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目的]了解云南特色香蕉的营养成分差异性,为香蕉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研二号、红研五号、滇蕉一号为试验材料,巴西蕉为对照品种,通过测定香蕉果实的蛋白质、总氮、水分、灰分、总糖、微量元素等含量,从营养品质的角度分析云南特色香蕉果实品质特点和差异性.[结果]香蕉果实蛋白质含量为1.06%~1.33%、总氮...  相似文献   
22.
梨瘿蚊现阶段的防控措施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为实现农药的绿色减量防控,在湖北省老河口市选择代表性梨园,设置综合防治区、示范区和对照区,制定防治日历,研究不同防治措施对梨瘿蚊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综防区月平均用药量比示范区减少33.38%,为示范区用药量的66.62%;梨瘿蚊整个发生期内综防区和示范区虫口数量低于对照区;综防区、示范区4月、5月、6月、7月的月平均虫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月平均卷叶率总体水平低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23.
大型河流中鱼类组成的eDNA监测效率:以长江武汉江段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大型河流中的 eDNA 监测效率, 以长江为大型河流的代表, 以鱼类为水生生物的代表, 分析传统捕捞监测和 eDNA 监测结果的差异, 研究 eDNA 监测技术对长江武汉江段鱼类组成的监测能力、监测效率、平行样设置等问题。结果显示: (1) 用 1 对 eDNA 宏条形码引物(mlCOIintF/jgHCO2198R)共监测到 89 种鱼类, 其中 30 种可与历史捕捞调查记录互相确认, 另外 59 种需要更完善的条形码数据库来解决序列比对注释问题; (2) 9 月在武汉监测断面, 可用单引物(mlCOIintF/jgHCO2198R) eDNA 监测到的物种最优估计约 99 种, 单样品 eDNA 监测的鱼类物种检出能力约为 26 种, 检出效率约为 25.8%; (3) 在 80%的检出度目标下, 需要约 10 个平行样, 在 95%的检出度目标下, 需要约 17 个平行样。本研究在长江武汉江段鱼类 eDNA 监测效率和平行样设置的相关量化结果可为长江其他断面及其他大型河流的 eDNA 监测提供量化参考。同时, 本研究表明, 更完善的 DNA 宏条形码数据库和合适的平行样设置是未来 eDNA 监测作为常规监测手段进行运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24.
紫穗狼尾草和狗牙根茎叶水文生态效应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紫穗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地上部的生长状况、水文效应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紫穗狼尾草的成坪速度、成坪时间、草层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明显优于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其茎叶最大截留率45.35%,最大截留量5.12 mm,均高于狗牙根;其枯落物有效蓄水率304.88%,有效蓄水量0.19 mm,均低于狗牙根;其茎叶覆盖对降低地表温度和保持土壤水分更为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25.
中华鲟人工繁殖关键技术的改进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完善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研究单位从1998~2005年对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进行改进及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技术在提高中华鲟产后亲鲟的成活率、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孵化率以及提高培育放流中华鲟的规格和规模上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进一步补充加快叶用莴苣育种进展,实现周年生产.[方法]选取耐抽薹品种GB-25、中间型品种GB-26以及易抽薹品种GB-30分别喷施:0、10、40、100 mg/kg的外源IAA.在第0、9、18、27、36天测量农艺性状、分析不同品种叶用莴苣抽薹特性以及叶片中生理营养.[结果]结果表明耐抽薹品种GB-25第18天中、高浓度组开始抽薹,第27天低浓度组开始抽薹,第36天对照组开始抽薹;中间型品种GB-26第9天高浓度组开始抽薹,第18天中浓度组开始抽薹,第27天低浓度、对照组开始抽薹;易抽薹品种GB-30第18天全部试验组开始抽薹.外源IAA浓度越高,抽薹程度越显著,生理营养达到峰值的时间也越早;且不同品种叶用莴苣抽薹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叶用莴苣耐抽薹品种与中间型品种比易抽薹品种对外源IAA响应更强烈;外源喷施IAA可提前完成生理营养的累积过程.  相似文献   
27.
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对养殖美洲鲥幼鱼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 mg/L以上,丁香油为20 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0 mg/L以上)下,鱼很快(30 min内)停止鳃盖张合运动,且停止鳃盖运动的鱼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10 min内)后也能够复苏;在适宜的麻醉浓度(MS-222为20-30 mg/L,丁香油为8-10 mg/L;苯唑卡因为20-30 mg/L)下,鱼能够进入麻醉状态,且能保持很长时间(12 h);麻醉效果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在20 mg/L MS-222麻醉剂下,小规格鱼较大规格鱼更容易进入麻醉状态,而在10 mg/L丁香油和20 mg/L苯唑卡因麻醉剂下,小规格鱼却难进入麻醉状态。运输试验结果表明:麻醉运输组和对照组(非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组(运输前)(P<0.05);麻醉运输后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仅苯唑卡因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苯唑卡因更适合用于运输美洲鲥的麻醉。  相似文献   
28.
杜浩  雷琪 《中国水产科学》2022,29(9):1388-1395
嗅觉印记是动物在早期生活史阶段对嗅觉信息形成的无条件学习记忆形式, 并在以后生活中某些特定情境中展现出来的典型行为特征。嗅觉印记在一些鱼类的生殖洄游、归巢产卵中表现尤其明显。本文对鱼类嗅觉印记的行为特征、生理基础、发生机制及其保护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引导在鱼类原位栖息地保护、科学增殖放流以及养殖生产中更加关注嗅觉印记现象, 为渔业保护和产业发展的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的麻醉试验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20~100 mg/L的MS-222(Tricaine M ethanesu lphonate)在水温15~25℃条件下对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和施氏鲟(A.schrenckii)的麻醉效果进行试验,中华鲟或施氏鲟分别达到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甚至出现死亡。30~40 mg/L的MS-222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鱼的活动量明显下降,可保持镇静并维持身体平衡和正常体位,麻醉48 h后,在清水中数分钟内可恢复正常游动状态,适合于长途运输。50~100 mg/L的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适合于进行短时间的操作,如捉拿、称重、测量、外科手术、体外标记等。中华鲟和施氏鲟在高剂量MS-222的作用下,在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前,存在一个临床死亡阶段,这个阶段长达1h左右,在这个阶段,对它们进行“人工呼吸”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提高云南香蕉优异种质的保护和利用。对49份香蕉种质的1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并对数据进行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香蕉种质叶片表型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香蕉种质间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发现31对性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8对性状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片表型性状间互相影响,关系密切。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8个叶片表型性状简化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80%,反映了香蕉种质叶片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对49份香蕉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遗传距离为10时香蕉种质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丛生野生蕉、大蕉和粉蕉、野生蕉、香芽蕉,同时发现叶姿、叶柄基部边缘形状、叶柄基部斑块颜色、叶柄槽形状是区分不同类群的主要性状。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多样性丰富,分析筛选得到的11个性状为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