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3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针对某机构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建立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模型(FMEA),用于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方法]针对检验检疫流程中的每一个过程,确定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分析并列出可能由其带来的故障影响;采用特尔斐法和头脑风暴法确定风险事件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可探测度的赋值规则并进行量化赋值,得到风险优先数(RPN),最终得到风险评价结果,并提出风险应对方式、风险管理保障措施及管理策略。[结果]构建的FMEA风险分析模型,可通过电子信息载体将风险分析结果和发现的风险点转化成风险参数,直接、快速、有效地作用于检验检疫流程。[结论]FMEA模型可有效提升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水产品外贸发展。  相似文献   
82.
以河南省获嘉县的粮食主产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养分调控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了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以及作物指标,共17个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秸秆还田都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而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复杂,但总体上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速效养分的提供与保持;有机肥的施用,使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状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3.
采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选取花后7d的周麦18为材料,研究了外源氮(0、0.5、1.0、2.0 g/LNH4NO3)对离体麦穗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呈增加趋势,外源氮促进了离体穗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了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在外源氮供给下,离体穗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均降低,籽粒光合产物积累量增加。外源氮增加了籽粒中氮素的含量和积累量,提高了离体穗中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在本试验中,2.0 g/L NH4NO3处理效果最佳,促进了离体穗尤其是籽粒的生长,提高了籽粒的氮素含量和积累量,对籽粒建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4.
小麦籽粒灌浆期铁、锌、锰、铜积累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籽粒灌浆期Fe、Zn、Mn、Cu四种微量矿质营养元素的积累规律,以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长5864、郑麦366、济麦20、新麦18为试验材料,选取同一天抽穗及开花的植株进行标记,于花后10~35 d每5 d取各品种籽粒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籽粒中Fe、Zn、Mn、Cu的含量,分析其含量和积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四种矿质元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和积累量均表现为Fe>Zn>Mn>Cu.随籽粒灌浆的进行,各元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籽粒Fe、Zn含量在花后10~30 d下降,其中花后10~20 d下降迅速,花后20~30 d下降平缓,花后30~35 d含量有所增加;籽粒Mn含量在花后10~35 d持续下降,其中花后10~25 d下降迅速,花后25~35 d下降缓慢;籽粒Cu含量在花后10~20 d下降迅速,花后20~30 d稳中略升,花后30~35 d含量下降.灌浆期籽粒各元素的积累量呈递增趋势,其日积累量在灌浆初期较高.籽粒Fe日积累量最高值出现在花后30~35 d,Zn、Mn、Cu日积累量最高值出现在花后10~15 d.在供试的四个品种中,长5864和郑麦366籽粒Fe、Cu的积累量较高,新麦18籽粒Mn、Zn的积累量较高.  相似文献   
85.
黄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甾体激素药源植物。提高栽培黄姜皂素含量是实现黄姜-甾体激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通过对近几年初步试验研究和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 影响栽培黄姜皂素含量的主要因素包括黄姜品种、生长年限、黄姜生长环境、肥料与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86.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尤其对面包烘烤品质有显著影响.目前,关于HMW-GS的一些优质亚基基因已被标记和克隆,并应用在育种中,从而为小麦品质的改良提供了理论根据.对HMW-GS的结构、分离方法、与小麦品质的关系、在育种中的应用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栽培农艺措施共同改善我国HMW-GS分布及含量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能力验证活动能够了解本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相关业务,在确定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其在植物检疫领域的应用起步较晚,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完善.本文分析我国植物检疫实验窒能力验证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植物检疫实验室能力验证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8.
小麦灌浆过程中子粒戊聚糖含量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6个不同小麦品种子粒灌浆成熟过程中戊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小麦品种子粒戊聚糖含量在开花后15d达到较高的数值(57.7-68.4g/kg),之后逐渐下降,至开花后30d左右降至最小值(45.0-51.3g/kg),其后又缓慢上升。6个不同小麦品种子粒戊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表现较为一致,但在具体数值和变化速度上,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89.
高原356是为我省东部温暖灌区发展间、套、复种而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种。具有丰产、早熟、抗倒伏等性状。1992-1993年青海省区域试验,增产6.7%-63.7%。与间作玉米的混合产量增加3.1%-19.6%,与套种黄豆混合产量居第一位。1993-1994年生产试验,与玉米间作混合产量增加7.6%-17.8%,和黄豆套种的混合产量增加29.0%。该品种从出苗到成熟91-115天。在海拔2800m的冷凉  相似文献   
90.
孕穗期低温对小麦生理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孕穗期小麦的生理抗寒性,以参加黄淮海麦区区试的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孕穗期低温胁迫,测定和分析了低温处理后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孕穗期低温胁迫后,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在品种(系)间存在差异。从7个性状的相对值来看,相对电导率最高,POD活性最低。通过隶属函数法和极点排序法计算得到的参试小麦平均隶属度值和综合排序值分别为0.17~0.64和1.93~4.02,二者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呈负相关。根据平均隶属度值和综合排序值,将参试小麦品种(系)抗寒性聚为5类,其中冀麦585和石B05-7388的孕穗期抗寒性最强,山农055843和C-44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