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双低抗(耐)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2790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油2790是利用陕2A不育系等材料,经测交、诱变、杂交和回交等方法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品质优、抗(耐)病性强、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征.河南省区试平均产量2 853.8kg/hm2,比第一对照豫油2号增产19.4%,比第二对照秦油2号增产8.7%;全国(黄淮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 677.5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5.76%.种子芥酸含量0.10%,商品籽饼粕硫甙含量19.67μmol/g.  相似文献   
32.
油菜Nsa CMS候选恢复基因的来源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同源序列法克隆的Nsa CMS候选恢复基因PPR618的序列,采用PCR方法在Nsa CMS不育系、恢复系、原始体细胞杂交亲本以及其他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共克隆出22个同源序列。序列分析表明,野芥亲本野油18、甘蓝型油菜亲本中双4号各含有2个同源序列,而Nsa CMS 4个恢复系则分别含有3、1、1、1个同源序列。恢复系中候选恢复基因的序列与野芥亲本野油18的同源序列的一致性在93%以上,其中恢1、恢3和恢4中至少有一个同源序列与野油18的第一个同源序列完全相同,恢2中的同源序列与野油18的第2个同源序列完全相同;但与甘蓝型油菜的同源序列一致性均低于80%,说明候选恢复基因来源于新疆野芥,而不是甘蓝型油菜。除了原来的PPR618外,获得了3个来源于恢复系的新候选恢复基因。候选恢复基因在序列上与萝卜和矮牵牛的恢复基因一致性较高。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候选恢复基因在恢复系中多个组织都有表达,但在根、茎中表达量特别少。随着营养器官到生殖器官的发育逐渐升高,候选恢复基因在恢复系中表达量最高的是雄性败育关键时期, 即1.5~2.5 mm的花蕾中,但不育系中的同源基因在茎中的表达量则相对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33.
甘蓝型油菜的抗裂角性鉴定及品种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菜生产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机械化进程的推进,而机械化收获要求油菜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裂角性.为明确我国最新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品系)对机械化收获的适应性,以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2008年参加湖北省和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试的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了抗裂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裂角指数为0.020~0.470,对照品种中油杂2号的抗裂角指数为0.218,大致处于中间值.将抗裂角指数范围分为:>0.4,0.3~0.4,0.2~0.3,0.1~0.2及<0.1五个区域,被鉴定的50份甘蓝型油菜在这5个区域的分布频数分别为5,5,10,17和13个,表明我国最近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新品系)的抗裂角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有望通过筛选获得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对抗裂角指数较高的10份材料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一步分析,筛选出了三北98、中油112等2个通过了区试并获得审定、具有适合机械化收获性状的油菜新品种,可以直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34.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鉴定及育性调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作物杂交种生产的主要授粉控制系统,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基础及调控机理对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植物的线粒体基因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着手,列举了植物CMS基因的鉴定情况,重点介绍了研究较多的矮牵牛、玉米、水稻和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鉴定进展及其对不育性状的调控。同时根据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的相互作用情况阐述了育性恢复的可能机理,并对植物CMS分子机理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5.
以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油菜新品种大地199的产量、品质、抗性及经济性状表现.结果显示,大地199在2014-2016年长江下游区区试中,2年平均单产191.09 kg/667m2,居小组参试材料第1位,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10.55%,达极显著水平;23个试验点中,20个点增产,3个点减产,增产点次占86.96%;2年舍油率分别为48.32%和49.02%,均居长江下游区同期参试品种第1位;菌核病鉴定为低感,抗倒性强;平均芥酸含量0.0%,硫甙含量21.80μmol/g(饼);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高是其增产的主要因素.根据2年区试结果综合评价:大地199丰产性、稳产性好,含油率高,品质优,抗倒性强.  相似文献   
36.
管道输油量和油,电消耗的统计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云昌 《油气储运》1990,9(5):61-66
根据统计资料,用教学方法并引入季节变动系数,定量分析了输油量与油、电消耗的线性关系。为输油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7.
38.
本文针对水稻稻瘟病严重发生的情况,分析探讨了稻瘟病在我县水稻生产上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供基层农技人员指导水稻生产时应用。  相似文献   
39.
我国荔枝主产区大多数果园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建园,树龄多在10a生以上,树冠高大、密闭,形成了外密内空的树冠结构,造成荔枝产量低、品质差,同时给栽培管理作业带来困难。目前生产上对荔枝密闭树多采用“重回缩”等露骨更新修剪方法,虽然有利于培养矮化、紧凑的树冠结构,但对树体损伤较大,甚至出现死树的现象,树体恢复生长慢,前期产量低。“开天窗”修剪技术克服“重回缩”修剪的缺点,不仅能改造树形,改善树冠光照条件,且能保持产量稳定增长,操作方法简便,易为广大果农所接受,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0.
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SSR标记鉴定中油杂12种子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种的纯度鉴定是油菜种子生产的重要环节。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杂交品种中油杂12及其父母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父本和杂种F1比母本多一条迁移率(Rf)为0.41的条带,该特征条带可用来进行粗放杂种纯度鉴定,但是难以鉴定出父本杂株。选用173对SSR引物对中油杂12的亲本进行扩增,筛选出了6对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其扩增条带清晰且亲本间的差异能够重复,其中P052、P130、P131和P154这4对SSR引物在杂种F1中可分别扩增出父母本的特征条带。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加入P131和P154两对引物,发现扩增产物带型是单独采用这两对引物分别扩增时产物带型的叠加。对于混杂程度较高的种子,采用P131+P154引物组合可以在工作量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检测外来花粉的灵敏度,从而更加准确地鉴定中油杂12的种子纯度。对100份大田制种的中油杂12单株DNA分别用引物P131、P154以及引物组合P131+P154进行SSR分析,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并且与田间鉴定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