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0篇
林业   14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45篇
园艺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差异显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分离可以从蛋白质水平、DNA水平及mRNA水平来进行操作。差异显示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用于克隆未知基因的方法。本文从其本原理出发 ,概述了其优缺点 ,并从引物设计、反转录酶与Taq聚合酶、阳性克隆、应用、差显的衍生等诸方面就差显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2.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为重要的油料干果树种,其非同一般的高含油率必定有其特殊的成油机制。为探索其成油机制,在已构建的山核桃脂肪代谢相关c DNA文库基础上,对c DNA进行随机克隆测序,对序列进行拼接、功能注释,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类及基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Fun Cat分类,并对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全长c DNA序列进行蛋白性质分析。结果共得到1 010条山核桃表达序列标签(ESTs),经拼接获得188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unigene),其中92个contigs和96个singlets。GO分类将这些unigene分成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等3类,并发现各序列编码的基因并不承担单一的功能,有些序列在功能上有重叠;同时参照拟南芥的基因功能分类,将unigene序列在功能上分成9类,得到了143个全长c DNA序列,其中包括14个与脂肪代谢相关的c DNA序列。对12个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全长c DNA序列进行蛋白性质分析,发现它们均具有磷酸化位点;除油质蛋白外都没有跨膜区域,且不具信号肽结构,为非分泌蛋白,属于某个蛋白家族;不同的油体蛋白具有不同的跨膜区,且均具有信号肽结构,属于Oleosin super family蛋白家族。表4参35  相似文献   
33.
板栗果实采后生理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5个无性系板栗栗实采后生理的研究表明,板栗属具呼吸跃变的干果。栗实脱蒲1周后呼吸速率及淀粉酶活性都逐渐增加,酶活性峰值的出现要比呼吸跃变的峰值晚。无论是呼吸速率还是酶活性,各无性系间均有差异。对栗实进行保鲜处理宜在脱蒲后1周内完成。  相似文献   
34.
中国的山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农村64%的人口居住在山区。非木质林产品的生产与农村(山区)的发展及基于林分的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是基于市场机制的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森林认证工作的开展在国际上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对环境友好型及社会效益良好的林产品的认同。经营良好的林分往往能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达到标准,而这些标准可以确保林分的可持续经营。森林认证(含非木质林产品认证)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进行操作的。从森林认证中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非木质林产品生产、农村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认为我国在森林认证尤其是在林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恢复,森林认证相关知识的普及,社会影响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任重而道远。参11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浙江、河南两大产区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果实性状、药用有效成分的测定,以明确山茱萸果实性状、药用有效成分的产区内变异和产区间差异。采集山茱萸主产区浙江、河南两地实生单株成熟果实,测定单株果质量、果实纵横径、鲜出皮率、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及药用有效成分马钱素、熊果酸、齐墩果酸质量分数。结果表明:①产区内单株间果实性状及药用有效成分存在差异,所测各指标的变异规律在不同产区表现相似;②果实性状及药用有效成分马钱素的产区间差异极显著,药用有效成分熊果酸、齐墩果酸的产区间差异不明显。研究表明:①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及测定的4种主药用有效成分马钱素、熊果酸、齐墩果酸和多糖种内变异明显,可作为山茱萸选择育种的重要参考指标;②浙江产区单果质量平均值为河南产区1.68倍,极差为河南产区的2.52倍,如以产量作为选种目标,浙江产区具有更大的选择潜力。图2表3参9  相似文献   
36.
油茶花期气候对花后坐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期气候条件是影响油茶Camellia oleifera开花授粉和翌年产量的主导因子之一。1978 - 1984年,在浙江省临安市、龙游县的研究表明,日平均气温5 ℃以上的无霜晴天,人工授粉可以坐果,8 ℃以上授粉媒介正常活动可以自然授粉,中早花类型在日平均气温8.8~16.0 ℃时坐果率最高。影响明显的气候因子是降雨和霜冻:降雨只影响雨日的开花授粉,对雨前授粉超过6 h和雨后开的花影响不大;霜冻危害重时间长,是油茶花的最大杀手。受气温和霜冻的综合影响,随着花期推迟,坐果率逐渐下降,12月(浙江北部11月下旬)以后开的花坐果率极低。观察发现,在天然油茶群体中有抗冻的植株存在。表6参9  相似文献   
37.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各组分进行了梯度实验,优化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RAP-PCR)扩增体系,并筛选了引物。该体系(25.00 μL)为:1 × 缓冲液0.20 mmol·L-1,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0.20 μmol·L-1 引物,2.00 mmol·L-1镁离子(Mg2+),33.34 nkat Taq DNA 聚合酶,0.80 mg·L-1基因组DNA(以上均为终浓度)。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35 ℃退火30 s,72 ℃延伸2 min,5个循环;94 ℃变性30 s,50 ℃退火30 s,72 ℃延伸2 min,30个循环;72 ℃延伸8 min,4 ℃保存,反应时间比其他体系缩短了一半。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了适用于山核桃的引物15对。在山核桃中,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SRAP等3种标记,以SRAP标记每对引物扩增的位点数及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数为多,但SRAP多态性引物的比例、多态性位点比例居于另2种标记之间。在山核桃研究中可以考虑使用SRAP及RAPD标记。图6表4参28  相似文献   
38.
香榧绿藻Chlorella sp.是一种附着在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枝、叶上的藻类。为探明香榧绿藻的种属类别及亲缘关系,探究香榧绿藻的生物学特性,以3个不同地区的香榧树上采集的香榧绿藻为试验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观察香榧绿藻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提取香榧绿藻DNA并进行18S rDNA序列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特异性扩增,最终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香榧绿藻由A组和B组2种不同形态的绿藻组成,不同地区香榧绿藻形态存在差异,但主要以A组形态绿藻为主。根据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A组香榧绿藻与引起番茄绿藻病的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形态相近,B组香榧绿藻与引起黄瓜绿藻病的丝藻Ulothrix sp.形态相近;但香榧绿藻对pH值的反应规律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相近。通过序列比对发现,2种形态的香榧绿藻的18S rDNA和ITS区基因序列也与栅藻科Scenedesmace的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的同源性高,相似率达100%。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将A组香榧绿藻初步鉴定为栅藻科的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B组香榧绿藻为其变种,且2组香榧绿藻与同属于栅藻科的Scenedesmus sp. SM15_4(KT778094.1)的ITS区基因序列相同。香榧绿藻具有较好的耐碱性,生长周期长且不容易腐烂。这些生物学特性赐予香榧绿藻在香榧树上长期寄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9.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的叶片和胚乳为材料,利用改进的CTAB-硅珠吸附法提取DNA,分别就叶片与胚乳建立了香榧的AFLP银染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采用EcoRⅠ/MseⅠ酶切体系,64对引物中有36对引物既不适合叶片也不适合胚乳;适合胚乳AFLP分析的引物有20对,适合胚乳叶片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有15对,既适合胚乳又适合叶片的引物有7对。实验结果为利用AFLP标记对香榧进行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对5个无性系板栗栗实采后生理的研究表明, 板栗属具呼吸跃变的干果。栗实脱蒲1周后呼吸速率及淀粉酶活性都逐渐增加, 酶活性峰值的出现要比呼吸跃变的峰值晚。无论是呼吸速率还是酶活性, 各无性系间均有差异。对栗实进行保鲜处理宜在脱蒲后1周内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