼的摄食,增强黄颡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推荐在黄颡鱼幼鱼饲料中添加125mg/kg的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分别对池养9、13、17、23日龄黄颡鱼的食物组成,选食行为和昼夜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早期发育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其食物组成随仔稚鱼的生长而变化。摄食初期(黄颡鱼9日龄时)主要食物为枝角类和轮虫,其中枝角类数量和重量百分比分别为86.71%和89.65%,占绝对优势。之后,黄颡鱼的摄食范围进一步扩大,从23日龄开始,由主要选食枝角类转为主要选食桡足类,桡足类所占数量百分比也从初期的3.29%上升到23日龄时的26.68%;而且,从13日龄开始,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从初期的54.84%到23日龄的69.52%,始终在食物组成中占主要优势。黄颡鱼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9日龄时摄食高峰值出现在20:00(897.7),低峰值出现在19:00(161.8);13、17、23日龄仔稚鱼胃平均饱满指数均于4:00达最高峰(914.1、1113.1和199.7),于19:00、19:00和16:00达最低值,分别为50.9、60.9和76.6,夜间时段摄食水平显著高于白天时段,黄颡鱼仔稚鱼明显表现为晚上摄食类型。  相似文献   
15.
梁子湖麦穗鱼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种指标分析了梁子湖麦穗鱼的食性。结果表明。藻类的出现率(97.06%)、个体数百分比(99.9l%)和相对重要性指数(0.98)均最大。而底栖动物的重量百分比(98.53%)最大。表明麦穗鱼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同时摄食大量的藻类。该鱼常年摄食,且摄食强度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1~3、9月的摄食强度较高。而7月较低,可能是由于被动性采样所致。  相似文献   
16.
泥鳅仔稚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组织学切片及AB-PAS染色技术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稚鱼(1~45d)消化道各段黏液细胞的发育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鳅消化道发育过程中先后出现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种类型的黏液细胞。消化道黏液细胞最早在3d的口腔、食道和7d的消化道中有分布。10d前黏液细胞数量较少,15d开始黏液细胞分布广泛,随着仔稚鱼发育,黏液细胞的类型逐渐由幼稚型的Ⅰ型和Ⅱ型为主转变为成熟型的Ⅲ型和Ⅳ型细胞占主导。根据仔稚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和分布规律,推测3~10d为消化道发育的敏感期,20d左右消化道功能发育逐渐完善。建议根据泥鳅消化功能的发育过程采用不同的饵料进行喂养以提高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得到黄颡鱼(Pelteobagrusf ulvidraco)消化系统胰蛋白酶原基因cDNA,并且对其早期发育过程中仔稚鱼(1~3日龄)消化系统胰蛋白酶原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和定量。结果表明,黄颡鱼消化系统中胰蛋白酶原的基因表达起始于1日龄,1~6日龄表达量快速增加、6~23日龄表达量呈起伏式增加、23~30日龄表达量显著增加。该结果同时表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黄颡鱼胰蛋白酶原基因的表达量,能反映其肠道消化功能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建议黄颡鱼仔稚鱼转饵时间在23日龄后。  相似文献   
18.
宝丰灵对金冠苹果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冠苹果盛花初期喷施宝丰灵300、350、400倍液均可使金冠苹果果形指数明显增大,但对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和偏斜度均无明显影响.喷施宝丰灵300、350倍液苹果萼筒张开率分别达100%和16.7%,而喷施400、450倍液则对苹果萼筒张开无影响.经综合权衡,建议生产中采用宝丰灵400倍液.  相似文献   
19.
精养池团头鲂青鱼混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配合饲料在面积为 16亩的精养池中混养团头鲂和青鱼 ,搭配适量鲢、鳙、鲫 ,获得总产量 14 770kg ,平均亩产92 3.1kg ,其中吃食性鱼产量 10 870kg ,平均亩产 6 79.4kg ,饲料系数为 1.6 4。平均亩利润 14 10 .1元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促进甜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选取39个不同区域气象观测点相关因子数据,分析其对甜樱桃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并采用系统聚类法组件平均距离链接对相关因子分类。提出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土壤pH、≥10 ℃年活动积温、晚霜冻害发生次数、海拔等7项适宜性关键因子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将天水市甜樱桃种植区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3个区域,符合指标项数5项以上的为适宜区,符合指标级数4项的为次适宜区,符合指标3项及以下的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