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4篇
  8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盐碱水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高碳酸盐碱度、高pH等是盐碱水制约养殖生物生存生长的关键因子。作为潜在的经济养殖对象,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已在部分盐碱水域养殖成功,但其对盐碱的适应范围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高盐碱环境下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测定了大口黑鲈48 h碳酸盐碱度半致死浓度,设置盐水组[SW,盐度为7.50±0.07,碳酸盐碱度为(1.81± 0.12) mmol/L]、碱水组[AW,盐度为0.35±0.02,碳酸盐碱度为(9.96±0.03) mmol/L]和淡水对照组[FW,盐度为0.13±0.01,碳酸盐碱度为(1.82±0.11) mmol/L],对比研究大口黑鲈长期盐碱胁迫下生长指标、血液生理指标、肌肉质构特性指标。结果显示,大口黑鲈48 h碳酸盐碱度半致死浓度为(29.92± 3.90) mmol/L,能够在盐度10以下的水环境中安全存活;经过105 d养殖实验,FW、SW以及AW组存活率和终末体重无显著性差异;3组特定生长率(SGR)表现为波动式变化规律,15~45 d、60~75 d时,SGR持续降低,45~60 d、75~90 d时,SGR持续增高;肥满度FW组最高,SW组最低,AW组居中,但均小于3;在碱度为10 mmol/L的水环境中,24 h内血氨变化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在盐度为7的水环境中,渗透压维持在(319.53±29.51) mOsm/kg,淡水环境下的渗透压维持在(300.00±16.44) mOsm/kg,均保持较好的存活率;盐碱水养殖大口黑鲈在盐水组表现出较好的肌肉硬度[(34.70±4.86) N],碱水组则表现出较好肌肉弹性[(1.06±0.10) mm]。综上所述,大口黑鲈能够适应高盐碱环境,在盐度为7、碱度为10 mmol/L的盐碱水中养殖,并且表现出较好的质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2.
涡旋式流化砂床生物滤器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化砂床滤器的进水方式对其运行具有重要影响,试制了一种新型涡旋式流化砂床滤器,该滤器改变传统流化砂床布水方法,通过创造旋转上升水流带动砂床上浮从而使砂床膨胀,布水均匀,运行平稳且杜绝传统砂床中的砂粒堵塞出水孔板现象等优点.采用4#、5#石英砂进行水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砂床初始厚度应>40 cm,且膨胀系数控制在50%~150%之间时有最佳运行效果;当膨胀率在50%~200%之间时,4#砂、5#砂的上升流速范围分别为0.0422~0.110 m/s和0.0360~0.0580m/s.试验表明该滤器可显著改善进水方式,布水均匀,有利于砂床膨化.  相似文献   
103.
饥饿再投喂对团头鲂生长、体组成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饥饿后再投喂的投喂方式在室外网箱中用含粗蛋白32%、粗脂肪4%的商品饲料饲喂(4.5±0.2)g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48 d,试验鱼分5组:对照组(每日投喂)、S1F1组(隔日投喂)、S2F2组(隔2 d投喂2 d)、S4F4组(隔4 d投喂4 d)和S8F8组(隔8 ...  相似文献   
104.
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底泥生物脱氮的主要过程,碳源是调控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关键因子。本研究以褐煤为对象,对褐煤的静态碳释情况及其对池塘底泥中脱氮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褐煤在室温条件下的碳释放规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具备作为反硝化碳源的可行性;在脱氮实验中,发现褐煤对底泥上覆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氮(NNO2--N)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NNO2--N的去除率随褐煤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褐煤质量浓度为40 g/L时,N\${\rm{O}}_2^ - $\-N去除率最高达99.61%,此时硝酸盐氮(NO3--N)的浓度也最低;同时发现,水体中氨氮(NH4+-N)氧化的最适褐煤质量浓度为10 g/L,其去除率达99.39%;对底泥中的厌氧氨氧化菌群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发现,其中浮霉菌门占比最大(39.6%~71.8%),优势菌属为Candidatus Brocadia (13.9%~35.8%)和Desulfovibrio (17.1%~34.8%),添加褐煤组Candidatus Scalindua菌属比例高于未添加组;荧光定量PCR得出,随着褐煤质量浓度升高,底泥中的反硝化菌丰度呈增长趋势,而厌氧氨氧化菌丰度则低于无褐煤添加组,表明添加褐煤对底泥反硝化有促进作用,而对厌氧氨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褐煤具备作为反硝化碳源的条件,可用于池塘养殖底泥脱氮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名山资源型特色小镇具备独特的生态性、文化性和地域性,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存在“资源-景观”转换表现水平参差的问题。为提高该类小镇的名山性景观表现水平,以三个典型小镇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景观特征,对比探讨三者的景观建设水平和资源转换路径。研究认为,该类小镇景观要在自然景观建设上以保护为前提,以梳理为手段,对与小镇密切相关的名山自然资源进行微介入式改建利用;在人工景观建设上以原真为基础,以创新为亮点,构建连续性表现名山人文资源发展与演变的景观环境;在活动景观建设上以自然条件或文化条件为出发点,培育具有山域特色的观赏、体验活动。同时,要以景观特征强化和景观不足弥补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小镇景观。  相似文献   
106.
番茄土传病害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拮抗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了番茄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筛选优良的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用于生物防治对解决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番茄根际土壤为材料,以4株番茄根腐病致病菌立枯丝核菌、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链格孢菌为对峙菌,筛选得到NSB-26和RSB-6两株具有优良拮抗性能的细菌。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 SrDNA序列分析,发现NSB-26为贝莱斯芽孢杆菌、RSB-6为暹罗芽孢杆菌。通过盆栽试验对菌株NSB-26和RSB-6的生防效果进行了验证,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病原菌处理(T1),拮抗菌+病原菌处理(T2)和等量清水处理(CK)。结果表明:与T1和CK处理相比,T2处理番茄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株高、根长、鲜重、干重均明显提高,T1和T2株高的最高增加幅度分别达10.06%和3.95%;根长的最高增加幅度分别达67.09%和26.48%;处理15天时,植株鲜重的最高增加幅度分别达133.21%和93.20%;植株干重的最高增加幅度分别达126.42%和81.82%。此外,叶绿素a、b含量也显著上升。说明拮抗菌处理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提高番茄幼苗的抗性,这为番茄根际拮抗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正>2016年9月国家有条件放开河鲀加工市场,促进了河鲀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河鲀养殖过程中主要使用粉料进行投喂,投喂粉料存在散失率高、饲料系数高、容易对养殖水体造成富营养化等问题,这种养殖方式逐渐不适应国家的发展趋势。随着环保形势日益严峻,河鲀膨化料需求日益迫切。笔者曾用不同加工形式的饲料投喂河鲀,发现其对颗粒形式的饲料摄食率偏低,造成生长速  相似文献   
108.
利用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202份普通小麦材料进行了分子检测,连续两年观测了供试材料的重要农艺特性,分析了不同矮秆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202份供试材料中,22份供试材料含有基因Rht-B1b,分布频率为10.89%;基因Rht-D1b、Rht8和不含3种矮秆基因的材料分布频率分别为73.76%、65.84%和6.93%,其中有12份材料含基因Rht-B1b+Rht8,有104份材料含Rht-D1b+Rht8,分布频率分别为5.94%和51.43%。矮秆基因对农艺特性的影响不同。3个矮秆基因均可以显著地降低株高,其降秆效应分别为Rht-D1bRht-B1bRht8,就基因组合而言,降秆效应则是Rht-D1b+Rht8Rht-D1bRht-B1b+Rht8Rht-B1bRht8,说明矮秆基因具有累加效应,同时含有2个矮秆基因要比只含有其中1个矮秆基因株高更低。矮秆基因在有效分蘖、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矮秆基因对有效分蘖有一定的负效应,有利于穗长和穗粒数的增加。基因Rht8可以显著提高千粒重,而Rht-B1b和Rht-D1b对千粒重存在一定的负效应。试验中含有基因Rht-D1b和Rht8的部分材料在农艺性状中表现良好,应进一步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9.
淡水池塘4种生态沟渠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淡水养殖池塘的养殖废水排放沟渠,通过运用2种生物操纵(水生植物和鲢鱼、鳙鱼)技术,以及生物浮床技术、生物填料技术等4种技术模式,以沟渠自净能力作为参照对比,研究出一种修复效果全面的池塘排水沟渠生态构建模式,为解决池塘排放水污染和调控池塘养殖水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池塘排水沟渠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35 d内养殖废水中的总磷、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叶绿色a等的含量及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3%、11.85%、17.98%、12.95%、4.52%、43.35%;(2)生物浮床技术对养殖废水的综合净化效果最理想,在35 d内对养殖废水中的总磷、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叶绿色a等的含量及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91%、58.97%、75.92%、42.83%、32.73%、85.62%;(3)生物填料技术对养殖废水的综合净化效果较理想,在35 d内对养殖废水中的总磷、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叶绿色a等的含量及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64%、14.89%、58.59%、75.66%、47.92%、67.36%;(4)水生植物操纵技术对养殖废水的综合净化效果一般,在35 d内对养殖废水中的总磷、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叶绿色a等的含量及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5.81%、23.40%、66.61%、33.07%、34.18%、41.21%;(5)鲢鱼、鳙鱼生物操纵技术对养殖废水的综合净化效果相对较弱,在35 d内对养殖废水中的总磷、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叶绿色a等的含量及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4.19%、23.71%、32.75%、43.15%、21.70%、68.72%。  相似文献   
110.
于革  张治国  朱浩 《农业工程》2018,8(3):14-16
介绍了我国汉麻的种植情况、特性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汉麻收获机械的发展概况,为从事汉麻收获机械的研究者和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